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0791-87879191

新闻资讯
产品中心
楼宇自控 智能照明 智能建筑管理 智能传感 智慧物联 智能组态 阀门自控 智慧监管
经典案例
楼宇 工厂 酒店 文博 枢纽 行业
关于我们

康沃思以数字、 物联、 数据、 AI为基础,以自主研发的DDC产品和自主领先的物联网框架,聚焦智能建筑和行业数字化转型,建设物联网基础设施。

0791-87879191

【智慧港口】洛屿港公司智能装船机系统投运

时间:2023-04-15

根据港区散杂货装卸作业流程,技术装备部通过智能监控系统和PLC通讯技术,制定了智能化系统方案。 系统采用当前先进的监控技术,实现监控画面毫秒级延时,确保智能化操作的“双眼”; 采用光纤传输建立PLC站点,实现控制台与设备的实时同步; 利用机器上的安全传感器提供监控保护、传感器保护、程序保护,确保系统安全高效,改善作业环境,保证作业效率,提升设备智能化水平。

智能化系统_creo智能紧固件国标化_舒化 智能

根据港区散杂货装卸作业流程,技术装备部通过智能监控系统和PLC通讯技术智能化系统,制定了智能化系统方案。 系统采用当前先进的监控技术,实现监控画面毫秒级延时智能化系统,确保智能化操作的“双眼”; 采用光纤传输建立PLC站点,实现控制台与设备的实时同步; 利用机器上的安全传感器提供监控保护、传感器保护、程序保护,确保系统安全高效,改善作业环境,保证作业效率,提升设备智能化水平。

与传统作业方式相比,装船机智能化系统投入生产作业,无需操作人员上机作业,实现干散货装载远程操作,有效降低了作业成本。经营风险,改善经营环境。 下一步,洛峪港务公司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启新征程,加快港口其他装备智能化改造,努力建设世界一流港口。 (李建双 曾伟业 洛屿港公司 杨梦怡 东吴港务局)

从近日公布的中国新型战机图片来看,它们都配备了新一代国产导弹逼近预警系统,这也说明中国新型战机在战术技术指标上有了长足的进步,采用了更先进的传感器和更强的功能。 早期的系统采用紫外线传感器,只能探测到来袭导弹,无法探测到战斗机。 功能比较简单。 从图片上看,中国新型战机导弹逼近预警系统的装置阵列面积明显增大,表明其采用了更大的装置阵列。 外界发现,新型战斗机系统的传感器安装在进气道和垂尾两侧,实现了对飞机周边空域的全方位覆盖。 这意味着新型战斗机系统应该是分布式光学孔径系统红外报警系统,能够为飞行员提供全方位的威胁预警,提高飞行员在空战中的态势感知能力,生存能力显着增强。

J-20使用综合分布式导弹预警系统阵列(类似于F35)

随着制导武器性能的不断提高,精确制导武器的有效性在近年来的历次局部战争中一再得到证明,成为军事平台的严重威胁。 据英国BAE公司统计,1973年至2002年间,1650架受损飞机中,有49%是被红外导弹击落的。 在海湾战争中,被多国部队用导弹击落的27架飞机中,大部分也是被红外(IR)导弹击落的。 “直到我被击中,我才知道我正处于敌人的火力之下红外报警系统,”幸存的飞行员说。 鉴于以上事实,为提高作战飞机在现代战争中的生存能力,避免导弹袭击,有必要配备性能可靠的机载导弹进近系统(MAWS)。

分布式导弹预警系统

导弹逼近预警作为对抗的前端,是飞机获取威胁信息、启动红外干扰、战术规避的重要前提。 可连续工作,以极低的误报率,快速预警相当大空域内的威胁,并提示平台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有效提高飞机对近程红外制导空空导弹和短程导弹的反制能力。 - 低空突防、空战、近距离支援、对地攻击、起飞和降落的地空导弹。

