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系统又称随动系统,是使系统的终端执行结构根据控制指令实现位移、转速、扭矩等维度动作的设备的总称。它主要由控制器、动力驱动装置、反馈装置和电机组成。伺服系统是工业自动化设备的核心,决定了自动化设备的精度、控制速度和稳定性。根据系统功率,伺服系统可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伺服系统;按部件性质可分为机电伺服系统、液压伺服系统和气动伺服系统。最近几年,
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2-2026年伺服系统行业深度市场研究与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伺服系统市场规模呈现持续增长趋势。2021年国内伺服系统市场规模185.9亿元,同比增长13.1%。随着国内汽车、航空、机械制造等市场的不断扩大智能化系统,未来国内自动化设备的产量将不断增加,这将带动国内伺服系统市场的持续增长。预计到2025年,国内伺服系统市场规模将达到321.@ >5亿元。
伺服系统产业链上游为零部件供应商,主要包括磁性材料、转换器、编码器、传感器、处理器、硬件等;中游为伺服系统生产企业,主要企业有广州数控设备、迈新电气、松下、安川、三菱、伦茨、博世力士乐、施耐德等;下游是应用市场,主要包括机床、工业机器人、电子设备、医疗设备、机械设备等智能化系统,最终到达终端汽车、医疗、航空、纺织等领域。
近年来,我国数控机床市场规模显着增长。2021年国内数控机床市场规模为2693亿元。伺服系统是数控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伺服系统的市场需求将持续上升。同时,工业机器人也是国内伺服系统产业链的重要应用市场。近年来,国内制造业对自动化、智能化的需求持续上升,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场景迅速扩大。2021年国产工业机器人产量38.8万台,同比增长56.9%。在此背景下,国内伺服系统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新思杰行业分析师表示,目前国内伺服系统品牌在中国市场占有率不高,日本、欧美等国家仍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在制造业国产化的浪潮下,国内伺服系统行业仍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近年来,伺服系统在我国的应用逐渐从精度控制要求较高的军用航空领域扩展到精度和自动化控制要求相对较低的工业制造领域。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行业发展空间广阔。未来,随着国内制造业自动化、智能化的深入,我国' s伺服系统将加快国产替代步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