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倩
雇主:
海南省人民医院
位置:
信息管理总监
职称:
研究员
参会人员信息化工作作风:
医院信息化创新应用项目简介:
基于“互联网+医疗健康”的综合医院门诊流程优化
2014年起,我院开始新建8万多平方米的急诊大楼。 新急诊楼于2017年12月投入使用,目前日门诊量高峰期达到8000余人次。 从建楼之初,我们就引入“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思路,对我院门诊服务进行全面优化,方便患者就医。 新门急诊大楼已全面投入使用,并完成了以下任务。 :
1、新门应急大楼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2014年起,全面规划新门急诊大楼信息化基础设施,实现大容量、高带宽、有线无线全覆盖的全数字化业务场景,全力打造全数字化门诊。 2014-2017年完成新门急救楼、内科楼弱电智能化工程、灾备机房工程、分诊呼叫及大屏显示系统建设、自助设备建设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安装、调试工作优化了门诊流程和就诊环境,确保了新门急诊大楼和内科大楼如期投入使用。
2、微信公众号、支付宝生活窗建设。
2016年初,为落实“互联网+医疗健康”工作,启动了微信公众号、支付宝生活窗等新媒体平台建设。 项目实现门诊医生信息和患者问诊信息实时发布、患者在线挂号、问诊信息推送引导患者到指定区域就诊、患者在线自助缴费、检查结果实时查询等门诊管理流程,以及住院患者网上交押金、住院费用清单查询、体检结果查询等功能,极大方便了门诊和住院就医。 系统还可以推送停电信息,显示不同时间段的号源池,并开放供患者选择自己来院就诊的时间,让患者错峰就医。
3、实现了我院门诊业务系统与第三方公共平台的业务协同。
为了更好地利用“互联网+”技术服务广大群众,我院还实现了我院门诊业务系统与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的业务协同。 已将我院预约挂号平台接入“海南农信银行手机APP”、省卫计委“海南智慧医院手机APP”、“海口叶城民运手机APP”等各类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手机端的预约、挂号、缴费、检验、检验结果查询等功能。 为了便于统一管理,我们建立了统一的号源池管理系统,将号源划分时间段共享,时间段精确到分钟。 患者可以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选择合适的挂号方式。
4、与区域人口数据库对接,实现患者在线实名登记。
建立患者实名制是“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的难点。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医院就诊必须实行实名制,因此必须建立实名制,以保证国家健康档案的正确采集。 为防止患者伪造个人信息看病,我院原先实行的是初诊需携带二代身份证来院线下建档。 这种方法对于初次使用的患者来说非常不方便。 为方便首诊患者网上备案和挂号,我院在省卫计委的支持下,已接入海南省人口数据库,通过人口数据库进行身份验证。 当患者输入姓名和身份证号建档后医院呼叫系统,系统会自动连接人口数据库进行核对比对。 如果发现未在HIS中备案的患者,系统会返回人口数据库中患者的基本信息,并自动完成HIS中的备案。
5. 开发构建了人脸识别在线备案系统
在利用区域人口数据库完成实名制建档后,我们发现,一方面,由于区域人口数据库仅涵盖辖区内常住人口的户籍信息,网上自助建档仍然是一个难题。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不可以; 另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脸识别技术也逐渐成熟。 因此,我们想到了利用人脸识别技术来实现患者在线建档的功能。 2018年,在腾讯的协助和支持下,与海南鱼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人脸识别实名制在线备案系统(微信小程序)。 该系统已于2018年6月底上线运行,患者可通过微信小程序刷脸,实现在线建档和实名体检。 解决患者特殊情况下不携带身份证件,无法在线备案或确认身份的问题。
6. 制定二次分诊制度,优化救治流程。
在我们严格分时就医的过程中,患者不按时就诊的问题又出现了。 比如早上8:00到8:30医生等候病人,远方的病人现场没有号码可以打电话,中午12:00以后医生看完病人。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院采用以下两种解决方案:一是8:30前号码源预留给现场患者,其余号码段留给在线患者; 二是自主研发二次分诊系统。 患者到院后,需要到各门诊配药台签到,分诊护士将签到完毕的患者安排到每个诊室,不仅保证了一个病人每个房间。 也可以对没有按时就诊的患者进行合理安排。 系统具有分诊候诊、复诊挂号分诊、血压测量、患者评估、在线挂号患者医保核实等功能,同时将二次分诊系统与统一调用有机结合我院引进的系统和大屏幕显示系统,规范了患者的行为,保证了门诊的工作秩序。
7、多种支付方式,提高患者就诊效率。
据我们统计,在以往的门诊流程中,排队缴费是患者耗费时间的一个环节。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支付方式,提高了患者就医的效率。 除了微信公众号平台、支付宝生活窗、农信APP、智慧海南APP等手机在线支付方式外,我们还在门诊部部署了自助机,方便患者缴费。 另外,我们开发了支持支付窗口微信、支付宝扫码支付、Apple Pay、门诊扫码支付的功能。 尤其是问诊室的扫码支付功能。 医生下达医嘱后,患者可在诊室完成扫码支付功能,为患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减少了患者的等待时间。
8.建立医技检查自动预约系统,方便患者医技预约。
