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发展为人们生活舒适度的提高带来了更多的可能。例如,智能家居产品的出现就是这种可能性的现实体现。那么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智能家居给人们带来了更好的智能体验吗?智能家居产品如何为用户带来更美好的生活?
01
1990年,微软之父比尔·盖茨在美国华盛顿州建造了一座6600平方米的豪宅,并将其命名为“未来之家”。在智能家居发展史上,未来之家是一个必然的里程碑。得益于比尔盖茨的财力,原本只能在《回到未来》电影中才能看到的画面,终于被应用到了未来之家。
每一位走进未来之家的客人都会佩戴一枚智能胸针。客人的详细信息存储在胸针中:偏好的湿度、温度、灯光、音乐、绘画等;走进客厅,空调将房间温度调节到客人喜欢的温度;音响系统将播放客人喜欢的歌曲;响应将反映音乐的节奏;与墙壁融为一体的液晶电视会自动显示客人喜欢的名画或电影……
时光荏苒,自未来之家诞生以来,智能家居已经发展了30多年,更有实力的玩家涌入了这条赛道。海外、4、、Nest、国内的华为、小米、海尔、欧瑞博……一个动荡的时代拉开了序幕。
2012年4月,中国智能装备委员会推出《智能家居系统产品分类》,梳理出20个智能家居产品类别:
控制主机:指具有智能家居系统控制功能的封装控制器硬件和软件;智能照明系统:控制灯光强度、场景设置和定时设置;电器控制系统:控制主机对家用电器和电源插座开关的控制。相关控制;家庭背景音乐:音源经功放设备放大,连接到房间各个区域;家庭影院系统:实现家庭环境中的影院效果;和其他功能;视频监控:包括摄像、传输、控制、显示、记录登记五个部分;防盗报警器:包括报警和紧急呼叫功能;电锁门禁:开关功能;智能遮阳:根据周围自然条件的变化自动调整窗帘或整体升降;智能家电:自动监测自身故障,自动测量、控制、调节和与远程通讯;HVAC系统:主要指恒温器和HVAC控制;太阳能及节能设备:家庭能源管理;自动抄表:远程采集仪表数据;智能家居软件:通过开放底层协议控制智能家居各个系统;家庭布线系统:宽带接入、家庭通讯、布线等;家庭网络:网络传输通道,通过家庭网络与外界连接;运动和健康监测:具有监测个人健康和运动状态功能的家用电器;花草自动灌溉:根据温湿度自动补水;宠物护理和动物控制:家庭宠物用品。
以上20个大类属于系统级,具体到某个大类,其下有很多分支。例如,视频监控包括摄像机、监控系统配件、视频监控套件和视频录制设备。
此外,各个类别之间也存在耦合关系。控制主机和家庭布线是智能家居的基础,是系统其余部分运行的基础;家庭背景音乐和防盗报警器相互配合,使相关报警器得以传播和传播;对讲系统、视频监控、防盗报警、电锁门禁等共同组成一个大型的家庭安防系统。
02
毫无疑问,智能家居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人、时空相互作用的场景和行为,就像一个混沌的球,千丝万缕智能家居产品,交织纠缠。这也是为什么在智能家居诞生之初,小米等科技公司选择从单品切入的原因。但近两年,由于单品本身的卷入,海尔提出的场景化战略逐渐引起了整个行业的关注。
然而,仅仅谈论场景是不够的。场景归根结底是一个抽象的词,正如我们所说的智能家居的未来是“主动智能”,没有人知道如何实现这样的路径。那么具体如何呢?在第一性原理的帮助下,我们仍然要回到用户需求本身。
一个好的产品是找到用户需求和公司现有能力的交集,所以我们不会考虑智能家居的推荐算法(也称为主动智能)。在抽象模型上,智能家居是人、设备、时间和空间之间的交互。人包括家庭成员和外国游客,设备是人们用来完成一项活动的工具,空间和时间是活动发生的地方。
在这个抽象模型中,我们至少可以分析两点:
人是多样的,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需求;装备是完成活动的工具,真正重要的是活动而不是装备本身;我们应该努力为用户创建活动路径,并在路径上自然添加设备来完成活动。
具体来说,一个家庭有多个家庭成员,不同家庭成员的室温和湿度不同。两方虽然共享空间,但喜好不同。因此,家庭的智能化体现在能够根据家庭成员的不同喜好设置不同的操作逻辑。
比如Sleep 360 i8已经能够实现智能床分区,每对情侣都可以设置自己满意的硬度、温度和高度。
再想一想,睡眠是一种活动,是睡前、睡中、睡后的一条完整的活动路径。
当用户开门时,智能门铃或安防摄像头将信息传送到卧室,卧室自动开门,同时打开灯和温控器,让房间保持明亮舒适的氛围.
