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0791-87879191

新闻资讯
产品中心
楼宇自控 智能照明 智能建筑管理 智能传感 智慧物联 智能组态 阀门自控 智慧监管
经典案例
楼宇 工厂 酒店 文博 枢纽 行业
关于我们

康沃思以数字、 物联、 数据、 AI为基础,以自主研发的DDC产品和自主领先的物联网框架,聚焦智能建筑和行业数字化转型,建设物联网基础设施。

0791-87879191

中控科技:新品发布,智能化运营管控系统引领行业

时间:2023-02-12

活动概览 1)7月22日,中控科技在杭州推出了面向全球流程企业的新一代全流程智能化运营管控系统——中控i-OMC系统,该系统在运营上更加开放、智能、高度自主,浙江。 与传统分布式控制系统相比,i-OMC系统在运行逻辑、技术架构、功能实现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突破,具有“E网到底、工厂操作系统平台+工业化”三大显着特点APP,自主运营”。 2)今年5月,中控科技i-OMC系统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成果鉴定。 由7位中科院院士组成的鉴定委员会,总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以持续创新应对行业挑战,践行产业链一体化理念。 集散控制系统(DCS)诞生于1975年,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过程工业中过程控制的核心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宏观经济的变化,过程工业企业和工控系统面临三大转型变革:一是企业规模化、集约化、集成化程度不断提高,大型联合控制系统的灵活性、开放性、可维护性等要求越来越高; 二是在数字化时代,企业普遍面临如何利用海量流程数据资产打破数据孤岛,进一步释放数据价值,实现降本增效的问题; 三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保障生产安全,降低能耗、物耗,减轻人力负荷等各种挑战,对控制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 另一方面,参照国际巨头的发展经验和产业演进的客观规律,工业自动化产业转型的本质是推动产业链的整合。 霍尼韦尔工控自动化业务从硬件(仪器仪表)起步,逐步发展为系统(DCS)。 目前已形成一体化软件一体化解决方案; 艾默生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采集系统不断补充从仪表到自动化,再到工业软件的软硬件集成能力。 当前,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科技成果不断赋能。 中控的DCS开始采用新的概念和技术上下,突破了传统控制系统的开放性。 、数据挖掘、智能应用等局限性,促进产业链能力整合。

智能中控系统_预应力智能张拉系统与循环智能压浆系统演示动画_智能多媒体中控

“E网到底、平台+APP、自主运营”三大显着特点 中控i-OMC系统基于安全可靠的新领域网络和统一的数字化基地。 1.0版本提供高性能HMI、预测控制、设备健康诊断、可视化AI、操作导航等高级自动化应用。 据该公司微信公众号介绍,与传统DCS相比,中控i-OMC系统呈现出三大显着特点。 一是E- to the end,集成通用I/O、数字I/O、有线APL、无线传感、工业5G等数据传输解决方案,为行业提供更灵活、简单、快速的项目工程实现自动化的执行和调试方法软硬件工程的分布式部署和解耦使得过程工业企业在升级改造过程中成本更低、数据传输更快、实施周期更短、信息获取更全面。 二是工厂操作系统平台+工业APP。 基于设备对象化的工厂模型和统一的数据软总线,将企业生产设备、流程、数据等各要素数字化连接,构建统一的工业数字化基础,向上支撑工业数据。 融合与集成、工业数据综合管理与处理、工业数据价值挖掘与应用、生产流程优化与业务协同等应用服务。 三是自主运营,充分应用自主研发的回路自整定、预测控制、运营导航、告警管理等关键技术,围绕海量运营数据进行AI智能分析,实现去技能化运营、一键操作工业设备的启停、负载的自动升降、报警的精准控制、过程指标的边缘优化、异常情况下的智能决策等。

产品的技术实力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实现了国产化进程。 在“中控科技i-OMC新品发布会”上,部分用户端代表企业也分享了中控i-OMC智能运营管控系统国产化开发及应用实践。 据公司微信公众号介绍,镇海炼化是中国石化集团旗下年炼油加工能力2700万吨的大型炼化基地,采用中控科技自主研发的智能化运营管控,通过2020年6月系统i-OMC公开招标,经过近两年的系统部署、测试验收、组装调试,其乙烯装置将于2022年1月产出合格产品,标志着镇海基地一级工程竣工并进入生产顺序。 i-OMC 系统顺利交付。 项目建成后,帮助镇海炼化保障了乙烯装置的稳定运行,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和可视化,实现了96%以上的实时控制平衡率,月均控制稳定率99%以上,月均回路自控率99%以上,回路自整定效率提高70%,告警频率降低90%,质量提升成果、降本增效成效显着,广受客户好评。 此外智能中控系统,湖北三宁化工还分享了应用中控i-OMC系统打造智能工厂,实现40余款工业APP开发应用的实践案例。

