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0791-87879191

新闻资讯
产品中心
楼宇自控 智能照明 智能建筑管理 智能传感 智慧物联 智能组态 阀门自控 智慧监管
经典案例
楼宇 工厂 酒店 文博 枢纽 行业
关于我们

康沃思以数字、 物联、 数据、 AI为基础,以自主研发的DDC产品和自主领先的物联网框架,聚焦智能建筑和行业数字化转型,建设物联网基础设施。

0791-87879191

智能家居的发展与现状

时间:2022-05-24

1.智能家居的兴起与发展

在智能技术在住宅小区普遍应用之前,人们对住宅小区的选择不外乎是选址、自然环境、交通设施、生活配套服务场所以及户型设计、楼层高度、容积率和生活服务水平。基本安全等因素。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理念也发生了变化。除上述因素外,居民对小区的选择在小区安全、隐私保护、信息服务、小区管理等方面也越来越倾向于高水平的物业管理服务。用于高端写字楼、高档酒店的智能化系统逐渐成为新住宅小区的标准配置。

为推动和规范智能小区建设,建设部发布了智能小区建设标准。该标准要求智能社区需要集成计算机系统、控制系统、通信系统和图像显示系统。通过稳定的信息传输网络和通信网络,将安防、生活服务、小区管理服务等融入智能系统。建造。通过先进的智能化手段,为业主提供便捷、舒适、高效的服务和管理,满足业主的生活和精神需求。

2 智慧社区发展现状

2.1国外智慧社区的发展

智能家居的概念起源于 1980 年代后期。那时智能小区,通信技术开始出现飞速发展。美国一些住宅建筑公司使用总线将监控设备、家用电器和通讯设备连接起来,受到了市场的欢迎和居民的认可。为了规范智能家居的建设,美国电子工业协会先后发布了《家用电器设计标准》和《家庭自动化系统与通信标准》,为智能家居的电气设计和建设提供技术参考。这两个标准认为,只有设计并实现了总线系统的房子,才能基于总线系统提供各种服务,并利用总线系统与外界进行通信,才能称为智能房子。虽然封闭式住宅区的概念在美国并不流行,但世界上最大的智能住宅综合体仍然出现在美国。该综合体是一个由 8,000 座小别墅组成的大型社区。每栋楼都设置了多个信息采集点,并安装了强大的综合布线系统。后来,北美部分地区出现了一些更智能的住宅小区。社区居民通过网络通信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实现网上交易、网上支付等功能和服务。

目前,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相继出台了各自的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技术标准。住宅智能化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也标志着智能化技术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已经从专业协会的研究范围转向科技公司与建筑商合作开发的应用范围。在许多技术进步较快、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甚至部分地区新建住宅小区智能化建设比例高达80%。

2.2国内智慧社区发展

由于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与世界发达国家不同步,智能家居建设在中国虽然不晚,但前期发展缓慢。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住房的选择远不是对智能化的追求。那个时候,中国人更关心的是能不能得到自己的房子,房子前面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直到1990年代后期,随着中国商品住宅小区的建设,中国人才逐渐开始对住房产生多方面的需求。同一时期,建设部开始制定中国《小康住宅建设标准》,智能建设的概念开始出现。之后,我国的智能住宅开始初具规模。该标准提出了三级设计标准、准理想目标、普及目标和最低目标,提出了住宅小区在安全、家电自动化、网络通信配置等方面的技术标准。智慧社区的概念在国内已经开始普及,并朝着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住宅产业化后,全国多家房企开始与电器设备制造、网络技术服务等领域的企业合作开发智能住宅,成为当前住宅建设的热点和趋势。由于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上述标准最初不能满足建筑企业的发展需要。建设部组织专家制定并发布了《全国智慧住宅小区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和技术导则》。更新我国智能住宅小区技术标准,统筹智能住宅建设,保障智能住宅产业健康发展。

智能家居行业受益于该文件的实施,在中国得到广泛推广和建设。 《建筑物和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2000)和《建筑物和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2000)该文件为我国智能建筑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详细的技术标准和施工参考,堪称我国智能建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文件。 -200)是2016年发布的现行标准的新版本,实施2017-04-01,)国家经贸委牵头的“家庭信息网”应国家经贸委的需要智能家居建设,探索了家庭网络的基本框架、技术标准和终端产品,最新推出了智能家居国家标准GB 50314-2015)建筑物。本标准对“智能系统集成”提出了智能建筑的设计要求。近年来,随着家庭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一些住宅建设公司开始与一些电子设备制造商、智能家电制造商和网络服务商合作,开展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建设。

许多智能建筑建设指导性文件和标准的颁布实施,为智能小区的建设和推广提供了技术参考和建设指导,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在2007年开始实施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2006》中,对智能建筑和住宅小区的相关标准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和要求,并出台了多项相关标准,如《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20015)、《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2007)等,这些变得智能化是社区发展的动力。

3.有问题

随着住宅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推广应用,我国在智能住宅小区的设计、建设、施工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过于热衷于先进的智能技术,忽略了智能技术应用的实用性。在智能住宅的建设过程中,房地产开发商盲目追求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忽略了消费力和实际需求。集团业主(主要是公共建筑和高端社区)忘记了智能化设计的初衷,没有考虑智能化设施的运行成本和设施管理者的设备运行水平,导致智能化建设。不仅推高了住宅建设成本,从而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而且导致设备闲置、使用混乱、智能体验不理想,最终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和设计目标的失败。

(2)智能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存在很多问题。

许多智能住宅建筑在智能系统和建筑的规划设计中分包给不同的设计师和施工人员。两者的规划设计完全不可能协调,更不可能融合。考虑到整体集成和系统更新扩展的问题,设计与施工之间无法实现协调与配合。甚至很多企业边招投标边施工,随意修改总体规划和系统设计。施工组织管理部门、建筑设计部门和系统集成供应商相互不了解,难以协调配合。设计部人员对智能系统不熟悉,设计优化难度大。系统供应商不了解施工现场,难以指导智能系统的建设。建设管理部门不了解智能系统,导致智能系统建设安装质量低下。

(3)智能产品选择不当,系统搭配存在问题智能小区,难以发挥智能系统优势。

有些建筑开发商只是把智能当作噱头,并没有真正理解智能的内涵。很多小区的安防系统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而是变成了装饰品;部分小区安防系统的设计和安装不符合实际,导致设计复杂、配置过多、操作困难;一些社区的智能系统不够稳定。原因是所选产品性能低下或不完全兼容,导致产品损失严重。智能系统除了硬件方面的问题外,软件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部分智能系统虽然设计精良,产品配套合理,但在安装施工过程中,安装人员和技术人员配合不善,现场安装、设备调试、物流服务等也没有做好,也导致智能系统性能不完善。性能,导致系统性能不稳定,频繁发生。同时,无论是开发商还是住宅物业,往往只关注智能系统的功能和应用,而忽视智能系统的安全防护。在智能系统的设计和使用中,如果网络系统、通信系统和计算机系统、监控系统和综合应用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也会造成智能系统的故障甚至瘫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