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不断迭代,抄表员转移
文/摄 羊城学校记者甘云怡
近日,广东电网《再见,抄表员》系列漫画勾起了很多人的回忆。
原来,经过接连更换,到2018年6月25日,“Smart Copy”已覆盖全省,广东省1.万余名抄表员正式告别老银行。
记者了解到,广州地区甚至在2017年底实现了全覆盖,800多名抄表员告别了走街串巷抄表的日子。
自19世纪第一台电表诞生以来,抄表员等普通而关键的电力岗位也应运而生。几代广州人都亲眼目睹了抄表员走街串巷。因为太熟悉了,所以常常变成“透明人”。不知不觉中,他们已经不再是背着工具包走在大街小巷了。
去年底,越秀供电局张英完成了最后一次“外地抄表”,结束了抄表生涯。
经过半年多的学习和适应,今年52岁的他,最近进入考场,参加了转学考试,顺利成为计量工。
从广州最后一批抄表员,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时代的缩影。
担任抄表员
1994年,张英被供电局借调成为抄表员。那一年,他28岁。
抄表员按地区划分任务。他最初负责抄写当时广州东区天河、东山、白云等地的电力用户月线代码,“西至越秀路,东至天河元岗,至二沙”南。岛,北至白云太和大园村,约有一万户人家。张颖说道。
那个年代,私家车还以自行车为主,摩托车在路上并不常见。他上任后,兴福牌摩托车逐渐减少,进口本田摩托车开始进入广州市场。因为“抄近郊”,公司给他配备了一辆本田摩托车,骑在“乡间小道”上,也很时髦。
不过智能抄表,“它看起来很时髦,但实际上很辛苦,日晒雨淋,因为郊区的道路很糟糕,尘土飞扬,”他笑着说。
小竹梯、工具包、安全帽、手电筒、厚重的手稿……抄表员的工作开始了。每月抄表时间一般为十天,按计划、按线路进行。
一些米是集中的,而另一些则是分散的。村庄相隔半小时车程,只有一两户人家。有时没有道路,只有农田。有些仪表在室内。这就偏离了既定路线,来回跑,时间很紧。
山上还安装了一些电表,骑摩托车上山很危险。他在山上开车时也摔倒了。那个时候,白云通和也有一个采石场。采石场通常没有访客。采石工人每次看到张英来抄电表,都觉得很亲切。
有人得出结论,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抄表员要读完辖区内的电表,首先得有牛一样的体魄。如果在不能去村里或商店的地方遇到一顿饭,只能先饿死。还有两点很重要,就是它看起来“对人畜无害”,而且它自带放大镜和定位导航功能。
新技术不断迭代
抄表员也直接见证了广州的发展。1994年在这些“郊区”中,住宅区很少,主要是村屋。直到2000年前后,人口迅速增加,张英看到社区一个接一个出现,而且增长还在继续翻倍。
街上“散装”米,楼下“打包”米
对于抄表员来说,最大的挑战是还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抄表次数。
好在技术的提升,让张颖松了口气。抄表员每天抄表后返回单位时,需要手动录入抄表信息。2000年实现电脑录入,节省了部分时间;后来出现的仪表集中器也可以从多个仪表中收集不同的数据。
90后梁世伟2015年加入越秀供电局,主要负责计量自动化工作。他告诉记者,2002年出现的集中抄表系统虽然未能实现远程抄表,需要人力,但已经不再需要逐表抄表。
白衣张颖,蓝衣梁世伟,研究清代仿古电表,探讨现代新型自动化系统
梁世伟说,2002年以前,所有居民都使用机械表,不涉及电子功能。2002年以后的电表可以发射脉冲信号。到2008年,供电局开始为居民更换智能电子电表。
2010年,计量自动化系统开始推广,用户的电表数据通过网络直接采集到系统中。抄表员甚至不需要离开办公室,就可以就地采集抄表数据,真正实现远程抄表。从今年开始,抄表员上门抄表的场景逐渐减少。
2014年,广州供电局计量全自动化正式上线后,单一系统即可实现不同设备的统一远程采集、检测、处理、运维。
到2017年底,广州将实现智能远程抄表全覆盖,不再需要人工上门。这意味着广州最后一批抄表员真正“退出”了历史舞台。
到2018年6月5日,智能远程抄表覆盖全省,广东电网不再设抄表岗位。
电表的增长
重新学习,重新开始
越秀区有42万电力用户和36名抄表员。2017年底,张颖最后一次外出抄表。他不记得那天的具体情况。他至今记忆犹新的是,在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很难适应。
慢慢地,他开始感到压力减轻了。他说:“因为抄表是有时间限制的,而且必须按时完成,所以总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虽然是个老抄表了,但还是睡不好,每时每刻都为用户操心。” “是吗?他醒来的那一天。它开门吗?是假期吗?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导致各种猜测。”
他们没有被时代淘汰。电费征收、日常运维、电表安装和接电、数据监控等,都需要他们在一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而张颖也在慢慢换工作,学习新技术、新工作模式,今年上半年开始进入计量领域,最近完成了考试顺利转岗。
“虽然年纪大了更难学,但现在我已经适应了,我对未来有信心,一定要做好。” 张颖说:“不管你做什么专业,当企业的发展需要转型的时候,员工的思维和技能只有改变和适应,才能适应社会发展。”
王晓云副局长告诉记者,目前越秀区供电局抄表员已全部调离。
她说,新岗位要求他们了解电表性能、通讯知识、系统操作等。通过学习,在最后一批抄表员调动后,他们将成为附近用电的后勤保障智能抄表,他们的专业技能会越来越强。对不断发展的技术的需求。
现在在越秀区供电局办公室,人们看到张英,都喜欢叫他“张班”。无论是第一代古董电表,还是最新迭代的计算机系统,他都喜欢和年轻人讨论。一位同事说:“张班没有出去抄表后,不仅皮肤变白了,而且体重也增加了一些。” 他天真地笑了笑。
同场竞技:不仅有智能电表,还有智能水表、智能气表
从2014年开始,智能水表陆续安装到家庭,可以自动读取家庭每月用水量,并传送给自来水公司。如果安装了智能水表,就不再需要有人上门抄水表了。
据广燃气集团介绍,自2016年6月起,广燃气集团从海珠区金碧花园小区开始试点,逐步推进物联网智能燃气表的安装。预计五年内实现广州全覆盖,无需人工入户抄表。
目前,自来水和燃气的抄表器仍有一些,但也逐渐退出市场。据悉,广州还将推动水、电、气、热“四米合一”的推广,实现远程自动采集抄表。(更多新闻请关注羊城派)
来源|羊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