预应力智能张拉系统与循环智能压浆系统演示动画_智能中控系统_智能多媒体中控

投资建议 中控科技是国内流程工业产品和解决方案的龙头企业,具有智能制造、工业软件和国产替代属性,享有一定的估值溢价。 预计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42.5%/43.8%/43.3%,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5.4%/36.3%/33.6%。 维持买入-A 的投资评级。 给予6个月目标价95.05元智能中控系统,相当于2022年动态市盈率60倍。

风险提示:核心技术研发不及预期; 下游行业需求不及预期。

相关附件

现在,如果你想用苹果控制亚马逊的智能门铃为门口的客人开门,却发现无法连接,当你想用华为手机控制小米的扫地机器人时,你需要下载一个应用程序。 这种情况离我们完美的智能家居体验还很遥远。 标准的出现,势必成为智能家居市场的关键变量,重塑智能家居市场格局。

然而,这个让业界翘首以待的新标准,却被“圈养”了两年,发布时间一拖再拖。

2015年5月,CSA联盟发布标准,被公认为可能的“统一智能家居”标准。 一经发布,便获得了苹果、谷歌、亚马逊等国外巨头的支持。 国内的华为、小米、涂鸦智能、绿米Aqara也相继加入。 最初,CSA联盟计划在2020年底发布标准1.0,但一直在不断推迟,具体时间仍未有官宣。

虽然标准尚未落地,但各行各业的玩家已经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推出兼容该标准的产品和开发工具,其火爆程度甚至可以用“万物智能家居”来概括。

那么,国内有哪些企业为标准做了充分的准备呢? 为什么这两年的标准总是“雷打不动”? 要打通各个智能家居品牌的连接,标准需要跨越哪些壁垒? 国内相关联盟进程如何?

过去一年,我们通过梳理国内智能家居玩家在兼容标准方面的动向,以及与多位业内人士的深入交流,试图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1. 53家企业正在进行标准测试,14家已“交卷”

我们可以想象,标准实施后颠覆性的智能家居生态体验:可以用苹果控制亚马逊的智能门铃,也可以用小度智能音箱控制小米的智能门锁和摄像头,还可以用苹果手机控制各种品牌的扫地机器人...

然而,这个已有两年历史的标准尚未发布 1.0 版。 它的参与者在忙什么?

1、多重测试拉长战线

今年7月智能家居,CSA联盟第一阶段SVE规范验证测试活动圆满结束。 一般来说,它是测试不同厂商产品的互操作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今年8月,CSA联盟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已有53家企业、134台设备进行了该标准的认证测试。

CSA联盟官网显示,这些设备包括智能灯泡、插头、开关、智能锁、恒温器、传感器、电视等大大小小的智能家居设备,通过认证的企业产品将在第一时间发货给用户。标准发布。 .

此外,SUV规格验证测试不仅要测试相关平台和设备的可用性,还要验证CSA联盟测试认证流程、工具等的可操作性。

目前,第二阶段的虚拟测试和规范验证也在进行中。

这些测试也是标准落地的第一步。 但由于涉及的厂商和设备较多,本次测试过程的时间进一步拉长。

2、14家国内玩家正式宣布支持标准产品

智视整理公开资料了解到,目前国内已有14家厂商“推出”了支持该标准的产品或宣布其产品将支持该标准。

这些厂商涵盖了智能家居市场的芯片、设备等上中下游厂商。

国内已推出支持标准产品的厂商(截至2022年9月)(整理自公开资料,如有遗漏请指正。)

智能家居市场,智能手机厂商和家电巨头玩家尚未推出相关产品。 美的物联网国际智能业务总监陈畅透露:“这一类玩家会选择在标准落地后优化机型,推出相关产品。”

然而,在标准尚未落地的情况下,这些产品能做什么呢?

