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科士达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对投资者的关切进行了解答。
投资人:公司是否成功研发出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是否实现进口替代,是否已批量出货?
科士达董秘:您好,公司产品包括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设备及新能源领域相关设备,如不间断电源、精密空调、通讯电源、光伏及储能逆变器、充电桩等等,晶体管是公司需要采购的原材料之一。 本公司不进行研发生产,谢谢!
根据科士达2021年中报电源控制器,公司主营业务收入11.9亿元,同比增长35.2%; %,投资收益752.52万元,财务费用-6.62万元,毛利率33.4%。
科士达主营业务:UPS不间断电源、逆变电源、EPS应急电源、太阳能逆变器、太阳能控制器、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直流开关电源及整流器、动环监控、热交换器、变频器生产PLC可编程控制器、电子产品、防雷产品、五金产品、通讯设备、计算机网络设备、计算机周边设备、空调设备、配电设备、综合机房设备(不含限制类项目)、管理及相关技术咨询(以上生产项目分别申请营业执照和生产场地); 软件开发、销售及相关技术服务(不含限制事项); 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运营; 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 机电工程施工总承包; 电力设施的安装、维护和测试; 光伏电站投资、开发、建设、运营; 数据中心的投资、开发、建设和运营;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 空调和制冷设备的安装、维修和保养; 自有物业租赁; 设备租赁; 电池销售(不含限制品)、国内商业、物资供销(不含特许、专营、专卖商品); 进出口业务(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禁止的项目除外,限制类项目必须取得许可方可经营)。
公司董事长为刘成玉。 刘成宇先生:中国国籍,澳大利亚人,硕士,大学毕业后,刘先生在福建省霞浦六中任教。 1993年加入公司电源控制器,历任公司前身霞浦科士达和科士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董事长,现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精确制导武器在未来战场的大规模应用和指挥决策智能化技术的深入推进,将推动“OODA”的观察、判断、决策和行动的作战方式发生深刻变革环形。 被计算机系统取代,人在循环中承担的任务越来越少智能化系统,而计算机系统在循环中承担的任务越来越多。 指挥决策的效率越来越高,人从环内走向环外,已经成为指挥决策系统的发展趋势。
智能指挥决策系统发展阶段
智能化的指挥决策系统和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也逐渐从低级阶段走向高级阶段。 目前已经和正在经历“人机共通”和“人在环”两个发展阶段,“人在环外”的新阶段也开始出现。 这种发展趋势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意愿决定的,而是由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人机协作的紧密程度等客观条件决定的。
人机合环——智能指挥决策系统的起步阶段。 当计算机系统以单机或小型局域网的形式应用于智能指挥决策系统时,虽然计算机系统与人处于同一个回路中,但由于计算机系统的功能有限计算机系统本身以及人类缺乏理解和使用计算机系统的能力,导致计算机系统所承担的任务主要表现在决策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换,系统的基本模式是人性化的。居中。
in the loop——智能指挥决策系统的中间阶段。 随着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的大规模应用,实现了广域网的互联互通,人机交互能力水平大大提高。 人类的大部分工作已经被计算机系统取代(不包括核心指挥和决策任务),计算机系统已经离不开人类。 具有完成一些指挥决策任务的能力。 在指挥决策系统中,人机任务分工进一步细化,协同更加频繁。 人离不开机器,机器辅助人的程度逐渐加深。
人在环外——智能指挥决策系统的高级阶段。 广域互联网的高度融合和智能决策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系统的智能决策和规划能力,扩大了计算机系统决策任务的范围,增加了人们对计算机的信任度系统。 为“OODA”循环在人的授权下自动运行奠定了基础。 在这种循环中,决策者只完成顶层的核心决策任务,对循环指挥和决策过程进行监督或指导。 系统的基本模式是人在环外自主操作。