随着我院就诊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体检项目的预约问题越来越突出。 目前,很多医院都采用设立体检预约中心的方式,患者只能在预约中心进行一站式预约。 然而,这种通过预约中心预约的方式,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工成本,还会增加患者就诊的时间。 针对这一问题,我院自主研发了医学技术检查自动预约系统。 当医生在开超声、CT、MRI、DR等检查并下达医嘱时,系统会根据预先设置的预约规则自动计算,并获取符合条件的时间段,取出之前的时间值,返回并打印在相应的申请表上,直接完成对患者体检的预约。 为避免时段无效占用,系统设置了两个小时的时限完成支付。 支付完成后,方可预订成功。 如果未按时支付,预留的时间片将被释放并返回时间资源池。
9.建立门诊手术预约制度,方便患者手术治疗。
为方便我院新门诊大楼门诊手术管理,我院实行门诊手术预约制,我院自主研发门诊手术预约系统。 医生发出手术单后会弹出一个弹窗,医生会像电影票一样选择手术时间进行预约。 这时候,他可以和病人沟通,选择一个医患双方都方便的时间。 为方便患者支付手术费用,我们实行门诊手术押金方式。 医生根据病人的情况直接支付手术押金的金额。 医患沟通无误后打印手术申请单,手术时间直接反映在手术申请单上。 为保证预约手术室的正常秩序,患者完成押金支付后,预约即告生效。 手术完成后,患者只需凭手术押金单到窗口结算,避免了一次手术多次付款的现象。 系统上线后,提高了手术预约效率,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10、优化采血流程,提高采血工作效率。
由于很多验血项目要求患者禁食,打印化验条码时常会出现拥挤情况,造成患者排队等候,因此抽血往往是患者满意度下降的重要因素。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高采血效率,我们对采血流程进行了重新设计。 一是优化取号流程,为儿童和70岁以上老人自动发放VIP号码,新增VIP采血窗口和普通采血窗口; 就诊医生申请表的打印时间也节省了在抽血室打印条码和收据的时间; 此外,我们计划在采血室门口增设自助条码打印编号机和自助报告机,方便患者打印采血条码和检查结果。 优化后的采血流程,使患者平均等待采血时间缩短30多分钟。
11.在线门诊医保电子处方,优化医保患者门诊流程。
由于医保规则的要求,我院原医保门诊的特殊病症患者仍使用纸质处方,患者就诊十分不便。 我院对普门诊全流程优化后发现,医保专病门诊的体验并没有得到提升。 针对这一现象,我院推出医保智能审核系统,采用以下业务流程:特殊疾病患者在线挂号——医生开具电子处方——系统自动调用医保智能审核系统进行在线审核——收费员打电话给审核后的电子处方收费(近期将扩大为患者直接在线支付)。 系统上线后,极大地节省了特殊疾病患者在医保门诊就诊的时间,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本人在医院信息化创新建设过程中的主要体会:
自1992年调入海南省人民医院以来,担任海南省人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信息管理部主任近30年,主要负责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海南省人民医院医院信息系统组织管理与开发研究。 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实施人,先后完成了一大批医院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开发研究工作,三次获得海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获得海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卫生厅优秀科技成果奖和海南省人民医院优秀科技成果奖;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目前,本人兼任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信息化分会委员、海南省信息化专家协会会长、海南省计算机学会理事、 《中国数字医学》杂志编委。
本人在医院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学术成果:
主要科研成果:
2003年,“面向医疗保险系统的信息化系统研究”获海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6年,主持的“通用动态医学图像图形信息系统研究”获海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9年,“海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获海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发表主要论文:
《海南省二级、三级综合医院经营管理调查与研究》,《中国医院管理》医院呼叫系统,2008年,第1期。 28,第 11 号; -5329/CN23-1041/C(中文核心期刊)
《通用动态医学图像图形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国数字医学》,2008年,第3卷,第10期; -7571/CN11-5550/R(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基于ASP模式的区域医学影像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中国数字医学》,2009年第4卷第03期;-7571/CN11-5550/R(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误区》,《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年,第1期。 24 号 03; -5287/CN61-1317/G4(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大集中模式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医学信息学报》,2010年,第1期。 31、06号; -6036/CN11-5447/R(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医院信息系统创新对改善国内医疗卫生现状有何积极意义:
