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形状和图形符号
用万用表检查电容器
(1)电容器质量的判定
根据电容器的充放电原理,可用万用表RX1kΩ或RX10kΩ的阻值来判断电容器的好坏。
(1)对于容量在1μF以上的电容,万用表内部电池对电容的充电过程比较明显。当仪表分别接触电容两端时,指针快速顺时针(R=0方向)摆动,然后回退到R=∞。如果不能返回“∞”,则指针所指的电阻值为漏电阻。
一般电容的漏电阻很大,几十到几百兆欧左右,电解电容几兆欧。如果远小于上述值,说明电容漏电严重,不能使用。
指针摆动越大,充电电流越大,即电容越大。如果指针不亮,说明电容内部坏了;如果指针指向零后不返回,说明电容已经击穿短路。
(2)0.01~0.1μF之间的电容,应使用RX10KΩ齿轮,看指针的微小摆动;对于小于0.01μF的电容,可用RX10kΩ齿轮测量。选择放大倍数较高的硅小功率三极管,只要耐压大于RX10kΩ档位,手表内的电池电压即可,利用三极管的放大作用放大微小的放大电流,使指针有更明显的摆动。
(3)对于容量过小的电容器,需要使用带电容测量功能的万用表进行检测。
(2) 电解电容的极性判断
电解电容是有极性的元件智能电容器,在电路中不允许接反,否则容易击穿。对于无标识的电解电容,除了外观判断(铝壳电解电容的负极线接外壳或小电解电容如CD11型的短引线等都是负极)外,还要判断也可以根据电解电容的正向漏电阻大于反向漏电阻的特性来制作。测量时,将万用表转至RX1K,交换表笔测量正反向漏电阻。最后以漏电阻较大者为准,黑色表笔接正极智能电容器,
大容量电容(10μF以上)充电时,电容应放电。更换笔进行测量时,还应将电容短路,以将前次测量中充入的电荷放电,防止过大的放电电流损坏仪表的指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