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一定是智能建筑,而涵盖传感器、自动化、网络和嵌入式系统的综合技术就是物联网。如果物联网技术可以应用于智能建筑,最重要的应用是智能家居、节能减排、智能安防和监控管理。这是建筑技术的一次新尝试。只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建筑系统,才能让我国建筑业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一定是智能建筑,而涵盖传感器、自动化、网络和嵌入式系统的综合技术就是物联网。如果物联网技术可以应用于智能建筑,最重要的应用是智能家居、节能减排、智能安防和监控管理。这是建筑技术的一次新尝试。只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建筑系统,才能让我国建筑业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实现全球信息资源共享和全球商品信息化,融合传感器技术,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划时代技术变革,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也是当今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需要我国加强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建筑。
一、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的概念最早由 MIT Auto-ID 中心于 1999 年提出,发展迅速。它利用各类传感器、射频识别和二维码等设备和技术,通过网络将互联网与物体连接起来,进而获取整个现实世界的信息,最终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对象,对象之间。支持智能信息化应用,实现物理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的融合,形成统一的功能基础设施。物联网其实是继移动通信网络、互联网、计算机之后的又一次工业浪潮,但它并没有颠覆现有技术,而是与现有技术相融合,实现了一种新型的通信方式。同时,这种融合也会对技术的升级和提升产生一定的要求,从而推动新技术的研究。
二、智能建筑
通过系统的集成,将现代建筑艺术、现代控制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提供灵活、便捷、舒适、高效、安全的建筑环境,这就是智能建筑。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建筑于 1984 年在美国哈特福德建成,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智能建筑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研究和建造。相关资料显示,日本近65%的新建建筑为智能建筑,美国有近万座智能建筑。对我国来说,建筑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和应用还是比较迅速的。
三、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建筑
物联网对智能建筑的影响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目前的智能楼宇包括30个子系统,其中一卡通、安防、设备监控在网络平台上形成了融合子系统,已经是物联网的形式,但不得不承认众所周知,智能楼宇其实只是满足物业服务和楼宇用户需求的一部分。 ,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稳定性直接制约着智能建筑的发展。偶尔会点缀少量的新技术应用,但更多的是花式销售,并不是真正的智能建筑。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更好地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智能建筑中。需要考虑的是整个系统应该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系统和人应该结合到什么程度,系统是否需要关联,系统是否可以扩展等等。
四、物联网在智能楼宇中的应用
(一)智能家居
将物联网应用于智能家居系统,其中主要是一种家庭自动化方案,利用专网对智能家居的安全防护系统,提高生活舒适度,优化能源作为生活的利用中央。智能手机作为系统的接入终端。其中,如果以智能手机为操作平台,可以对日常家电进行调节、控制和管理;以及如果智能手机作为系统终端,财产安全信息和水电数据的远程数据接收和传输等。
(二)智能报警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智能楼宇和传统楼宇的报警保护与保护系统相比,效果更加明显实用,处理速度更快更准确。涉及电子巡检、视频网络实时监控、灾害预警、逃生通道安全管控等。
对于目前的智能防护系统,一般从三个方面进行统一管理,即:一网管、一库建立、一卡系统进行门禁。目前智能楼宇使用的门禁卡一般都带有射频卡,如果用户使用门禁卡,巡逻中的保安人员可以通过数据库确定持卡人的身份信息。家庭内部的安全防护主要是气体传感器、烟雾探测器、热传感器、视频监控、门锁电磁系统和家庭红外传感器等,一旦其中任何一个超过设定的安全值,就会立即报警提示,及时向社区保安求助,可有效保障家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如视频监控中的人脸识别和移动监控功能,可以识别人脸,判断是否非法入侵。
(三)能量优化
生态绿色建筑是我国当前国家对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政策的要求,智能建筑的发展应始终围绕绿色生态建设。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系统中的应用为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化能源利用,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尤其是超高层、超高层建筑和大型智能建筑,在其中植入网络传感器。它可以实时控制和检测建筑物内部的照明系统、空气环境、湿度和温度,并将每个电气设备调整到最低能耗状态。网络传感器控制新风系统、声光控制照明系统等,减少不必要的电力消耗,进而打造低碳绿色智能建筑。
(四)智能监控
物联网感知层的传感器功能齐全,数量众多,其中无线传感器和光纤光栅传感器网络是智能建筑的两大关键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智能楼宇中的应用特点一是无需布线,网络规模小,二是无线传感器节点少,智能化程度高。无线传感器具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火灾和火灾的监测方面。我国建筑相关研究人员研制出超高层建筑人员定位系统,结合无线传感器的网络定位,即发生灾害时,可定位楼内人员,以便消防人员进行搜索和救援。它由无线传感器的基站和节点组成,可以定位建筑物内火源的具体位置。如果部分网络节点损坏,可以快速重组和重新定位。
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应用是将其固化在建筑材料中,然后可以精确测量各种材料的性能和参数。智能建筑的电力系统一般处于高温高压的工作状态。通过在电力工作系统的接头、端子等关键部位安装光纤光栅传感器智能建筑,可以对电力系统进行监测,可以充分防止当前设备因电压过高、温度过高而引起的故障在超高层和高层智能建筑中,应用光纤光栅传感器可以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通过互联网传输到系统终端。
(五)BA系统
基于BA系统的物联网智能楼宇系统的一般功能:一是设施、设备和系统的维护智能建筑,通过BA终端提前预测哪些部件需要维护,维护周期,需要劳动力和材料。二、优化管理、自动计费和能源管理;通过微信扫一扫功能,可以了解设施设备的相关情况,如:运行状态、上次维护时间、人员、生命周期等。三、楼宇系统内部设备的协调控制;自动控制和监控各种机电设备的停止和启动。四、发现并及时处理各类突发事件例如:将手机APP传递给主要负责人,尤其要确定响应速度。五、根据外界环境因素及负荷变化,调整各设备运行中的最佳状态;例如:中央空调冷却塔风机的开关状态和数量,以及相关阀门的开关控制。六、自动打印、显示和检测各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参数变化,并记录历史数据和分析。
五、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建筑的未来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建筑是近年来建筑行业的一个新概念。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这意味着这项技术还需要国家和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同时,也取决于人的综合素质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这是一项长期任务。以江苏省为例。 2013年,江苏省建立了1个产业核心区、2个产业支撑区和全省应用示范试验区。该政策以相对成熟的物联网应用项目和领域为主要切入点。智能交通、智能环保、智能工业等示范项目为建筑行业指明了未来智能建筑的发展方向。
到2015年底,物联网技术实现了物与物之间传感器的互联互通,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建筑可实现半智能万线传感器网络和全智能传感器网络。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物联网与智能建筑的结合将更加和谐,也将带动智能建筑向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结论:
将物联网应用于智能建筑,就是将现代通信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建筑艺术和现代控制技术的优化组合,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高效、灵活、便捷的生活和办公环境智能建筑不仅变得更加人性化,而且能源的利用更加充分合理。虽然中国的整体建筑环境起步较晚,但国家对建筑的高度重视,建筑行业的相关学者都在为建筑的未来发展而努力,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将逐渐走向智能化。因此,我们应该抓住当前的机遇,迎接未来。挑战,进而找到真正符合我国国情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建筑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