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0791-87879191

新闻资讯
产品中心
楼宇自控 智能照明 智能建筑管理 智能传感 智慧物联 智能组态 阀门自控 智慧监管
经典案例
楼宇 工厂 酒店 文博 枢纽 行业
关于我们

康沃思以数字、 物联、 数据、 AI为基础,以自主研发的DDC产品和自主领先的物联网框架,聚焦智能建筑和行业数字化转型,建设物联网基础设施。

0791-87879191

新通道无人走过,新设备黑屏……好的智能门禁不应该是“鸡肋”

时间:2022-07-26

人脸识别进出小区,不再需要带通行证;非接触状态下,一次测温开门... “人防+技术防御”不仅可以减轻“人防”的压力,还可以提高社区的安全性。其中,给居民最直观的体验是,很多小区大门都安装了智能门禁系统。但近日,有市民向本报反映,有的小区门禁安装了好几个月智能门,还没有投入使用;有些系统可以正常运行,但几乎没有人离开。 “一个非常好的智能门禁,一定不能变成鸡肋,变成摆设。”记者就市民的担忧和疑虑进行了实地调查。

科旭花园社区

为什么没有人离开智能门禁通道

位于科学院南路的科旭园小区,包括951号楼和952号楼两个独立的院落,对应的出入口分别是西1号门和西2号门。由于部分住宅楼临街,疫情期间,两座大门之间设置了一排隔离栏杆,并围成一条小路供两栋楼居民通行。为了疫情防控,科旭园小区对这两个大门进行了改造:原来的黑铁栅栏门没有改变,但北侧靠近栅栏门的墙被拆除了,空间宽度小于使用了两米。 ,工作人员在这里安装了智能门禁系统。智能门禁的外观和原来的西门一样,也是黑铁条的风格,只是高度比西门略矮。

智能门十大名牌_ls-8010系列酒店智能门锁锁换锁芯的使用方法_智能门

科旭园小区大门敞开,门禁成了摆设。

新安装的智能门禁,一侧有人脸识别摄像头,门内有开门按钮,门上贴着“进出关门”的标语。 2月22日下午,记者在采访中亲身体验。人脸识别摄像头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记者走近屏幕识别框后,显示未成功读取个人信息,系统自动识别为“陌生人”,并提示联系Admin认证。

附近张贴的相关通知显示,智能门禁已经正式上线。早在今年1月9日,社区就已为社区内这两栋楼的居民统一办理门禁卡。居民可携带身份证,物流人员可携带单位证明、核酸检测证明、14天行程代码和个人承诺书办理。但不少居民反映,一个多月后,智能门禁的使用效果并不理想,很少有人使用。

这是什么鬼?原来,由于原来的两个西门没有完全关闭,居民不用“刷脸”仍然可以通过原有的大门进出智能门,也不需要智能门禁识别。记者在小区观察了许久,没有人通过智能门禁进出。 “恶心”和“方便”,无论是住户、快递员还是外卖,人人都是通过原来的大门进出,但智能门禁的小门“冷”,没人愿意多花点时间通行经过一个相对“繁琐”的开门程序后通过这里。

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小区智能门禁确实已经投入使用。至于为什么没有人离开门禁通道,该工作人员表示,小区会联系物业,妥善控制大门的开度,合理引导居民刷卡进出小区。

宝慧园社区

设备已安装,仍然黑屏

毗邻南三环的宝汇园小区之前也安装了门禁系统,但显示屏一直黑屏,很久没有投入使用,居民不知道什么时候申请用于门禁卡。有居民开始担心:“装个门禁系统是好事,但这么久没有动静,会不会变成‘半个’工程?”

2月23日,记者来到宝汇园小区南门。大门西侧为机动车通道,安装停车拉杆;东侧供行人使用。门是开着的,外面有一个摄像设备,但是是黑屏状态。里面的门杆上印有“刷卡区”字样,以及对应的刷卡标志。中间还有“微信扫码开门”。提示,但屏幕也是黑的,进进出出的居民络绎不绝。多位居民告诉记者,门禁系统安装至今已有几个月时间,周边几个小区也出现同样的情况,还没有投入使用。这已经解释过了。大家最担心的就是花的钱。到头来还是把这件事搁置一旁,白白浪费公共资源。

记者查询到了溪洛园街道街道。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由于疫情防控需要,为提高小区安全,在街道的领导下,辖区内不少小区都安装了门禁系统,“但并不是安装后,很快就可以投入使用了。”该工作人员表示,虽然硬件设施已经安装完毕,但人脸识别、测温等软件设施仍处于调试阶段。包括施工、安装、调试等项目,由于涉及到很多第三方公司,所以调试过程耽误了很长时间。