当用户就寝时拿起阅读器,床头灯自动开启并调整为阅读模式,扬声器自动播放适合阅读的轻柔音乐。当用户合上书入睡时,灯光自动关闭,音箱音乐自动变为定时白噪音,窗帘缓缓拉上。枕头和床开始工作,自动调整以适应用户的睡眠习惯。扬声器通过红外技术监测用户的心率和睡眠情况。当用户早上醒来时,窗帘缓缓拉开,扬声器通过语音播放用户昨晚的睡眠情况,并生成睡眠报告。
上图,一个简单完整的睡眠链路,一个由 IFTTT 串联的活动链路。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是完全可以的。的重点在于交互自然、人性化,就像一个隐形的管家,感知用户的行为,自动触发流程。
当然,不要忘记,虽然设备为活动提供了工具属性,但它也是一种存在。它存在于用户的家居环境中,与时空交错。自然,除了功能属性,设备本身也应该具备审美价值,才能很好的融入家居环境。比如Moby的跑步机,跑板折叠起来,背面就变成了壁画。跑步机靠墙收纳,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
03
如果以上内容可以用四个词来概括,大概就是:使用个性化、设备活性化、交互人性化、产品美学。
使用个性化:一个家庭有多个成员,同一款产品应该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设备激活:先有不同的个体,再有活动路径,再有设备填充;互动人性化:活动路径的触发应该是自然的、人性化的;产品美学:设备本身必须能够融入家居环境,提供审美愉悦。
实现上述四个现代化,核心在于:
识别用户:系统必须能够识别用户当前的身份和行为;设备激活:提前预设场景模式,就像旅行路线一样,从用户生活中抽象出真实的使用场景,并拥有一个场景库,用户自己选择,并允许用户上传设置自己的IFTTT;互动人性化:用人自己的、最自然的生活方式;用系统做虚拟管家,赋予人角色和情感;产品美学:考虑产品在使用前、使用中和使用后,考虑其与各种装修风格和放置空间的融合。
在这四个现代化中,核心价值是装备的动员。如果单个产品有足够的活动路径,那么它就具有更多的使用价值。同时,随着每一个单品的加入,整个现有的生态系统都会从中受益,并形成网络效应。
比如原来只有一个摄像头,摄像头只能有安全属性。加上床头灯,摄像头可以与床头灯形成联动。当摄像头检测到用户打开一本书时,它会向床头灯发出指令,床头灯会自动开启头灯并调整到合适的阅读强度。
现在,随着音频的加入,当摄像头检测到用户正在阅读时,会自动开启音频和床头灯,增强原本的阅读场景。
这当然不止于此。当用户检测到用户正在入睡时,可自动开启助眠音乐。当用户主动打开声音时,床头灯可以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光影配合。
简单总结一下:
随着单品的增加和用户路径的创建,每个产品的价值将取决于它所在的生态网络。这样,只要保证单品在性能、价格、ID设计等方面处于市场平均水平,产品的竞争力取决于整体生态。生态越丰富,产品的价值就越高。这样,任何单一品类的品牌都无法与生态公司竞争。
当然,这个生态不是另一个生态,不是小米的生态链。其核心关键在于产品之间的网络效应。用户有哪些活动路径?这些必须先抽象出来。越抽象越好。在抽象路径中,以产品为节点,绘制抽象路径网络。重叠的抽象节点越多,我们就越关注产品。
用户路径只有一两条,即单品和孤品,难以形成网络效应。除非单品本身的频率非常高,否则应该战略性地放弃,专注于网络效应的价值。
在用户端,产品不应该笼统地讨论,而应该结合具体的场景来体现具体的功能。与门铃一起,摄像头是安全属性;和床头灯一起是服务属性;再加上大屏幕电视,就是娱乐属性。匹配。说白了,智能家居就像做饭。原料只有几种。核心关键是创造丰富的食谱。用户为食谱和口味付费。
