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室内设计越来越重视灯光设计,从设计理念、技术、产品到综合实践,从设计项目到营销策划,相关从业者的沟通和交流越来越多室内照明,积累了经验,有的“不喜欢”和“喜欢” ”。
为了了解更多信息,广州国际照明展览会(GILE)联合广东省装饰行业协会、深圳市材料设计顾问联盟举办“室内照明前沿与实践”论坛,作为“设计力量”系列论坛之一,从智能、内饰、灯光三大板块精选一系列前沿设计与实践经验分享,现场座无虚席,现在就让我们用简短的回顾来重温论坛的精彩瞬间。
项目成功的背后是专业、可靠各方的全力合作。 本次论坛,我们邀请了建筑师、室内设计师、灯光设计师、施工方、智能集成商、产品制造商,共同探讨各自专业领域的创新与实践,以及如何相互合作更好地完成一个项目。
#1
罗志勇
南方天空智能联合创始人
智能一直是很多人关心的话题。 罗志勇在《回望伪智能,为各类项目埋下的坑》演讲中,梳理了市场上常见的四类品牌及其特点,并分享了他十几年服务民营的经验以住宅客户为例,建议没有专职维护人员、自身动手能力不强的私人住宅用户不要使用智能手机。 还有项目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四个坑。
最后,他还分享了情报领域经常遇到的四个“陷阱”:
1、为了聪明而聪明;
2、迷恋明星品牌;
3、选择预算低的商家。 项目期间发生变更但服务跟不上;
4、间断深入设计、分包流程服务。
在讨论环节,建筑与室内设计代表——深圳市室内设计师协会常务理事金云曦女士、建设方代表——深圳利安创意机构创始人徐晨先生、罗志勇先生就自己的立场进行提问,并针对现场常见问题发表了情报观点。
总结一些小tips供大家参考:
● 如何决定是否选择smart? 主要看需求、预算以及后期能否维持。
● 现阶段最常用的功能是什么? 照明、视频会议、办公项目考勤、个人用户选择照明、家电产品控制、窗帘、应急安防。
● 智能干预阶段? 设计阶段需要施工方参与,而智能落地服务至少要在施工图阶段参与。
● 落地及后期维护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是选择好的产品方案、一线成熟的产品,二是选择好的施工服务。
#2
如果问近两年有哪些产品活跃? 我想天窗灯一定排在第一位。 当然,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名字。 的袁友志先生分享了他的见解。
袁友志
一窗技术合作伙伴
袁友志先生的演讲《模拟自然光的天窗灯设计趋势》从自然光对建筑和健康的意义谈起。 袁老师在相关学术实践实验中介绍了光对抑郁症等疾病的治疗作用,也为大家做了整理。 我们非常关注天窗灯的发展历史,目前市场上的品牌和产品,以及它们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袁友志先生的演讲《模拟自然光的天窗灯设计趋势》从自然光对建筑和健康的意义谈起。 袁老师在相关学术实践实验中介绍了光对抑郁症等疾病的治疗作用,也为大家做了整理。 我们非常关注天窗灯的发展历史,目前市场上的品牌和产品,以及它们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3
讨论完技术之后,设计当然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来自北京的杨晓明带来了他的设计思维,有趣的演讲吸引了众多展会观众驻足观看。
杨晓明
启蒙时间主持人设计师
杨晓明先生通过华润财富项目分享了“如何用光思维创造空间”。 通过光与树景的相互作用,构建出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通过照明技术,让阳光般的光线进入店内。 这座建筑看起来24小时都沐浴在自然光下。
杨晓明先生通过华润财富项目分享了“如何用光思维创造空间”。 通过光与树景的相互作用,构建出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通过照明技术,让阳光般的光线进入店内。 这座建筑看起来24小时都沐浴在自然光下。
#4
王鹏拥有众多优秀的建筑和室内设计作品,他温文尔雅的气质和滔滔不绝的语录演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鹏
彭&
创始人/设计总监
王鹏老师分享的主题是“光与空间的情感”。 他从自然光和理性诗意入手室内照明,分享了他在印度、罗马和西班牙三处深受感染的旅行记忆。 随后他详细介绍了SEGGI城市山地住宅案例的室内设计过程,从设计理念到结构、各个空间的构成、材料的选择、如诗如画的语言和画面,让观众如痴如醉。
演讲最后,王鹏总结道:“一种充满纪念气息的安静空间特征,在光的呈现下,触动着每个人的心。当阳光从结构的开口处照射进来,空间就显露出来了。”就像诗歌一样。建筑的真实性浓缩了空间内在意图的特征。” 这最终总结了光如何塑造空间并影响空间的情绪。
论坛结束后,深圳材料顾问联盟的朋友们一起合影留念,然后开始了展会参观!
