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LED封装行业的领导者,我们一直致力于创新和市场开拓。 2018年,在LED通用照明行业整体需求整体放缓和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如何看待照明市场未来的发展空间和方向?在中国市场有什么样的布局和规划?在刚刚结束的2018香港灯饰展期间,我有幸采访了史蒂夫高级副总裁和亚太区副总裁谢文峰先生,并请他们分享他们对行业的看法和预测。
♦ 照明事业部高级副总裁史蒂夫先生
人为因素/互联照明是未来趋势,更看重产品的附加值
谈到未来通用照明市场趋势,史蒂夫先生认为,随着照明技术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升级,人为照明必然是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可调光、色温可调,甚至定制化人因照明产品,可以帮助厂商提高产能,更符合“以人为本”的照明发展理念。同时,联网照明的兴起与智能互联技术相结合,也让制造商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软件系统上。而像这样具备光引擎设计和制造能力的厂商,未来无疑可以帮助下游照明客户实现产品开发。
随着通用照明市场整体趋于成熟,需求增长速度放缓通用照明,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可靠性、色彩、光效等性能是厂商发展的重点。将继续改进用于高端零售、园艺、建筑、娱乐和体育场/户外照明的 InGaN 和材料系统。例如,最近推出的新 LED 系列可实现 >200lm/W 的光效通用照明,并具有紧密的色点,可实现出色的色彩一致性。
♦
专注技术创新,保持专利布局领先
先生。史蒂夫表示,在LED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注重产品创新和专利布局是保持领先优势的关键。谢文峰先生还提到,在荧光粉、外延、封装等领域,公司正在不断开发新技术和专利。比如今年COB产品的性能有所提升。全新的第四代 CoB Core Range 能够同时实现高显色指数和高光效,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自身的荧光粉开发和工程技术。
此外,眩光最小化也是当前灯具的主流技术趋势。减少眩光意味着需要更多使用导光板的照明解决方案。专利导光板采用新一代集成导光技术,提供非像素化照明,视觉舒适度好,在室内外照明设计中可选择定制配光图案,满足特定应用需求。这些集成光导还可以与集成驱动器技术等其他先进技术相结合,提供独特的光引擎解决方案,从而加快灯具上市时间并帮助照明制造商减少库存。
看好中国产业基础,贸易战不影响发展战略
对于中国LED照明产业的发展,Steve先生认为中国LED产业有足够的产能,因此投资更集中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上,而在生产部分,他与当地合作合作伙伴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中美贸易战确实在近期对LED产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也有观察到,下游照明客户受贸易战影响,导致出口量下降,间接导致需求放缓。
尽管如此,我认为中国的产业基础应该足以克服贸易战的负面影响,因此公司在中国的发展战略,包括生产基地和布局,不会因贸易战而调整。同时,公司将尽最大努力帮助中国照明厂商克服困难,共同实现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文/特丽)
转载需获得本站E-Mail授权。并注明“出处”,本站将对未经授权转载、脱页转载等行为追究法律责任!电子邮件:
更多信息请关注官网()或搜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