陈畅告诉智视,这些产品目前只是处于发布规划阶段,还没有真正支持标准的产品。

目前,这些厂商推出的产品中,大部分仍采用Wi-Fi、WiFi等连接协议。 该协议可以说是智能家居行业的“祖父”,其优点是低功耗、低成本、低延迟。 该标准其实脱胎于CSA联盟,也就是最初的联盟。

未来标准发布后,这些设备可以通过OTA升级支持兼容标准,用户无需购买新设备。

Lumi Aqara设备兼容性协议(动图截自2022 Works With发布会)

绿米海外产品线总经理魏鹏解释说:“如果说标准是设备用来相互交流的语言,那么和就是它们用来交流的基础设施。”

这也是这些产品通过OTA升级兼容标准,而不需要用户购买新设备的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设备,如服务器、网关等,大多具有更换频率低、更换复杂度高的特点。

这也是厂商抢占这个市场的先发优势。

2、标准统一是必然趋势,标准利多方

智能家居行业已经存在了近20年,一直有很多人看好它。 从各个巨头到初创企业,都纷纷涌入这条赛道。 但长期以来,标准不统一、设备碎片化等关键问题阻碍了该行业的发展。

标准对于智能家居行业的重要性,从它的命名就可以看出。 “物质”的本义被认为是世界存在的基础,与标准的意义相同。 该标准被视为物联网的基石。

那么,该标准能解决摆在智能家居行业、玩家和消费者面前的什么问题呢?

一、智能家居各大玩家圈地

智能家居正在从消费者的幻想转变为家中真实、有形的设备。

家庭中的设备越来越多。 如何让不同的设备互联互通,让用户家中的智能家居成为一个“整体”,而不需要不同的APP或其他方式来相互独立控制。 摆在智能家居厂商面前的枷锁。

智能家居市场发展初期,一些智能家居玩家已经开始为自己的产品搭建生态。

但由于当时连接标准和通信协议的不成熟,不同的智能家居玩家纷纷圈地,构建自己的生态壁垒。 这种做法引起了很多消费者的抱怨。

2、中小智能家居厂商或将失去优势

一个问题是,您家中需要多少台智能家居设备? 从玄关、客厅、卧室到浴室、储物间,小到智能牙刷、台灯,大到智能电视、冰箱,各种大小的空间都需要不同的智能家居设备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而这背后还有一个事实,一个厂家不可能生产所有的产品,能够更好地与其他厂家品牌对接的产品,也会成为消费者青睐的对象。

再加上智能家居市场的逐渐成熟,除了家电厂商,智能手机玩家也成为智能家居领域的重要玩家,比如小米、华为。 相比之下,巨头玩家的智能家居生态更为完备。 在一定程度上,许多中小型厂商将失去竞争优势。

3、消费者的选择自由度有限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用户在选择智能家电时,可能会因为品牌影响力和产品品质,在智能家电品类和新家电品类中选择不同的品牌。 但是,除了要考虑产品的使用效果和质量外,还需要考虑与家中现有智能家居设备的兼容性,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用户的选择自由度。

由此可见,一个行业统一标准的出台,显然对厂商和消费者都是有利的。

魏鹏表示,一年前,当标准还不成熟时,很多绿米Aqara用户反映希望自己的产品支持该标准。 今年,该标准已成为任何新(智能家居)产品的必备属性。

3. 标准很难但正确

那么针对以上问题,标准能在什么层面上实现设备的互联互通呢? 我们或许能从为何多次延期中找到答案。

首先,通用标准需要考虑多方的需求。

该标准是一个应用层规范,可以在任何支持 IPv6 的设备上运行,IPv6 是一种互联网协议,可以连接越来越多的智能家居设备。 河北联通网络部专家刘洋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IPv6可以提供多达2的128次方地址,让世界上的每一粒沙子都可以分配到一个IP地址。

该标准要求为智能家居产品开发通用对象模型,让这些产品在功能和操作上“会说一种语言”,这也对代码的质量和稳定性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 因此,CSA联盟需要推出符合商业标准的SDK软件开发包。 “这也是CSA联盟进行各种测试验证的原因,”陈畅说。

第二,平衡不同厂商的核心利益。

他补充说:“CSA联盟也想扩大自己的生态和影响力。” 目前已有50多家企业参与其中,未来这一数字还将继续增长。 测试和认证所有这些漫长的时间将需要很长时间。 关系到各厂商的核心利益,他们的沟通成本将进一步提高。

