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0791-87879191

新闻资讯
产品中心
楼宇自控 智能照明 智能建筑管理 智能传感 智慧物联 智能组态 阀门自控 智慧监管
经典案例
楼宇 工厂 酒店 文博 枢纽 行业
关于我们

康沃思以数字、 物联、 数据、 AI为基础,以自主研发的DDC产品和自主领先的物联网框架,聚焦智能建筑和行业数字化转型,建设物联网基础设施。

0791-87879191

智能防尾随、火灾实时监控……智能安防系统为小区安全保驾护航

时间:2023-06-13

上游新闻 重庆晚报慢讯记者 彭广瑞 任俊文/图

春节期间,社区如何保障业主安全? 江北区某社区交出了智能设备答卷。 春节前,记者跟随社区民警走进金融城25小时营业的社区,体验社区“智慧安保”系统。

小经验:智能门禁,有人跟随系统自动报警

小区门禁是小区管理的第一道大门,但在金融城25小时营业的小区,门禁卡却成了刷脸入口。

记者一进入小区,就感受到了小区“智慧安保”系统的与众不同。 原来小区的大部分常住居民都录入了自己的信息。 人员通过小区大门和车库入口门禁系统时,“刷脸”即可轻松通过。

如果你认为这个系统只能刷脸开门,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在使用普通小区门禁卡时,经常会出现主人刷卡后有人跟着进来的情况,本系统就是专门为防止这种情况而设计的。

借助小区物业,记者进行了小试。 先让一位业主刷脸进入,还没关门,记者就快速跟进。 然后门禁系统会发出警报,提醒安保人员。 同时,小区物业管理系统大屏也显示出“疑似尾随”的提示信息,并同时录制视频和照片,供安保人员参考和处理,并留存相关信息.

陌生人未经刷卡进入小区,将触发报警

小区物业管理监控系统显示尾随警报

监控系统记录所有尾随警报

“智慧”系统:住户人脸识别管理、消防、电梯实时监控

“有了这套系统,可以有效减少外人的闯入,一旦发生盗窃等违法犯罪行为,也可以为警方提供信息和线索,更有效地破案。” 小区物业管理方——江北嘴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小区公司项目负责人刘小青介绍,小区安防系统主要包括闭路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楼宇对讲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小区一卡通系统等。目前很多小区还在沿用90年代的有线通讯、模拟视频监控等传统技术。

而他们所使用的智能系统,通过智能安防终端硬件和手机APP,让业主轻松享受安全、便捷、健康的智能生活,并能有效采集整合社区居民数据、车辆数据、门禁数据、系统报警等数据,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例如,系统中的AR高空立体云防控平台可接入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 通过安检门禁,识别系统可自动识别、比对进出小区人员,将其标记为访客并记录。 当出现异常时,平台会实时显示报警信息安防监控系统,并显示报警的详细位置。

智能系统还可以对小区消防系统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小区所有消防水阀正常运行。 “发生火灾后,可以第一时间启动消防系统,有效预防火灾,减少损失。” 刘晓庆表示,与人工巡检监控相比,消防系统的智能化实时控制更加高效。 通过电视屏幕,物业管理人员可以准确地看到每个水阀、每根管道的运行状态。

此外,智能系统还可以随时监控小区内每部电梯的状态。 电梯运行是否正常,电梯门是否关闭,都可以实时显示在物业管理人员面前。 是时候发现和处置了。

智能监控系统如实显示楼层消防水压

电梯运行实时监控

小回访:只要方便安全,大家都满意

那么,社区居民如何评价这套智能系统呢? 记者在社区进行了跟踪走访。

在金融城25小时小区的出入口,熊奶奶一手抱着孙子,一手拿着菜,走到小区门口,门自动打开。 熊奶奶高兴地说,以前进出小区都要刷卡,经常有拿了很多东西放不下卡,有时还忘记带卡的情况,这很麻烦。 自从安装了智能安防门禁系统,进出小区更加方便。

