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自己设计,参考别人家的效果,合理运用在自己的装修中。 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实在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而且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尤其是如果你花心思去装饰它的话。 还没有装修或者准备装修的朋友,应该有足够的信心。
很高兴与大家分享业主亲手装修的新房。 第一次装修新房,她基本参考了别人家的效果,用起来也很合理,确实不错。 目前家具已搬入,位置也已安排。 房子的整个空间简单而不复杂。 虽然没有其他的装饰,但是有时间参观的时候全家人都很满意,期待入住!
从入口处有一个小门廊。 考虑到自己家的需求,结合其他家的效果,业主设计了玄关鞋柜和餐边柜一体化的设计,更加合理的利用了仅有的空间。 上下两层设计了鞋柜,底部是空地,安装了感应灯,效果特别好,考虑的很周到。 如果你家里有这样的户型,可以参考一下。 柜子放弃了传统的拉手,看起来非常简洁、大方,人们很喜欢。 无把手的设计非常受欢迎。
厨房根据结构定制了橱柜,在设计橱柜时预留了放冰箱的位置,看起来很有设计感。 同时我也很喜欢,位置也够用。 但已经形成了“洗、切、炒”的布局。 还没装修的朋友们,请记住这一点。 当然,如果空间有限的话,这样使用就没有效果了。
厨房采用断桥铝密封,无论外面下雨刮风,都不会有任何影响。 墙上安装的吊柜是白色的,地柜是灰色的,更有层次感。 安装的水槽和水龙头都是黑色的,让人很喜欢。
客厅与阳台相连,空间更宽敞,效果更佳。 搭配的沙发是双色搭配,简洁又美观,不会显得单调。 地面选择灰色瓷砖,很流行的款式,值得推荐。 灰色瓷砖确实耐脏。 如果加入一些软装饰就更完美了。顶面安装了吊顶,但放弃了不常亮的灯带,特别合适。
电视墙的设计比较简单,采用墙板,搭配电视柜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储物空间。 简单的电视墙不会显得单调。 这样设计的电视墙其实也不是很贵,一家人还是比较满意的。
这是一个吊顶,很有空间感。 对于过道,我还是喜欢安装吊顶。 顶面的横梁可以隐藏起来,看起来更漂亮!
这是客房。 考虑到家人的需要,安排了折叠床。 其实非常方便智能家装,以后需要的话,不需要的时候可以收藏起来。 定制衣柜还搭配了双色,相当有个性。 地板仍然是瓷砖而不是木地板,更耐脏。
这是一间自习室。 空间虽小,但足以满足需求。 拥有这样一个独立的空间真是太好了!
这是第二间卧室。 一张双人床和一个定制衣柜基本上就填满了空间。 凸窗不能拆掉,可以当小沙发用。 顶面没有耐脏的吊顶,直接走石膏线智能家装,很舒服。 窗帘与床靠背同色系,非常协调。
这是主卧室,比较简单,让人感觉很舒服,不复杂但是很温馨。
卫生间空间虽小,但布局合理。 我选择了智能马桶,比较实用。 而且浴室柜是悬挂式的设计,清洁地板会非常方便! 我选择安装了自带除雾功能的LED镜子,而且LED还可以用来照明,真是太好了! 卫生间、厨房、阳台必须做防水(雨虹防水)。 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这一点。 防水对于一个家来说太重要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字| 热门微评,作者| 王新喜
停车难无疑是当今许多城市的一大痛点。 开车十分钟,停车半小时,成为很多车主的口头禅。 究其原因,是因为汽车保有量日益增加,市场上的汽车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目前全国汽车多、停车位少的现状越来越突出。 停车位成为稀缺资源,停车难问题进一步凸显。
解决停车难,智慧停车是更务实的方式
国内停车基础设施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供需不匹配。 现实是汽车数量远远大于停车位数量。
国家发改委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停车位缺口高达8000万个。 目前,我国大城市汽车与停车场的停车位平均比例仅为1:0.8,中小城市仅为1:0.5,发达国家为1:1.3。