红外报警系统_红外报警探头接法_红外报警系统原理

分布式导弹预警系统

导弹接近预警有红外线、紫外线和PD三种方式。 由于主动发射电磁辐射,PD型导弹逼近告警容易暴露自身目标,在不断强调电磁隐身的作战环境中显得分量重重。 它的应用已经成为历史; 具有低误报的特点; 由于受到误报的影响,红外导弹逼近预警的研究工作起步早,进展缓慢,但近年来发展迅速。

导弹预警系统示意图

红外告警系统采用红外扫描或凝视成像探测器,多采用中波段实现对远距离高温小目标(导弹)的被动探测,具有隐蔽性和抗干扰性好等特点。 红外告警系统可以探测导弹发动机工作时的强烈红外辐射,也可以探测惯性飞行过程中导弹蒙皮气动加热形成的高温。 因此对被动导弹具有一定的探测能力,探测目标范围广,比紫外线告警的射程更远。 等的远

紫外线预警系统工作在波长为220nm至280nm的“太阳光谱盲区”。 导弹发射或飞行时,发动机排出的废气火焰中含有强烈的紫外线辐射,相应的紫外线探测器用于测量导弹的飞行运动。 通过信息处理。 并且结合改进的算法,可以对危险目标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处理、判断和预警。 紫外线预警工作波段的太阳紫外线几乎被地球臭氧层吸收。 如果能检测到紫外线辐射,它可能是导弹。 由于在地空或近程导弹攻击的整个过程中,发动机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工作状态,因此该系统适用于近程导弹的预警。 紫外线告警设备采用单阳极光电倍增管作为核心探测装置,粗略接收导弹羽流的紫外线辐射能量,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误报率低、功耗低等优点。 紫外线报警技术系统经历了从通用型到成像型的两代创新,取得了快速发展。 未来其发展仍将方兴未艾,未来仍将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F-35的AN/AAQ-37分布式孔径系统可同时进行多个被动侦察

新一代红外告警装备具备全方位告警能力,可完成大群目标的搜索、跟踪和定位,自动引导干扰系统工作。 其大面积阵列区域凝视技术可实现高达微弧级的目标分辨率,报警距离可达10km~20km。 其多光谱探测器可识别野外太阳辐射、水背景和干扰,具有多种判别模式,可选择一个或两个传感器单元。 AAR-FX良好的性能和适应性使其成为战斗机、运输机、直升机、装甲车和军舰的理想选择。 分布式孔径红外系统(DAIRS)是机载红外系统的最新成果。 基于红外告警系统,可实现连续高分辨率全空间覆盖。 其多种功能包括导弹接近警告、近程红外态势感知()、红外线下视目标指示、辅助导航等,可与头盔瞄准系统相结合,使飞行员可以俯视、侧视或后视. F-35 配备 AN/AAQ-37 红外分布式孔径系统,带有六个双色红外传感器,提供 360° 覆盖。 AN/AAQ-37由F-22的AN/AAR-56演变而来,其能力在导弹预警任务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扩展。

AN/AAQ-37高清红外图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导弹预警通信技术经历了几次重大变革。 红外预警工作在单波段,对红外辐射目标进行探测、跟踪和预警。 由于背景环境复杂,红外告警设备的误报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红外告警设备的推广和实际应用。 与此同时,紫外线导弹预警技术作为红外预警低谷期出现的新技术,在近二十年发挥了重大作用,出现了形式多样、结构简单、灵敏度高的传感器。 双色红外波段和图像识别算法的大幅改进,可以抑制复杂背景,提高目标探测效果,降低误报率,使红外导弹接近预警装备具备实际应用能力,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红外告警→紫外告警→双色告警的技术演进,构成了机载导弹告警几十年来的发展路线图。 先进的探测器阵列和处理技术促使越来越多的小型传感器被用在飞机上。 双色红外告警系统将组成装备,与其他光电设备配套,集导弹告警、态势感知、辅助导航、飞行编辑等功能于一体。

F22 综合电子支援系统 ALR-94 传感器阵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