居民周女士对这套系统也是赞不绝口。 “我上个月出差,女儿过来的时候,她被锁在楼道外,家里没人,电话转到我的手机号后,我第一时间给她远程打通了。”门。”

业主李先生说,他已经搬到另一个地方居住,但在小区安装了智能安防系统后,他又搬了回来。 智能安防系统可以准确区分“住户”和“外来访客”,还可以防止非法转租和转租,提高了安全性。

“自从有了这个系统,以前经常光顾的房产中介就不会来了。” 住在小区1号楼的方阿姨告诉记者,她对这款智能设备很“宝贝”,听说有外卖员不会用。 当系统用力敲门时,她就会出来看一眼,并教送货员如何通过门禁给主人打电话。

智能门禁系统安全易用,受到了居民的广泛欢迎。

江北区公安局五里店派出所社区民警韩勤林说,对于广大市民来说,安全最重要。 金融城25小时安装这套安防系统后,居民的安全感得到明显提升。 对于民警来说,管理辖区内的流动人员也更加省心。 过去,我们要定期挨家挨户上门拜访登记,一天只能拜访一百多人。 智慧安防小区管理系统应用后,依靠该系统,过去一周的工作量一天就可以完成安防监控系统,效率极高。

【摘要】本文阐述了智能建筑弱电系统设计的基本思路,着重讨论了结构化综合布线与实际情况对比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实际情况,在设计阶段对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进行了适当的分析,提出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设计应立足于实际应用和我国国情。 . 对传统设计进行调整后,可以满足智能建筑的设计要求。

【关键词】结构化综合布线; 弱电设计; 智力

【CLC编号】TM

【证件识别码】A

【文号】1673-9671-(2012)051-0188-01

【作者】辛平

随着现代自动化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智能化系统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已变得不可或缺。 然而,目前智能建筑弱电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虽然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按照所谓的国际最高智能房屋布线标准来建造房屋,但是让房屋建造适应智能房屋要求的布线条件是绝对有必要的。 能适应未来智能化发展,满足人们对智能家居的需求。

1 智能建筑弱电设计的基本思路

智能楼宇弱电设计的关键是系统集成,它不仅体现在整个建筑或整个小区,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每个住宅单元。 任何一种集成都需要每个系统、每个设备都有一个开放的通信协议,并在大家都认同的标准下进行通信和控制。 资源、功能等有机地组合成一个相互关联、协调统一的完整系统。 作为智能建筑弱电设计者,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是技术要求、技术指标和广泛适应的布线条件。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结构化综合布线的优势。 首先,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采用标准化的线缆和插拔模块,非常方便各楼层和楼层间信息点的管理,即使办公室搬迁等因素造成的大量终端设备仍然可以合理使用。 但是传统布线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当设备需要移动时,会给管理带来很多不便或需要重新布线,对建筑物的破坏也很大。 其次,结构化综合布线具有很强的扩展能力,结构化综合布线电缆还可以提供高速的信息传输能力,除了满足当前各种网络的需要外,还可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

智能弱电_论文办公楼智能弱电系统设计开题报告_张家界弱电智能工程

根据上述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的优点,结合建筑物实际涉及的各种弱电系统,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可作为语音、数据、图像和多媒体通信系统的传输平台。 对于其他弱电系统,如施工设备监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防监控系统等,设备固定性强,位置一般不会移动。 尤其是对于固定建筑,这些系统的设备一旦选定,频繁更换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都不是很大,所以这些弱电系统即使采用传统的布线方式,仍然可以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当然,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努力实现的是弱电控制系统的信息和数据集成,因为这在智能建筑信息系统中具有非常不寻常的意义。 同时,智能化的物业管理和信息化管理服务需要弱电控制系统提供数据信息,因此弱电控制系统的集成应以信息和数据集成为主要方向。

2 智能建筑弱电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在相同的电磁环境下智能弱电,存在电子设备相互干扰而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 为了使这些电子设备和系统正常工作,互不干扰,实现相互兼容,需要在设计阶段妥善处理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问题。 性问题,下面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分析一下。