2018年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明确提出“鼓励医疗机构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拓展了医疗服务的空间和内容,构建了涵盖诊前、诊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 上述国家级指导文件为医疗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大数据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研究指明了发展方向,掀起了新一轮的研究热潮。 “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高潮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正处于改革转型期,部分地区老百姓看病还难。究其原因,患者与医疗机构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随着在线问诊这一新型医疗模式的兴起,“互联网+医疗健康”逐渐走进人们的健康生活。“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实施”项目可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医疗流程优化。通过泛在网络,移动互联网将以往时空分离的医院、医生和患者紧密连接起来,实现随时随地有效互联。随时随地,缩短了他们之间的时间和空间距离,减少了患者的等待时间,有效提高了就医效率; 相关支付也可以使用手机软件进行支付,简化了流程,大大提高了便利性。 此外,患者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查询病情,及时获取健康建议和相关医疗信息,实现慢性病自我管理,减少住院和急诊,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服务。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创新永无止境,“互联网+医疗健康”一直在路上!
什么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实际上是“火灾探测报警与消防设备联动控制系统”(Fire and alarm and fire)的简称,即FAFCS。 其作用是在发生火灾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能及时发现火情,发出火灾警报,启动自动防烟设施、应急照明和消防应急广播等疏散设施,引导人员疏散.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分为:集中系统和控制中心区。 火灾自动报警 全程自动,无需操作火灾报警系统,火灾报警早。 目前主流的主要是光电报警设备,如烟雾探测器、温度探测器等。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的火灾报警控制器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的火灾探测器
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的手动报警按钮
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的消火栓报警按钮
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的火灾声光报警
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的火灾广播系统
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的消防电话系统
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的火灾显示面板
9、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的消防模块
10、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的消防电源
▼ 了解更多电气知识:
详解: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建筑电气: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分析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报警控制器与联动控制器的区别及要点设计
建筑电气: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否需要监控70°C防火阀?
图文详解: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设计
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接线图讲解,超级实用火灾报警系统,值得你收藏
安装电动排烟窗是否需要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工业厂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应注意的相关问题,总结的很全面
建筑电气: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线路压降常见问题分析
小剧场电气系统设计、供配电、防雷、接地、火灾自动报警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