智能指挥决策系统功能特点
推进指挥决策智能化建设,应在态势感知、决策建议、方案评估、灵活应对等方面取得突破。
更好的战场意识和更好的态势感知。 态势检测是指挥决策的出发点。 人机混合智能指挥决策系统首先要能够接入多源异构情报信息并进行整合处理,并根据指挥系统中各机构、部门、席位的需要进行精准分配,从而保证指挥系统能够准确感知战场上的各种情况。 在此基础上,更需要根据各种信息对战场态势的发展进行预测、预报和预警。 尤其要加强基于不完整、扰乱、无敌信息的态势判断和认知,为科学决策、周密计划打下坚实基础。
能制定计划,提出建议。 人机混合智能指挥决策系统首先是一个智能参谋系统,它必须能够在对战场态势的综合感知和预判认知的基础上,检索和配置存储的各种决策方案,并生成多套根据指挥员决策需要。 确定决策选项。 在此基础上,更需要能够分析每一个解决方案的优缺点,特别是根据指挥员的关注点和强调点,提出具体的解决建议,更好地满足指挥员谋划和部署的需要。展现个人风格。
能够制定计划,更好地推演流程。 智能系统的最大优势是基于智能技术的自动规划和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效计算,尤其是在根据确定的方案制定方案的过程中,必须能够自动拼装匹配方案内容。计划的每个要素快速形成一个有效和实用的计划作战计划。 在此基础上,人机混合智能指挥决策系统应关注人的能动因素,为指挥员提供更多的规划要素组合方案,使作战目标的选择、作战力量的划分、以及基于同一决策计划的作战流程设计。 通过智能推演评估系统,可以对内容进行差异化,形成多个方案,形成多个案例评估结论,供指挥系统灵活选择。
控制精准,响应更灵活。 随着远程精确制导武器系统的使用,各级指挥系统的空间范围和物理规模不断扩大。 特别是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使上级指挥系统能够直接指挥下级乃至特定武器。 平台是新常态。 人机混合智能指挥控制系统首先要满足准确控制大量异构任务主体和武器平台、准确执行作战计划、精准控制行动协同的需求。 同时,它必须同步评估和反馈行动结果。 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战场形势变化及时调整计划执行,控制作战节奏。 既要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同时在控制作战对象行动的过程中,通过改变方向、调整目标或增加新的任务等方式,集约利用作战资源,提高战斗力,避免兵力和战力的浪费。
智能指挥决策系统的实现路径
“圈外人”智能指挥决策系统建设应坚持继承指挥决策信息化成果的基本要求,按照人性化的基本要求, led,系统自治,稳定可靠,运行高效。 计算机交互和人机互补的实现路径。
根据人的决策需求设计信息展示。 无论人机合环,人在环内,还是环外,都需要人来监控系统的运行状态和结果。 因此,系统需要根据人们的需要,以人们容易理解的方式提供信息展示。 系统应加强当前指挥决策人员熟悉的图形、文字、表格显示,同时完善以数据为基础的多媒体、多模态显示形式,以及全息动态显示。指挥决策过程展示,提供重要决策环节和关键点信息,合理设计决策风险信息展示。
通过多种工具设计多模式交互。 人机交互的手段是人机混合与融合的基本条件。 系统需要为指挥决策者提供更多更丰富的交互工具,完成人机混合指挥决策。 信息的输入输出仍然是人机交互的基本手段,提供多模式的信息输入输出是解决人机交互的基本思路。 从信息输入的角度来看智能化系统,在坚持基本的键盘输入的基础上,需要大量利用现有的模式识别技术,引入语音输入等新的输入方式。 从信息输出的角度看,传统的屏幕输出要从单屏走向多屏互动,显示方式要从平面显示向三维全息和虚拟现实显示转变,广泛应用声光技术以增强显示效果。 未来脑机技术发展成熟后,需要积极引入脑机输入输出技术,使指挥决策系统直接将信息输入人脑进行意识显示,并直接接收人脑的信息,从而实现人脑一动即反应的效果。
随时设计基于人为干预的干预路径。 人机交互除了共同完成指挥决策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功能,就是保证人类能够干预指挥决策的方向和效果。 未来,环外人员更重要的作用是监督和干预系统的运行。 因此,系统必须根据指挥决策的需要,为指挥决策者提供干预的途径。 在对战场态势的判断上,系统要为人提供指导和补充意见,使系统的判断与人的判断一致。 在决策和制定计划的环节中,系统应该为人们提供一种局部调整计划和从多个案例中进行选择的方式,使系统制定的计划更符合人们的意图。 在动作控制和调节环节,系统应该为人们提供一种控制过程、调整节奏、随时停止的方式,让战斗过程的控制更符合人们的意愿。
后台功能的设计以降维和可操作性为底线。 作为指挥决策系统,可靠性始终是一项基本要求。 从保证指挥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的角度出发,系统必须提供在局部或重大破坏情况下的降维操作功能,让指挥和决策者逐步从环外进入公共环路,在环内直至被人支配,甚至形成无机环,回归人工操作。 系统应尽量提供损坏后的输入输出和信息传输手段,确保在作战指挥过程中具备最基本的下达命令和掌握态势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