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忙着调试软件
“王老师,请帮忙调试一下,我们只能看到呼叫床号,还需要补充一些患者的临床信息……” “好的,请稍等。” 2月14日,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看到,当王超超赶到时,他正在向远在武汉江汉方舱医院的医生转播。
据了解,王超是成都大邑王县中医院信息科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王县中医院院外护理系统的开发,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上门服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被“命悬一线”,参与武汉江汉方舱方舱医院网络呼叫软件的开发。
两天两夜没睡
开发软件支持武汉方舱医院
2月9日,王超接到山东好友毕兆商的电话。身为软件开发人员的毕兆尚邀请他参与开发一款在线软件,让武汉江汉方舱医院的患者能够及时有效地与医护人员交流。接到电话后,王超立即向县中医院汇报了情况。医院得知江汉方舱医院需要他的帮助,立即给他放了假。
原来,新冠肺炎防疫期间,毕兆尚和另一位好友卢波自愿承担了武汉江汉方舱医院微信小程序的开发工作,即“同舱互助,你叫我——江汉方舱”医院患者服务平台”。由于时间不够,毕兆上想到了同样是软件设计师的王超。
据悉,该服务平台有“方舱动态”、“呼叫服务”和“鼓励”三个栏目。王超主要负责“呼叫服务”。本栏目供方舱方舱医院患者在线“下单”进行医疗服务、生活服务、环境卫生、工作建议等,方舱方舱医院医务人员或志愿者可在线解答。订单处理有序。
“那两天没睡医院呼叫系统,眼睛都红了。” 王超的妈妈告诉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她一方面为儿子感到难过,另一方面也为儿子感到骄傲。两天两夜,王超通过不间断的奋斗,成功完成了这个模块的开发。
王超开发的软件截图
软件“在职” 2 天:
接单600多条,收集信息400多条
2月11日,在毕兆商和卢波的共同努力下,该系统试用版正式完成,并在武汉江汉方舱医院试运行。仅2月11日和12日这两天,网上就接到了600多份订单,所有工单都在有条不紊地处理中。
记者登录程序看到,患者在网上就光照对休息的影响、核酸和CT检测时间的公布、WIFI信号的增强等问题进行了在线咨询。医院已向方舱分发了1200多副眼罩。如果您需要眼罩,您可以向护士索取。对于患者最关心的核酸检测和CT检测,医院每天都会及时公布结果,让以后的患者可以安心等待。; 针对患者反映的WIFI需求医院呼叫系统,江汉方舱医院积极协调电信科室,于2月14日将带宽提升至500M,增强信号强度,覆盖医院所有大厅。在下一步中,
据了解,该方案除了在线订购和处理患者需求外,还搭建了医患沟通、患者与患者沟通的平台。据了解,截至发稿,该程序已收集到400多条数据,其中30多条为医护人员点赞。
目前,王超和毕兆尚正忙于收集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反馈意见,对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冉毅 刘有礼
大邑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