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0791-87879191

新闻资讯
产品中心
楼宇自控 智能照明 智能建筑管理 智能传感 智慧物联 智能组态 阀门自控 智慧监管
经典案例
楼宇 工厂 酒店 文博 枢纽 行业
关于我们

康沃思以数字、 物联、 数据、 AI为基础,以自主研发的DDC产品和自主领先的物联网框架,聚焦智能建筑和行业数字化转型,建设物联网基础设施。

0791-87879191

领先智能VS赢合科技装备“双雄”同向

时间:2023-07-21

先导智能VS英合科技装备“双雄” - 独家观察 - 电池中国网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不仅刺激了动力电池企业的发展,也刺激了锂电池设备企业的快速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总量为56.89GWh,同比增长56.88%。

从动力电池企业来看,2018年装机量前20名企业中,宁德时代以23.43GWh位居榜首,占比41.19%,优势地位稳固; 比亚迪以11.43GWh装机量排名第二,占比20.1%; 国轩高科紧随其后,装机容量为3.07GWh,占比5.38%。 前三大电池企业装机容量合计占总装机容量的66.67%。 不难看出,动力电池行业集中度较高。

分析人士认为,尽管前三大企业市场份额不断增加,但目前一线动力电池企业产能仍不足,产能扩张意图明显。 受此影响,与其绑定的相关锂电池设备企业将享受增长机会。

赢合科技和领先智能作为国内锂电池装备的龙头企业,发展势头最快。

基本情况对比

赢合科技成立于2006年,一直致力于新能源智能自动化装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目前拥有惠州英和、江西英和、东莞雅康、深圳惠和等全资子公司,以及惠州龙和、深圳和和、瑞和环保等控股子公司。 拥有广东惠州仲恺国家高新区和江西宜春经济开发区两个生产基地。

领先智能成立于2002年,业务范围涵盖锂电池设备、光伏设备、3C检测设备、智能仓储物流系统、汽车智能生产线。 目前,领先智建拥有超过20万平方米的制造基地和研发中心。

对资本的需求促使赢合科技和领先智能几乎同时“上市”。 两家锂电池设备巨头都选择于2015年5月在深交所上市,凭借强劲的资金供应,两家公司正全速前进。

经过多年的发展,赢合科技和领先智能均已能够提供锂电池生产智能制造的整线解决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赢合科技完成对东莞雅康的收购后,其在前端设备生产方面的优势日益明显; 而先锋智能凭借在绕线机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在收购泰坦动力后,将中端设备的优势延伸至后端设备。

此外,两家公司的不同之处在于,赢合科技专注于锂电池设备业务,而领先智能科技除锂电池设备外,还包括光伏电池设备、电容器设备和3C智能设备。

两人各有各的长处。 目前,在锂电池整线设备领域,擅长激光焊接技术的大族激光已成为“第三世界”之势。

经营情况对比

在客户选择和经营策略上智能电容器,赢合科技与领先智能“保留差异,但也有差异”。

区别在于下游客户的选择。 赢合科技的主要客户有国轩高科、国能电池、力神电池、亿纬锂能等,且更偏向国内客户。 同时,还在开拓国际市场。 2018年9月,赢合科技与LG化学签署《采购协议》,为其提供绕线机等设备。

领先智能的主要客户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LG化学、松下、三星SDI等,相比赢合科技,其国外客户占比更大。 2018年12月,领先智能还与特斯拉签署了《采购合同》,为其提供圆柱电池装配线、化学产能系统等锂电池生产设备。

相同的是,在经营策略上,赢合科技和领先智能均选择在国外建厂。 2018年11月,赢合科技在波兰成立子公司赢合科技(波兰)有限公司; 2018年6月,领鼎智能以自有资金在印度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 双方均表示,此举将进一步助力公司开拓海外市场。

整体来看,赢合科技与领先智能已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LG化学等动力电池行业国际巨头作为合作伙伴。 随着产能的扩大,2019年看办公桌订单,两家锂电设备企业应该有足够的实力“撸起袖子加油干”。

财务状况比较

借助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赢合科技和领先智能的锂电池制造业务稳步发展。

2018年前三季度,赢合科技营业收入13.74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08亿元; 领航智能营业收入27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5.47亿元。 与2016年和2017年的表现相比,2018年全年的财务状况预计令人满意。

虽然营收增速有所放缓,但进一步拆分财务数据后可以发现,赢合科技和领先智能的业务都在稳步增长。

两家公司都非常重视提高技术实力,加大了研发投入。 2018年前三季度,赢合科技研发投入9300万元,先锋智能投入8500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赢合科技已获得发明专利50项,实用新型专利98项; 领先科技拥有33项发明专利和90项实用新型专利。 从目前的研发投入水平来看,两家公司都有潜力成为锂电池产业链装备领域的技术领先者。

预收账款方面,2018年前三季度,赢合科技预收账款为4.86亿元,已超过2016年、2017年预收账款总额;

这意味着两家公司的业务能力保持较高水平,销售规模持续扩大,手头新订单状况良好。

有分析认为,随着2019年至2020年我国国家财政补贴逐步退坡,中小劣质动力电池企业将加速出局,国内外一线动力电池企业的扩张浪潮将会到来。 作为行业内“卖铲子”的锂电设备企业智能电容器,将卡住行业咽喉,并从中受益。

对于赢合科技和领先智能来说,未来只有保持自身水平,进军高端动力电池供应链,才能站稳脚跟,分享红利。

成杰智能科创板IPO日前已获受理。

本次IPO,公司拟募集资金5.87亿元,用于智能装备生产基地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招股书显示,成杰智能主要从事电容器、锂电池行业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产品涵盖液态/固态铝电解电容器、超级电容器制造多工序自动化设备。 其中,全工艺连接设备成功打破日韩企业在电容器高端制造装备领域的垄断,实现批量反向出口。

在电容器制造设备领域智能电容器,公司与全球铝电解电容器公司(日本)、ELNA(日本)、KEMET(美国)、江海、爱华集团、立隆电子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

在锂电池领域,成杰智能在卷绕设备中实现了锂电池全极耳加工技术的突破。 公司合作客户有比亚迪、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欣旺达、鹏辉能源、航天锂电、中兴动力等。 但其锂电池业务规模较小,在品牌、产能、议价能力等方面与行业龙头企业仍有一定差距。

此外,公司锂电池制造设备毛利率分别为34.18%、24.50%和19.80%智能电容器,呈现下降趋势。 近年来,下游锂电池制造行业面临提质降本压力,相应成本向上游设备企业传导,导致公司锂电池制造设备业务毛利率整体下滑。

业绩方面,公司2020年、2021年、2022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35亿元、3.76亿元、5.88亿元; 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050.71万元、1325.96万元、5052.5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