CSA 联盟测试供应商和设备数量

最后,找到现有协议的“共同点”。

该标准并不是要为智能家居行业重新建立一套新的玩法,而是在已有协议的基础上求同存异。 陈畅透露,一些标准的本地连接协议需要重新制定,也就是说,既要保持高效连接,又要为每个节点保持一种通信方式。

这不是一份只保留共性的工作。 CSA联盟还需要改写智能家居设备之间的各种协议和通信协议,物理层的协议也需要修改。 因此,他认为标准多次推迟是正常的。

从标准本身来看,智能家居玩家蜂拥而至在所难免。

不过,对于国内的智能家居玩家来说,另一大优势就是标准的领导者是苹果、亚马逊和谷歌三巨头。

陈畅说:“我觉得不仅仅是一套协议标准,更是一个认证体系,经过联盟认证的设备自然可以实现互联互通。” 未来,能接入标准的产品,就能接入这三大主流。 在平台上,这对于精明的玩家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机会。

因此,在刚刚结束的2022 Works With 大会上,涂鸦智能亚太区总经理罗志军表示:“一旦标准(1.0)公布,涂鸦智能的解决方案就准备好了。”

同时,绿米海外产品线总经理魏鹏也透露,今年下半年,绿米Aqara计划发布首款符合标准的产品。

事实上,无论是智能家居厂商还是消费者,智能家居设备之间能够相互通信的优势是大于劣势的。 这不仅可以增加消费者的选择自由度,也可以提高智能家居厂商的竞争优势。

但目前已经推出的产品无法验证其接入标准的效果。 只有当标准真正实施时智能家居,才能对其进行测试。

4、国内版本标准进展迅速,但仍受利益博弈束缚

标准的每一步进展都非常引人注目。 另一方面,在中国,为什么相关标准没有那么强大?

早在2020年12月,阿里巴巴、百度、海尔、华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移动等国内主要智能家居厂商、智能制造企业、移动运营商等24位院士共同成立了开放链联盟(Open Link),简称OLA联盟)。 截至2021年12月,OLA共批准会员单位128家。

美的物联网技术部总监陈婷表示:“OLA联盟与CSA一样,旨在为智能家居市场建立标准化的标准体系,构建物联网和产业生态的统一连接标准,解决物联网碎片化的问题。一切都智能互联。”

不过,从其发展历程来看,OLA联盟的进展却如火如荼。

OLA联盟官网显示,正在推进的标准有37项,包括性能测试规范、安全技术要求、跨平台接入规范等。 此外,还有《智能家居照明连接白皮书》、《基于智能家居互联的家庭边缘计算白皮书》、《智能家居互联与全屋智能场景白皮书》。

OLA联盟发布的白皮书

在产品检测认证方面,OLA联盟的进展也非常显着。 今年5月,OLA联盟智能家居专委会还举办了第三次联调测试活动,涵盖了WiFi产品的所有测试用例。

但在商业化进程方面,国内联盟仍然落后于标准。 作为智能家居互联互通的关键,如何平衡不同厂商的利益,仍然是OLA联盟面临的难题。 该标准在不同参与者之间的利益平衡上达成了共识。 尽管标准1.0已经延迟发布,但其开发进程已初见成效。

美的全屋解决方案与生态部部长谭国良表示:“国内OLA联盟也在积极推进产品化和项目试点应用,期待更多厂商参与,加速商业化。” 对标准的共识受益于 Apple、 和 。 三巨头之首。

美的、华为、小米、vivo、南京物联、英飞凌、奥瑞宝、TCL等厂商同时参与两大联盟。 在他看来,这并不矛盾。 无论是从消费者的角度,还是整个行业的角度,这些联盟最大的推动力是解决设备相互隔离的行业痛点。

不管怎样,实现设备间的互联互通,提升用户体验,是智能家居玩家绕不开的话题。 因此,标准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

结语:国内玩家已准备就绪,但标准落地仍是未知数

无论是智能家居厂商还是普通消费者,物联网无法互联已经很久了。 因此,无论如何,智能家居标准的统一是这个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

一般情况下,一件事情的重要性和难度往往是正相关的。 标准很难将数以万计的智能家居玩家统一成一个标准。 除了技术上的原因,这个标准的出台会牵扯到各方的利益,这为标准的推进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问号。

到目前为止,该标准是否会像承诺的那样在今年秋天实施仍是未知数。 现在国内玩家都在积极准备这个标准,这无疑更增加了这个标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