“中国照明行业的现状就是一块硬‘砖’。” 在被业界称为全球LED照明行业“晴雨表”的广州国际照明展览会上,雷士照明董事兼首席执行官林良奇这样评价。
林良奇表示,目前照明产品同质化严重,存在价格战。 用户对照明的好处缺乏认识,最终买的是“亮”的灯。
除了谈论行业现状之外,在今年的全球照明行业领袖峰会上,新技术、新模式、新空间也成为行业的热门话题。 在经历去年产能过剩、激烈的价格战、疫情影响等多重挑战后,LED照明行业在库存逐步出清、Mini LED背光显示屏加速普及的利好刺激下迎来拐点。
技术与模式新突破:不再孤军奋战
从技术角度来看,目前主流的LED技术采用蓝光激发荧光粉,存在蓝光过多影响视力的风险。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昌大学副校长蒋凤仪教授研发出“硅基黄光LED”,找到了纯色LED技术的突破。 去年,现有照明企业就共同推动“硅基黄光LED”技术产业化达成全面战略合作。
“高效黄绿LED技术的突破,为多色纯LED照明开辟了新方向。” 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光旭评价,荧光粉LED成本低、产业成熟、存在丰富。 蓝光风险,光效与色温难以平衡,光效潜力低; 纯LED无荧光粉处于技术初期,行业急需配套,成本较高,但可以兼顾光效和色温,蓝光可控,可以实现健康。 照明,按需照明。
从行业应用来看,荧光白光LED技术和产业在2020年已经成熟,达到稳定期。 预计2040年,无荧光粉的LED照明技术和产业将进入稳定期。 只有通过高效率的绿光和黄光才能实现无荧光粉的LED照明。 这意味着半导体照明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多色纯LED照明将具有更高的效率。
除了技术突破之外,照明行业不单打独斗的生态合作模式也正在兴起。
林良奇提到,照明的市场价值被低估。 家居照明成本仅占装修成本的3%,商业照明成本仅占整个工程成本的5%。 同时,行业资源分散,难以形成合力,没有绝对领先份额的品牌,外资品牌淡出中国市场,产品同质化,陷入困境。价格战。 用户减少线下体验,到线上去买“灯”。
对此,林良奇透露,雷士照明利用其品牌和销售网络资源,开始打造生态平台雏形。 研发平台建立产学研闭环; 制造平台减少重复投资,拒绝价格战; 营销平台为细分空间打造专业光环境,从设计到一站式服务。
而且,与以往卡口流行的价格战不同,雷士照明与德邦照明(.SH)、洲明科技(.SZ)合作。 林良奇表示,德邦和洲明有一些雷士没有的产品,雷士也有一些自己独特的产品。 大家优势互补、共赢,减少重复建设。 “中国照明行业已经到了齐心协力、共同成长的时代,不再是你死我活的心态。”
新空间:乡镇、海外、智力
聚焦渠道布局,欧普照明透露,今年有“两千”计划:在中国,城市市场2000多家、近3000家传统零售店将进行智能化升级; 乡镇市场有5000-6000个销售网点。
木林森依靠几年前收购的来开拓海外市场。 朗德万斯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张鹏透露,朗德万斯在疫情爆发前关闭了海外亏损工厂,仅保留海外墨西哥和俄罗斯两家工厂,LED光源产品销售额占增幅方面,今年上半年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十倍。 目前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销售业务,希望与国内企业开放合作。
收购的上海飞乐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志军透露,品牌70%的产品是与中国照明企业合作生产,然后销往海外市场。 目前的市场主要在欧洲和拉丁美洲,未来新的增长空间将在亚洲和中国市场。 愿为国内照明供应链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搭建桥梁。
深耕细分市场,寻求智能、健康突破,成为照明企业的共同选择。 记者看到家居照明,展会上,雷士、三雄极光等企业展示了针对智能酒店照明、智能商业照明等细分市场的解决方案。
“我们不能再走单品批发的老路家居照明,我们必须提供解决方案。” 广东三雄极光照明有限公司产品总监周宁透露,三雄已成立智能家居公司,发展智能家居业务; 其教育照明业务及交通(高铁、地铁)照明和办公照明在碳中和目标下迎来新机遇。
佛山照明智能产品相关负责人黄曦提出“三步走”。 第一步是智能单品,使用成本低,用户操作行为变化不大; 第二步是轻智能套装,在硬件和专卖渠道上推广。 、无需APP、联网,传统开关即可适配,可使用智能语音,用户使用智能照明无压力; 第三步是全屋智能照明解决方案。
在张鹏看来,大家都想做智能家居照明,而照明产品的门槛较低,照明企业面临挑战。 因此,我们不能只看照明,智能是手段,健康是目标,“智能+健康”才是未来的布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