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4.8%,对中国GDP的贡献率超过67.9%。
而阿里巴巴在数据经济方面也做了很多实践。 具体做法是什么? 张建峰的演讲记录将揭晓答案。 以下为CSDN整理的演讲实录。
音箱 | 张建峰
整理 | 胡薇薇
以下为演讲实录(CSDN略有删减,不影响原意):
非常感谢大家莅临广州阿里云峰会。 今年的第一届阿里云峰会于3月21日在北京举行,今天是12月3日,正好是123日,这是一个很圆满的结局。
阿里巴巴与广东渊源深厚
阿里巴巴与广东的关系非常密切,这种关系也体现了技术发展的趋势。
1999年,阿里巴巴创立了B2B贸易,而这正是因为广交会。 那时候还没有互联网,广交会是在一些大型贸易会展中心举办的工业自动化,广交会一直是中国外贸出口非常重要的形式。
马总看到广交会后,就想办个永不落幕的广交会。 他说,今天有了互联网技术,我们可以天天在网上看广交会。 因此,阿里巴巴首次诞生,打造永不落幕的广交会。 封闭式广交会的想法也是阿里巴巴主营业务模式B2B的开始,为中小企业拓展了一条贸易渠道。
2009年,阿里巴巴在广东率先提出线上配送的概念。 阿里巴巴希望通过淘宝和天猫,将广东制造业生产的大量消费品销往全球。
这也是从PC时代到电子商务时代,即从原来的B2B到B2C的一个缩影,广东经济尤其是广东的中小企业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后来,阿里巴巴与广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2014年,阿里巴巴农村淘宝计划正式启动,也将农村淘宝服务点推广到千县万村。
现在大家都在说下沉消费。 事实上,早在2014年,阿里巴巴就已经启动了消费下沉计划。 阿里巴巴希望送消费者下乡,而广东在这方面在全国也是走在前列的。
后来,阿里巴巴菜鸟在广东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和物流枢纽。 阿里巴巴在广东新源和增城作为物流枢纽。 后来,阿里从单一的电商跨到了云端,开始做数字政府和工业互联网。
2018年6月,阿里云在华南地区启动了一项重要举措。 阿里云在河源建立了大型数据中心。 该数据中心规模约30万台,目前正在建设中。
该数据中心建成后,华南地区的云服务将由阿里巴巴河源数据中心承担。
钉钉成为阿里巴巴新增长点
今天,我们正在进入移动协作时代,钉钉成为阿里巴巴新的增长点。 我们希望通过钉钉这个移动平台来改善企业和政府的工作方式。
一年之内,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名词。 每个人都在谈论数字化和数字经济。 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过去的一年里,全球数据增加了 7ZB。 这是什么概念?
我们今天使用的主流硬盘是5T左右,大硬盘是10T。 7ZB的数据,如果使用10TB的硬盘,大概需要7亿块硬盘来承载所有的数据。
再举个例子,阿里巴巴的双11一天就产生了数据。 一个企业一天产生那么多数据,你要处理,你要计算,你要应用,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规模。
中国当前67.9%以上的经济GDP增长是由数字经济带来的。 工业和企业设备开始大规模接入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也让世界更加数字化。
过去,机器设备、城市设施都无法实现数字化,而现在停车位、红绿灯都陆续接入了数字世界。 未来,除了我们的物理世界,还会有一个平行的数字世界。
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
广东省的电子商务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广东也是中国电子商务、制造业、消费品和内需扩张的一个缩影。
目前,中国内需市场十分旺盛。 就2019年双11而言,广东省从2018年的476亿增长到545亿。 双11销售额过亿的企业在广东不在少数。
种种数据表明,广东经济极具创新活力。
数字经济时代,最大的不同在于,产生数据的关键是数据。
第一阶段,传统经济的生产数据要素是劳动力、资本和土地。 第二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要素向知识、技术、管理转变。 第三阶段是现在,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
没有人能否认数据对生产的重要性。 但是,大家又在想另外一个问题,如何才能用好数据呢?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数据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因此企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因此,阿里巴巴希望帮助企业更轻松地使用数据。 阿里巴巴认为,数字经济时代需要新基建。
过去要想致富,先修路,但在数字经济时代,需要新的基础设施,而阿里巴巴正在努力建设这个基础设施。
回想一下,淘宝平台诞生后,阿里巴巴让数千万企业一夜之间具备了线上销售的能力,也让企业一夜之间从原来简单的制造能力转变为直接面向消费者的能力,并且大大降低了传统企业使用互联网技术的成本,因为企业通过阿里巴巴变成了以客户为中心。
在数字经济时代,阿里巴巴希望让所有企业都能享受到数字经济技术发展的红利。 因此,企业需要新的基础设施。
云计算、数据智能、智能网络、移动协作等都是新的基础设施。 因此,企业应该利用好这些新的基础设施。 目前,阿里云已升级为阿里云智能,旨在打造新基建。
距离王健博士首次提出阿里巴巴要从商业模式向技术基础设施转型,已经过去了十年。 可以说,阿里云是中国意义上的第一云。
阿里云从最初的操作系统,到虚拟机,到数据库,再到飞天云计算平台,再到后来提出的数据中台、业务中台,2018年成立了平头哥。另外,阿里云还有神龙服务器和芯片等产品。
总而言之,阿里云正在打造一个从硬件到操作系统再到业务中台的新平台。