这种结构性供需矛盾在一二线城市和热点地区(如医院、商圈、写字楼等)尤为突出。
二是国内停车场大多采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智能化、信息化程度较低,管理效果不理想。
三是过去城市停车位规划建设标准跟不上汽车增量需求,停车位实际建设与建设标准存在较大差距。
如今,无论是增建停车场,还是各地建设立体车库,都在试图通过增加增量停车位来解决问题。 但增量停车位的投资工期、人力、无能力成本、改造成本都非常大。 各地也存在地方利益机制问题。 短期内很难通过增量建设来提高停车效率。
在现有停车资源的基础上,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停车难的困境变得十分必要。 智慧停车无疑是通过智能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好主意。
所谓智慧停车,就是综合应用人工智能、无线通信和GPS定位、移动终端等技术对城市停车位状态的采集、管理以及查询、预约、支付和导航服务。 简单来说,智慧停车就是让人们利用智能化的解决方案,更好地将自己的汽车停放在现实的停车位中,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停车资源,优化车主服务。
事实上,我国早在多年前就在政策层面引导和推动智慧停车的发展。 2015年8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在《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大力推广智能停车系统、汽车配件自动识别等高新技术应用,引导车位自动查询、电子自动收费等新管理形式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关于促进城市停车设施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布局合理、供给充足、智能化、高效便捷的城市停车体系”。
从如今的政策推动以及该领域各企业的推动来看,智慧停车行业在政策环境下正在迎来黄金发展期。
智慧停车的三类玩家
要实现智慧停车,需要一个统一的平台来连接汽车和停车场两端的数据——包括系统平台的停车场、车位的精准数据以及使用智慧停车应用的车主的数据。
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在线数据互通,改造车载端和现场端之间的智能体验。 但从以往来看,城市级智慧停车更侧重于智能化“充电环节”——利用地磁、车位锁、视频设备等智能停车设备进行检测并生成停车单,车主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快速支付停车费。
例如,青岛市正在进一步推进ETC智慧停车城市建设。 通过改造ETC缴费设备,适配现有停车设施,并与“城一停车场”管理服务平台对接,实现了类似高速公路收费站先走后缴费的非停车缴费模式。
但智慧停车不仅仅是停车付费环节的改造,还需要优化智能导航和寻找车位的路径,让用户从进入停车场、寻找车位、停车到离开整个过程都有更好的体验。 这就需要车端和堆场端数据的对接和协调,提高泊位周转率。
从整个智慧停车产业链来看,目前主要有三类企业在发力。
一类是车企,主要依靠APA挂档停车和RPA远程停车,从汽车的角度解决技术停车问题。
例如,目前吉利、上汽、本田、通用、沃尔沃等传统车企均采用APA挂档停车、RPA远程停车来解决汽车端的停车技术问题。
第一类主要是智能停车设备制造商和智能停车解决方案提供商。 代表玩家有捷顺科技、ETCP、五羊停车等停车巨头。
此类厂商主要为停车场提供智能停车系统,为C端用户提供智能停车APP产品。 通过蓝牙物联网技术与停车场配合,对停车场进行数字化管理,实现繁忙、闲置车位的智能化管理以及停车费结算。
第三类以互联网科技公司为代表。 这些公司均从事停车场协作,主要为合作伙伴提供车场层位、车位层位等技术解决方案。 例如,百度、腾讯就是代表。 他们通过聚合分散的车辆和现场资源智能停车,打造基于算法和大数据的智能停车平台。
总体来看,国内智慧停车已经度过了粗放发展期。 三类厂商都在尝试将车端和停车场的技术和数据进行整合和互操作。 他们都通过开发APP来提供车位搜索、停车引导、车位共享等服务。
智慧停车能否解决以往共享停车的痛点和短板?
