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下半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再次提出将实施合同能源管理作为新型市场化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环保服务业态。
作为一种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节能环保服务业态,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的推广仍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事业单位领域的推广,仍处于艰难探索之中,面临诸多困难。不过,好消息是合同能源管理已经悄然进入政府采购市场。在初步测试中,选择了绿色照明项目。
那么,如何有效嫁接LED照明节能改造、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等绿色照明工程,让合同能源管理在照明采购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在这个嫁接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困难和问题?今天小编喜升就带大家一一解答。
新模型是如何嫁接的
《中国政府采购报》记者在梳理2013年政府采购LED照明项目时发现,有多个大型LED照明节能改造项目选择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广东省某大型LED节能改造项目试水,拉开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入绿色照明领域的序幕。虽然大幕已经拉开,但加快实施合同能源管理仍任重道远。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康彦兵认为,绿色照明产业作为国家节能减排的一大亮点,可以对整个节能服务业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在他看来,绿色照明的门槛比较低,很多合同能源管理都是从绿色照明开始的。他还指出,绿色照明的门槛低并不代表技术含量低。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行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赵明也表示,绿色照明是一个非常系统的项目,包括合同能源管理。在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过程中,在光源的选择上,要参考国家标准,以负责任的态度帮助客户选择光源。同时要综合考虑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节能照明,如酒店、学校、医院等对光源有不同要求的场所。此外,还应考虑一些必要的控制手段。赵明认为,绿色照明似乎是一项简单的业务。事实上,要为用户提供满意的解决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光源、用电量、IT技术等方面,所以要求非常高。
另外,有专家表示,在合同能源管理的推广应用中,要保证在相同照度、相似照明质量下使用灯具的效率,以达到换代节能的目的。 负责。不仅仅是用米数来体现节能,更不能以牺牲照明质量和照度水平来达到节能目标。
晋升之路并不平坦
《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再次吹响了加快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号召,提出“支持重点用能单位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开展能源审计,“节能医生”诊断,打造合同能源管理“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
然而,能源管理合同的推广绝非易事。虽然绿色照明的进入门槛比较低,但也有一定的难度。
有关专家表示,国家高度重视绿色照明工程。自2008年启动财政补贴推广节能照明产品以来,该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在半导体照明的推广中,企业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去年半导体照明产品补贴工作启动后,不少企业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进行推广。从目前的认识来看,企业将合同能源管理应用到绿色照明领域还存在几个问题:一是很多建筑没有单独测光。二是如果进行节能改造节能照明,单个机组的节能效果很小,很多企业的积极性不高。三是产品保质期与合同能源管理期限不匹配。由于这些原因,企业在合同能源管理和绿色照明改造过程中积极性不高,部分项目推进困难。
谈到在绿色照明领域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该负责人呼吁厂家结合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做一些产品,根据需要开发一些相应的产品,让节能服务上下游,包括两者,都可以真正打通。
喜盛小编认为,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未来将在绿色照明行业发挥更好的作用,不仅为相关各方创造利润,也促进了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