“信息收集尚未开始。我们将在充分尊重居民意愿的前提下,将人脸进入与门禁卡办理相结合。”该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还在研究外卖和快递员如何处理门禁相关情况。此外,部分社区还有学校等公共场所。安装门禁后如何制定开放政策也在讨论和细化。 “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前,不会启动门禁。在此之前,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居民的口译和沟通工作。”

围子坑一号院

装完门后不要用绳子锁门

几个月前,丰台区东铁营街周边的多个社区也安装了智能门禁系统。记者走访发现,这些门禁的操作和使用也不尽如人意。有的是黑屏状态,还有一些相关信息,但是没人用。

ls-8010系列酒店智能门锁锁换锁芯的使用方法_智能门_智能门十大名牌

魏子坑家一号院子的门禁没有开启,被绳子绑住了。

魏子坑家一号是个老小区,新装的门禁系统格外显眼。然而,人脸识别设备却是一张黑脸,对应的门被绳子捆住了。门上的通知显示,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远程开门并接收通知。见记者正在看告示,一位老者走了上来:“没听说要门禁卡,挺好的,要是不开就可惜了。” 另一位居民说,虽然小区有门,但这么多年来,一直是无门的,人进出出,畅通无阻。去年,为了防控疫情,在小区门口搭起了帐篷,保安人员24小时值班,检查通行证。 后来帐篷拆除后,小区门口出现了智能门禁,但一直没有激活。

“恐怕在我们的社区中启用智能访问控制会很困难。”困难在哪里?这位居民继续说:“有了智能门禁,就意味着未来小区将实行封闭式管理。小区建成30年,一直处于开放式管理。这里的居民,谁来谁来。”先能抢到车位,智能门禁值班后,小区的停车问题恐怕是第一位的,难以协调,车位只有30多个,没人能进,谁去进来吗?”

马路对面的魏子坑1号和100多米外的魏子坑2号也都安装了这种门禁。这两个小区的门禁系统似乎运行正常,实时体温也可以和人脸识别同时显示。住户还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远程拨打房间、拨打手机号、拨打物业、远程开门等方式进入。记者查询发现,小区内所有房号均已录入系统。

但是,这些访问控制系统也无法真正发挥作用。因为是开放式小区,大门建设并不完善,新安装的门禁系统“孤零零”地靠在一旁,但看起来有点别扭,没有人会通过门禁系统进入小区。 “听说以后门口会安装停车杆,可能要等到那个时候才能使用门禁。”一位居民说。

东铁匠营街的回复称,魏子坑一号院是一个老小区。 2020年8月,安装了行人门禁系统。但由于小区缺乏物业管理,大门宽度不足4米,不符合消防安全规定。 ,无法安装车辆出入设施。为使小区尽快具备物业管理的基本条件,小区物业管理委员会将在2020年底牵头引入,商讨物业入驻问题,目前仍在协商中。引进后,将尽快加宽改造闸机,同时完善人车分离电子系统。

此外,围子坑一号院和围子坑二号院也是老小区。 2020年8月,丰台区为小区安装了门禁系统,但唯子坑一号院的系统尚未投入使用。第二医院系统内的居民,只有刷脸才能显示体温和健康码。门无法正常打开。当地社区已联系人脸识别及门禁安装公司进行调试,预计3月份可正常投入使用。

记者手记

智能门禁并非完全成功

随着防疫常态化,守卫各个小区大门的“民防”力量逐渐撤离,越来越多的小区转向“技防”的方式,通过安装人脸等门禁系统来加强安全认出。降低人工成本。然而,智能设备的推出绝不是一次性的。还需要防疫和防疫管理的“双在线”意识。

安装智能门禁已成为趋势。这时,管理层更需要尽可能彻底地预测安装后可能存在的问题,适应社区的实际情况,让智能设备的应用更具可持续性。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一轮的智能门禁安装大多是老小区,而且大多是拆除一些围墙和围栏后,再挤出一小块区域进行安装。

有些社区“先天不足”,没有警卫和保安。外人可以随意进出。仅靠一扇小门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在一些社区,由于管理原因,进出车辆难以平衡。门和门禁的关系导致安装的门禁变成了摆设……停车的问题、快递员的进出问题、外卖的问题,都应该由管理员考虑。 “技术防御”绝不是简单地安装一件设备。

记者还了解到,在部分小区,由于规划细化,新安装的门禁系统尚未立即投入使用。这样的等待绝对值得。智慧防疫模式既需要硬件设施,也需要接地气的设计和运营方案。善用门禁系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何不让他们成为装饰品而被忽视,是考验管理者的智慧和水平的。

(原标题:新通道无人走过,新设备黑屏,好的智能门禁不应该叫“鸡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