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年的波折,LED行业在各种质疑和批评中逐渐呈现出从容淡定的状态。2012年,“核心技术缺失”、“质量参差不齐”、“产能过剩”、“标准缺失”、“中标”、“政府采购”成为业界讨论的焦点。“破产潮”、“整合并购”、“还力给市场”、“建渠道、建品牌”、“O2O”等关键词在神州大地上唱响。
从图上不难发现,这几年LED照明行业的巨变对于商家和企业来说也是一个机遇。
第一个大机遇:“政府回归市场”——政府采购、行业标准、地方标杆,将LED照明产品,尤其是LED路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寿命提升到了基础水平。此前,毫无征兆的《深圳市LED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年)》突然宣布废止,但大部分行业企业认为“政府回归市场”是好事。
LED路灯元年真的来了。多家机构预测,2013年LED户外功能照明市场规模将达到116亿元LED照明,同比增长41%。2013年广东省LED路灯安装量将超过110万盏。根据中央六部委牵头的半导体照明产品财政补贴推广项目,计划安装LED路灯和LED隧道灯88万盏。2013年中国大陆LED路灯出货量将达到231万只,同比增长72%。继中国广深高速LED照明改造工程,开创户外照明新纪元——世界” 最长高速公路全程采用LED智能照明;洛杉矶于2013年10月宣布完成15万盏路灯的改造。PEA 50万盏路灯的招标工作仍在进行中。
第二大机遇:在国际LED巨头的大力推动下,出口市场的室内LED产品标准化模组、显色性、整体光效、安全节能认证等标准逐渐明朗。
自主研发的大中型LED照明企业更容易接单——规模、资金实力、质量保证能力、产品认证齐全似乎成为了下单的四大条件。企业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欧美最新的LED光源和照明认证标准在照明设计上具有特点。技术更新越快LED照明,认证越齐全,展会接单就越容易。
出口美国的灯具必须符合UL/cUL认证的要求,但只有大消费渠道的认证产品才有可能大量采购,因为这涉及到当地政府的补贴。TUVCE、欧洲的ERP节能认证、马来西亚的SIRIM认证、泰国的TISI认证、澳大利亚的SAA认证、韩国的ETL认证、日本的PSE认证都是我们在不同市场定位时必须考虑的准入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