1)对于弱电系统设备,设备的抗干扰措施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① 要求弱电设备的外壳和机柜应采用金属材料。 如果是塑料外壳,则应在其内部喷涂一层金属薄膜作为屏蔽层,以满足设备内部结构的抗干扰要求。 ② 可采用多层电路板,减少引出线,走线尽量短粗,减少回路电阻,从而减少电路板中的相互电磁干扰,从而实现电路设计中的抗干扰设备 。 ③在弱电信号电路中尽量使用屏蔽双绞线传输,电路中尽量避免使用连接器,多使用数字信号,少使用模拟信号。 实现了设备信号电路设计的抗干扰。

2)弱电设计应考虑系统接地问题。 对于高频设备和系统,接地为电流流回源头提供了一条低阻抗路径。 在电磁兼容方面,可分为防雷接地、安全接地和EMC接地,它们共用一个系统。 整个系统的接地电阻应达到1欧以下。 安全接地和防雷接地应按规定进行,而EMC接地包括系统接地、设备接地和屏蔽接地等,同时形成等电位接地网。

3)传导干扰的控制抑制传导干扰的有效手段是使用电磁干扰滤波器,包括电源线滤波器和信号线滤波器。 电源线滤波器以很小的衰减将50Hz、400Hz和直流等电能传输给设备,能大大衰减通过电源传输的电磁干扰信号,保护设备不受损坏。 信号线滤波器允许有用信号以很小的衰减通过,可以大大衰减杂波干扰信号。 从而达到控制传导干扰的目的。

3 根据智能楼宇的布线要求,对既有传统住宅的弱电布线设计改造可做如下调整

1)将小区或楼宇内的传统弱电系统,主要如电视、电话、供配电监控、安防、计算机网络等全部布置在同一区域,可升级改造为系统集成在未来的中央控制室。

2) 将建筑物内同层系统楼层间的管线、垂直线槽、接线盒集中布置在同一电气井道或同一区域内,可改造为系统集成的干线子系统及管理或设备机房未来的子系统。

3)每个住宅单元室外屋面下的墙上可悬挂一体化接线盒,并应预留一定的扩展空间。 这样,既能满足传统的弱电设计要求,又能使其完成电话、安防、三米远传、电视分路布置、计算机网络等系统的室内外线路转接,以及同时,在未来的控制布线设施中,必要时可改造为单元系统集成。

4)综合接线盒与户用配电箱之间应增加供电预留管和设备母线监控线预留管,并适当加大户用配电箱箱体。

5)为满足未来改造布线的需要,从综合接线盒到各单元室内电话、计算机网络的管线,在满足传统设计的基础上,可预留更高层次更宽裕的管线管道。 各单元到室内电视、安防、三米远传的管线仍按传统设计预留,以满足未来线路需求。

6)按传统管线设计要求,可预留综合接线盒及各系统各系统接线盒的管线,优先采用线槽布线方式。

7)火灾监控报警系统按国家行业管理规范要求独立设置,通过其主机接口即可完成信息向系统集成的传输。

与智能家居的弱电布线设计相比,调整后的传统设计仍能满足大多数系统集成商对智能建筑布线条件的要求。

4。结论

智能建筑弱电工程的实施,设计是龙头,设计的好坏关系到智能建筑的功能和水平,为满足人们对智能住宅的需求,智能建筑的功能必须逐步增加,这就要求智能建筑的弱电系统设计能够适应未来建筑智能化的发展,但同时也要考虑设计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因此,在进行智能楼宇弱电设计时,应结合实际需求,综合比较分析后得出优化方案。 该计划为下一步项目组织实施奠定了基础。

参考

【1】张晓明主编。 综合布线应用技术弱电工程技术(一)【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 朱立同等主编智能弱电,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图集/智能建筑设计与施工丛书[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李军.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电磁兼容设计【J】. 城建, 2009,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