近两年,阿里巴巴推出了钉钉,已有1000万组织和企业在钉钉上工作。 每月有超过 7000 万人使用钉钉。 可以说,阿里巴巴正在用钉钉这样的移动平台赋能各行各业。
当前的经济运行方式、社会运行方式、政府治理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们的生活通过新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阿里巴巴是云的坚定践行者
而阿里巴巴本身也是云的受益者。 阿里巴巴既是云的创业者,也是云的受益者。
因为阿里巴巴是第一个把系统云化、单元化、容器化的企业,在云上做集中调度和混合计算。 因此,阿里巴巴也是云的坚定践行者。
正是因为阿里巴巴在自己的经济体中有很多实践,所以阿里巴巴可以依靠积累的经验,把经验变成平台,然后赋能更多的企业。
2019年双11,阿里巴巴核心系统首次全面上云。 当日订单创建峰值达到54.4万笔/秒,实时消息处理量超过25.51亿条/秒。
阿里巴巴必须实时处理每一条点击记录、每一条支付记录、每一条数据库记录。
今天世界上还没有这么大规模的系统,他们也没有要面对这么大场景的系统。
双11当天,阿里巴巴也有大量申请。 从当天的0点到1点,这些应用发挥了最核心的作用。 1点以后,其他一些应用也占用了大量的数据资源。
而这些,都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安排。 上一秒我会分配50万个容器来做这件事情,过几秒我会分配20万个容器来做另一件事情。
当时我们在云上调度了超过200万个容器,这个能力也被阿里巴巴的客户用上了。 当微博上有热点事件,瞬间有很多事情要处理时,阿里云会把更多的资源分配给微博,作为云上的容器。 这正是云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工业互联网不是工业自动化
工业自动化封闭在一个工厂里,使工厂内的机器设备全部实现自动化,可以联网。 阿里的产业互联网是端到端的互联网。
阿里巴巴希望打通供应链、制造、销售的全链路。 阿里巴巴的工业互联网需要解决一些基础技术,还有一些流程技术,还有一些模型问题。
所以阿里巴巴在广东做了很多创新,效果很好。 接下来,阿里巴巴将进一步开放物流和金融服务。
阿里巴巴希望工业互联网能像PC互联网时代一样,为工业企业开创一个新时代。
大型国企在这方面数字化的例子有岭南集团等。 岭南集团也是阿里巴巴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
目前,阿里巴巴和岭南集团正在共创,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数据中心,帮助他们集团的业务在一个平台上很好地运作。
阿里巴巴非常强调的有两点,一叫技术统一,二叫数据统一。
对于多元化企业,阿里巴巴非常重视消除数据孤岛、信息孤岛和系统孤岛。
阿里巴巴的业务非常多元化,包括电商、金融、物流、高德、UC、海外这类业务。 阿里巴巴的所有系统都在同一个平台上,所有系统产生的数据都汇集在同一个平台上。
阿里云是建设数字经济的云。 阿里云做了这么多工作,一方面是阿里云自身实践的沉淀,另一方面是阿里云对未来数字经济的理解的实践。
阿里云把这些东西作为阿里云的智能基础设施,从云端到数据智能、智能联网,再到移动协同,共同构成了未来数字经济的核心基础设施。
除此之外,阿里云还集成了阿里巴巴的交通、支付、贷款、物流等诸多服务。 可以说,阿里巴巴既有数字经济的IT基础设施工业自动化,也有商业基础设施。
上述两个方面是阿里巴巴商业基础设施的体现,是阿里巴巴的定位,也是阿里巴巴的愿景。
【结尾】
近日工业自动化,零控自动化受邀参加由工控兄弟会主办的“2023新产业,智能物联网”CEO峰会宁波站。 峰会汇集了智能制造装备制造商、生产工厂、系统集成商、工业产品制造商的总经理和总工程师,聚焦工业4.0、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前沿话题,展示最新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
本次峰会为工控系统领域的行业巨头提供了交流平台。 零点的参与不仅展示了自身的技术实力,也拓宽了与业内其他公司的合作渠道。 会议期间,零点的产品受到了与会人员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得到了众多业内人士的肯定。
会上,与会代表就未来产业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借助智能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进行了探讨。 在如此高端的平台上,公司展示了其在工控系统领域的最新成果和技术解决方案。
作为一家专注于工业控制系统的公司,零控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我们拥有一支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团队,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提供最符合客户需求的定制化解决方案。 无论是在工业自动化、数据采集、传输控制还是智能监控领域,都有着卓越的表现。
在本次峰会上,零点的展台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展示的工控系统产品也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关注和认可。 公司产品应用涵盖机器机械行业、能源行业、过程控制行业等多个领域,彰显了公司广泛的行业应用和雄厚的专业实力。
在未来的发展中,公司将继续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不断推出更多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同时,公司也将深入探索新兴产业和智能物联网等领域工业自动化,与客户共同推动工业智能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