事实上,早在多年前,在共享经济的推动下,一大批共享停车平台就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但由于背后缺乏财团、巨头和资本,不少专注于共享停车位的企业悄然来临,又悄然消失。
这是因为过去共享停车存在很多弱点。 比如,各软件只与各自的合作停车场签订合同,平台方只能利用自己的人脉和资源一一推进。
其次,共享平台的成本太高。 一方面,需要大量的经销点、大量的人力进行推广,以及大量的营销推广费用。
第三,实现车位共享的前提是需要对传统停车场进行改造,包括人员配置、车位信息接入云端、开发物业端、小道闸系统、车主端等多个子系统。 技术投入和研发成本高、难度大。
事实上,如今智慧停车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解决过去共享停车的痛点和短板。 但总体来说,现在的技术和市场环境都比以前更好了。
如今的物联网技术、汽车无传感器支付接口、高精度传感等车端智能技术正在日趋完善。 汽车与停车场的互联、融合已成为趋势。 从找座位到停车,再到取车、下车,闭环智慧停车生态体验成为可能。
其次,目前的智慧停车业务可能主要由新能源车企以及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推动。 平台的资源整合能力、大数据技术和平台能力远远强于过去的共享停车创业者。
此外,现在的智慧停车不仅仅是私人车位的共享,还涵盖了导航、精准找车位、停车、无感支付离场等一系列停车流程。 这与大多数车主的需求和痛点相关。
但从目前的各类技术方案来看,仍存在各自的不足。 要么是停车场场景全面覆盖不够,要么是很难融合车端实现车端规模化落地,要么是对大数据技术和平台端的影响力不够。
例如,从捷顺科技、五羊停车等玩家来看,他们主要提供停车场端的软硬件解决方案,并专注于现场侧的停车场信息共享服务。
但由于大部分城市尚未将城市停车数据放到同一平台进行统一管理,智能停车软件“各行其是”且互不兼容,信息孤岛现象依然存在。 车主们目前还没有办法在出行前做好停车规划。
另外,从智慧停车的发展趋势来看,涉及产业链上下游的多项技术。 例如,智慧停车分为城市级、仓库级、车位级。
车位级智慧停车一般有高位视频技术、视频桩技术、地磁技术和智能车位锁技术。 顾名思义,视频堆技术是通过视频来识别的。 地磁技术利用无线传感器技术来识别地球磁场,一旦车辆被感应到,就会开始计费。 智能车位锁技术是通过蓝牙技术控制车锁的升降。
其中涉及高清摄像头、芯片、地磁车辆检测器、巡检PDA、网络中继器、无线网关等设备技术; 此外,还涉及云计算、存储平台、大数据分析技术等软件平台技术。
智慧停车即将爆发,产业融合优于圈地
从这些技术来看,智慧停车的发展实际上需要产业链上下游软硬件厂商的共同参与智能停车,实现资源的整合和互补。
目前,能够整合这些技术的厂商要么是在软件端大数据、云计算、高精度地图、支付、用户群体等方面具有优势的大型互联网公司,要么是能够整合停车资源的供应商,要么是在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方面具有优势的汽车厂商。
目前,搭载L2级辅助驾驶功能的客车已实现量产,为停车场协同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从用户侧需求来看,当前主要需求是实现AVP(自动代客泊车),打通车端智能、场端智能、车场协同,即实现车辆从停车场出入口到车位的区域完全自动驾驶。
因此,目前不少车企都在这方面做出努力。 威马汽车、沃尔沃等汽车厂商已经在大力布局。 威马汽车官方APP智慧停车服务采用APP+AVP模式,对出行路线进行智能规划和导航,实现停车场室内高精度地图导航,实现出发前车位预约、过程中停车操作、离场时自主停车和反向寻车、无感支付。
从未来来看,一方面需要通过APP的开发盘活现有停车资源,提供车位搜索、停车引导、车位共享等服务。 一方面,要求停车设备供应商整合停车场资源和用户数据积累。
因此,要把智慧停车做大,并不是各方之间的零和博弈,而是需要各方资源的互补和整合。
智慧停车产业的发展需要汽车和停车场两端协同发力,也需要大多数城市将城市停车数据放到同一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实现停车位资源的优化配置。 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就这一点而言,腾讯和阿里在互联网平台的整合上可能更有优势。 例如,微信支付宝在本地民生服务线上流量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可以更好地促进与地方政府的合作。 科技巨头的互联网+人工智能+支付平台优势也发挥出来。
早在2016年左右,蚂蚁金服与ETCP就智慧停车领域达成合作布局,并在上海虹桥机场设立试点停车场。 在各种资本力量的推动下,近两年该领域涌现出金逸科技、捷顺科技、立方控股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
如何盘活城市停车资源利用率,帮助城市构建真正的智慧出行闭环,可能需要互联网巨头、汽车企业、停车设备供应商实现协作,相互整合资源,以合作把蛋糕做大而不是建立孤岛的思维,共同解决停车难问题。
如此一来,智慧停车就有可能从一处到另一处覆盖多个城市,成为席卷各大城市的基础设施新趋势。 (本文为钛媒体APP首次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