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获悉,智能照明品牌“奕莱”已于近日完成由中信金石、光大控股联合投资的C+轮融资,并发布中文品牌名称“奕莱”。 据悉,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照明新材料和新产品的研发、渠道和服务网络的建设,以及照明设计院校和培训的投入。
怡莱成立于2012年,在深圳和北京设立了分公司。 目前拥有300多名员工。 主要专注于智能照明灯具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 拥有完整的全屋智能照明产品线。 一系列璀璨的家装照明、舞台灯光、情调灯光和智能灯光控制。 2019年,宜莱营收突破10亿元智能应急灯,开始拓展线下渠道,打造线下体验店,提供全屋智能照明设计和体验服务。 目前全国门店已超过30家,今年有望突破300家。 家。
从业务形态来看,宜来的核心是光体验和智能AIoT产品的研发和应用。 其主营业务可分为智能照明设备单品销售和全屋智能照明产品设计实施服务。
在智能照明设备方面,其智能产品兼容微软、亚马逊、苹果等十几个AI语音控制平台。 亿莱针对照明设备的光体验,从照明基础材料开始研发,再到产品光源控制和调光驱动,逐步深化研发,提升光质。 在品控方面,宜来CEO蒋兆宁介绍,宜来倾向于用足用料,保证关键功能的用户体验。 “虽然目前成本高于传统企业,但从长远来看,智能手机的成本会随着出货量的增加而增加,增量逐渐被分担。放在材料上的成本是保证用户体验和健康的必要投入。”和安全使用。”
此外,亿莱还掌握了“智能照明永远在线”的灵动开关、一句智能照明配网、无延时、远距离的蓝牙自组网产品等多项智能照明独创的关键和特色技术智能应急灯,等,“这些技术让照明设备更加智能化,同时也让普通设计师和安装人员更容易部署智能照明产品,有助于实现定制照明的普及。” 蒋兆宁说道。
在全屋智能照明产品设计服务方面,亿莱组建了智能照明设计团队。 在线上,亿莱开发了相关的智能照明设计软件。 设计师可以通过软件快速设计全屋照明。 户型的全屋灯饰模板可以作为消费者选择的参考; 线下,将开设家居定制灯饰高端体验店,顾客可现场体验,提出定制灯饰需求。 “我们正在努力将定制设计服务的价格降低到大多数家庭都能负担得起的水平,这也将是我们今年的工作重点。” 蒋兆宁告诉36氪。
前瞻网和民生证券研究所数据显示,2013-2017年,全球智能照明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2018年全球智能照明市场规模约为148.78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43.41亿美元。雷士、欧普、木林森、飞利浦、松下等传统照明巨头纷纷推出相关智能照明产品。 华为、小米、阿里等厂商纷纷将智能照明产品纳入AIoT平台。 初创企业在寻找差异化的发展路径,整个智能照明市场还没有出现龙头巨头。
与传统照明灯泡不同,智能照明是一种将照明产品、传感器、通讯设备以及无线或有线控制系统软硬件结合起来的系统解决方案,更类似于消费电子产品。 如何进一步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利用好渠道资源,让智能照明设备尽快进入大众消费者的购物清单,成为厂商进一步打开智能照明市场必须做的事情。 传统照明巨头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渠道资源,而创新型企业则希望获得更强的渠道话语权。 除了投入更多精力打磨产品,依托巨头的力量将成为必然选择。
在渠道建设方面,除了继续开拓小米生态链、线上商城、线下商城等渠道外,亦来还与室内设计公司、全屋家装设计公司、装修公司合作,推进定制智能化。照明产品。 同时,公司还与谷歌中国、日本软银、韩国Naver、俄罗斯、韩国三星等巨头合作开拓国际市场。
据悉,宜来于2018年完成C轮融资,由凯辉基金领投,蓝图资本、顺为基金和GIC基金跟投。
利用其他项目为植物照明赚钱
2010年,我国LED植物照明刚刚起步,缺乏实力雄厚的大中型企业的参与led照明灯,国家和企业的相关研发费用很低。 LED光源产品虽然已经在部分农业生产领域推出,但大部分还是空白。 与飞利浦等国际照明企业相比,我国农业半导体照明几乎是空白。
在这样的情况下,董洪亮成立了“广东伟兆业光电节能有限公司”。 并开始涉足LED植物照明光源的生产和研发。 面对重重困难,董洪亮先后赴荷兰、日本等国学习先进的种植和光谱技术,与国内芯片企业合作升级LED照明光源,逐步完善植物光谱数据库和植物配光方案。 据了解,目前,伟兆已经形成了生产LED植物生长灯和LED植物补光灯两大系列产品的完整生产线。 植物,以及多肉植物、草莓、葡萄、火龙果等具有特殊针对性光谱的作物,其中近两年火爆的大麻植物照明产品就有近30种。
成绩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十余年的专注与坚持。 “2015年之前,我们都是用其他项目赚到的钱,来支持植物照明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董洪亮介绍,一方面,国内植物照明技术不成熟,很多地方需要学习或学习国外先进技术。 ; 另一方面,植物照明市场空间有限,基本被国外企业占据。 因此,伟兆业这几年在植物照明领域的投资,一直是公司利润的黑洞。 好在有一群好伙伴支持,大家默默坚持。
坚持“卖灯换植物”的理念
目前全球很多国家都在使用LED植物照明灯具,而且需求量还在不断增加。 其中在植物组培、叶菜类栽培、植物工厂、苗木工厂、食用菌海藻工厂、农作物、植物检疫、花卉种植等领域得到应用。 也正是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进入了植物照明市场。
“我觉得做植物照明,应该把产品做好,而不是把产品做坏。” 董洪亮表示led照明灯,随着植物照明市场的火爆,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这一领域。 一些企业为了争取市场,采取降低产品质量和价格的方式,无异于饮鸩止渴。 例如,他介绍,有一次国外客户来中国采购植物照明产品,采购了两批产品,其中一批是采购威兆业的植物照明产品自用; 另一种是购买其他更便宜的。 该产品是给朋友的。
“我们的灯是卖给植物的,不是卖给人的,再卖给植物的。虽然人总是为灯买单,但逻辑是完全不同的。” 在董洪亮看来,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植物照明市场的无序竞争。 一些连PPE、PPFD、植物光饱和点、植物光一致性、光谱比、光质光量之间的关系都不知道的企业,依靠“优胜劣汰”的营销方式说服了国内外经销商,获得了订单,但这些灯归根到底并不适合植物生长,也会导致“使用这些灯效果不理想,客户不再信任这些产品”的现象。 这对我国植物照明市场的发展极为不利。
向更细分、更专业的市场进军
“我们的后代越来越少种地,种植产业化势在必行。” 谈及植物照明的未来市场,董洪良认为,未来三年,大麻种植产品仍将是主要产品。 但从长远来看,这个行业是由高性能光源、驱动器和高维产品设计理念驱动的。 植物照明行业未来前景一片光明。
受全球多国新冠疫情严峻形势和种植经济发展的影响,植物照明将爆发出更强的技术和市场潜力。 加上各照明细分领域智能化、节能化趋势的推动和普及,植物照明或将成为未来全球照明行业的新热点。
“我认为未来几年植物照明市场会出现一些大公司,会出现市场垄断。” 董洪良表示,一旦大企业垄断了市场,中小企业的压力就会很大。 对此,微照明将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灵活性,继续加强产品的研发,走高端化、差异化路线,向更细分、更专业的方向迈进。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