当然,再好的食材,也需要服务员端上来。海底捞的成功不仅在于菜品本身,更在于为顾客打造的用餐环境。它让用户感到被尊重。这就是产品交互人性化的作用。
交互的人性化在于两点:
用户行为感知的核心在于传感器与设备之间的通信。传感器的核心在于视觉和听觉,前者是主动感知的关键,后者是被动唤醒的关键。
除此之外,还有传感器、可穿戴设备等,可提供更丰富、更全面的视觉和听觉感知。在设备之间的通信中,以预设活动路径中的节点相互作为触发器,形成无意义的交互。
传感器的丰富性无需赘述,这里的重点是视觉和听觉。虽然国内智能音箱的出货量逐渐开始饱和,各家公司也开始准备中控板,但在目前的科技环境下,听觉还是比视觉好。
原因是视觉是固定的,只呈现在特定的位置,而听觉是空间的,每个房间只需要一个扬声器,整个空间都可以接收到用户的指令。智能音箱的饱和归根结底是由于缺乏主动路径。即使将音频换成视觉和听觉一体化的中控面板,也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愿景应该呈现在哪里?它应该出现在用户可能会停下来的地方,例如客厅、餐桌、浴室。它是最常用的,并且应该仍然是可移动设备。毕竟,控制应该是一个系统,而不是一个特定的载体。
最理想的交互方式是,当系统触发某些事件,需要通知时,先通过空间语音进行提醒。如果需要视觉画面,用户可以通过离他最近的屏幕(通常是随身携带的手机)查看。设备)。
太多的屏幕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可以用屏幕代替传统的按钮,但要知道它的意义大于它的实际意义。不要期望用户长时间停留在一个开关屏幕上,它的真正含义是作为一个所见即所得的快捷方式来操作一些语音无法操作的复杂逻辑。
除了对行为的感知,最后要谈的是情感表达。我非常渴望成为一名塞尔达游戏设计师,设计智能家居交互,让现在的产品经理知道不要总是把智能、情感和人工智能混为一谈,更不要利用技术的局限来掩盖产品本身。问题。
试想一下,当你开门的时候,门口的摄像头将你家的信息传给系统,然后系统通过门口的声音对你说:“欢迎回家,辛苦了。” 更聪明的是,它可以回应你说,“你想洗个热水澡吗?” 并根据您的回答进行跟进。
我们应该将智能家居视为虚拟管家。管家有自己的说话方式和关怀方式。过节时,它可以对你说:“中秋节快乐”,当你坐在办公桌前太久,它可以对你说:“站一会,出去透透气”。
这些逻辑只需要摄像头、扬声器和关键事件标记即可完成。就像游戏一样,有预先创建的对话。管家,它听你的吩咐智能家居产品,出于关心也会主动为你做点什么。你愿意为它添加更多的东西,让它更强大,让自己拥有更舒适的体验。
人们并不真正需要与人一样的智慧。当他们的宠物说再见时,有多少人哭了?一个产品、一个系统,当它不仅有功能价值、体验价值,还有情感价值的时候,那么这个产品或者系统才是真正的不可分割。
04
上面讨论的一切都可以在当前的技术背景下完成,而无需等待人工智能或传感器设备的程度。真正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如何给用户带来美好的生活。
专栏作家
山宝聚,微信公众号:山宝聚,大家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2019年度作者。南大传播学硕士,倡导终身学习的年轻互联网,专注于新媒体和游戏领域的运营策划。
本文最初发表于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复制
题图来自,基于CC0协议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家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