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0791-87879191

新闻资讯
产品中心
楼宇自控 智能照明 智能建筑管理 智能传感 智慧物联 智能组态 阀门自控 智慧监管
经典案例
楼宇 工厂 酒店 文博 枢纽 行业
关于我们

康沃思以数字、 物联、 数据、 AI为基础,以自主研发的DDC产品和自主领先的物联网框架,聚焦智能建筑和行业数字化转型,建设物联网基础设施。

0791-87879191

2020年安防行业概况

时间:2023-08-02

行业概况

近两年安防安防市场发展喜忧参半。 一是在国家信息化需求不断增长的带动下,智能化、数字化产业拥有更好的应用场景。 随着安防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智能安防市场前景广阔,但由于地方政府资金压力,各地市级安防项目受到挤压; 二是中美关系走势制约行业发展。 过去一年,由于美国对芯片等核心关键技术和产品的出口管制,如果该国找不到合适的替代品,中长期来看将限制国内安防设备的迭代升级,但从一定程度上,这可能会加速我国芯片等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进程; 受环境恶化影响,华为、阿里等巨头加快了拓展国内市场的步伐。 安全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落地场景,自然也成为了他们的必须。 这些措施在加速市场竞争的同时,也将加速传统安全的发展。 智能化转型的步伐。

根据中国安防设备市场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中国安防设备市场规模达1360亿元,其中视频监控市场规模达700亿元,占安防设备市场总额的50%以上,防盗报警器市场规模达到189亿元。 控制市场规模达到269亿元,楼宇对讲/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到220亿元。

与2018年的数据相比,2019年整体安防设备市场呈现13.5%的增长率。 2019年,安防系统集成市场规模突破4000亿元。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市场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但受大环境影响,2019年国内经济增速放缓至6.1%。加之安防终端用户整顿,行业设备及软件供给逐渐趋于饱和,增速放缓。安防系统集成行业短期内也将放缓。

以上都是疫情发生前的情况。 虽然当前安防行业已经开始进入智能化时期,但随着标准的实施以及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成熟,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不断推进。 但2020年受疫情影响,整体安防市场增速小幅下滑在所难免。

行业演变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运行体系日趋复杂,安全风险不断加大。 城市的快速发展与城市治安治理能力之间存在较大不平衡,城市公共安全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 从社会保障到交通安全,从生产安全到生命安全,普遍化趋势显着。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5G、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应用,以及视频技术的不断迭代更新,“AI+安防”能力突破了安全的内涵和安全系统集成的业务边界。 正在不断拓展和渗透到各行各业的业务应用中,这意味着行业正在进入泛安全时代。

目前,行业演化过程中暴露出不少问题。 典型的有以下三点:一是找到适合自己技术的场景,二是融合新技术快速迭代开发,三是突破信息、数据、管理的壁垒。 往往行业的发展是呈现规模效应,随后是复杂的红利,最后是各种趋势的爆发。 目前,智慧安防还在努力实现第一阶段。

技术变革

人工智能、5G、数据分析、远程解决方案、物联网、云、区块链、网络安全等新技术逐渐与安防行业紧密相关。 在此背景下,企业可以巧妙地利用新技术的各种组合来推出各种新应用。 虽然我们无法提前获知未来技术和产业演进的路径,但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实践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发现新的商机。

在新技术落地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挑战:一是随着应用的深入,数据应用多样、复杂,企业的负载能力有限; 其次,目前AI的渗透仅针对前端采集、存储、传输。 环节、管理、应用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第三,安全产业链长、成本高,做垂直应用的企业压力加大; 四是行业尚未形成良好的生态效应,无法形成闭环。

产业结构

在智能安防升级的趋势下安防,行业门槛显着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逐渐转变为AI技术+智能解决方案的落地能力。 “解决方案”的标准服务模式逐渐被“算法+芯片+硬件+系统+数据+场景”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所取代,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延伸出独立而广阔的新市场。

专注一点突破,或者依靠行业的深厚积累,不断拓展自身的产品线和业务线,已经成为当前智能安防领域“玩家”的两大路线,而这也成为了智能安防领域“玩家”的两大路线。引发新的产业结构。 目前,安全系统的安全防护属性还只是基础。 作为物联网视觉感知系统的属性,它正在不断强化。 视觉+人工智能、视觉+物联网的结合推动范式转变,创造更广阔的AIoT市场。 ,新市场也高度场景化、碎片化。 没有一家公司能够完全覆盖整个产业链,因此行业内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仍将持续。

未来展望

当前是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时期。 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加持下,应急管理、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养老等安防应用与下游产业的业务融合与创新需求不断释放,共同注入新能量进入该行业。 可持续发展新动力。

比如“新基建”的加速推进。 这使得安全技术与5G、数据中心的联系更加紧密,对智能分析、万物互联提出了更广泛的要求。 尽管人工智能在安防或其他项目中的应用仍处于发展初期,但在市场认知日益理性、新技术融合应用日益成熟的推动下,人工智能的产业化进程无疑将加速,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未来的行业将会更加激烈。 专注于解决方案、集成和运营能力。

回顾历史,我们发现安防监控行业迄今为止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模拟监控时代、数字监控时代、网络高清时代、智能监控时代。 每一次更新都是由产业链上游算法、芯片、元器件的技术创新和成本降低驱动,每一次更新都带来安防监控系统的功能完善、应用场景的拓宽和产业规模的扩大。

1、安全全景:链条复杂,设备商占据核心地位

智能安防产业链包括上游元器件供应商、算法及芯片供应商等; 中游是软硬件设备的设计、制造和生产,主要包括前端摄像头、后端存储和视频设备、音视频产品、显示供应商、系统集成商、运营服务商等; 下游产品分销及终端城市级、行业级、消费者级客户应用。

上游零部件供应商,代表企业包括华为海思、索尼、中星微以及视频算法提供商Video等; 中游为软硬件供应商,主要系统集成商有海康威视、大华等。下游为最终客户,主要涉及政府、公共行业、民用行业等。

下游应用领域目前的现状是政府主导、商业端萌芽。 国内安防市场按照客户结构大致可分为城市级、行业级和消费级市场。 与过去十二年一样,安全的主要需求驱动力目前主要由政策下的政府侧需求驱动(强调性能而非价格)。 “五”、“十三五”期间智慧城市的普及给安全带来了强劲的助力。

具体来看视频监控下游应用领域,平安城市、智慧交通是主要的政府端市场。 但随着智慧楼宇的开放,文化、教育、健康、银行金融以及无人超市、自动驾驶等业务端业务等新兴市场将得到发展。 安防监控带来持续的需求拉动。

2、中国安防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安防行业已进入智能化时代

1959年,新中国成立后故宫发生第一起宝物失窃案,安防概念和产品开始萌芽。 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大约晚了20年。 当时的安防系统主要由前端模拟摄像机、后端矩阵、录像机、CRT视频墙组成。 此时,大部分相机被日本企业垄断,国内拥有自主产权的相机生产技术落后安防,争夺代理权是行业热点;

2001年,随着国内视频安防龙头企业海康威视、大华的逐步发展,以及安防政策的实施:如2003年公安部提出“平安城市工程”项目,安防市场开始走向成熟。慢慢渗透;

2008年至2011年,我国4万亿元经济振兴等投资政策和“科技强警”、“3111试点”、“智慧城市”、“智慧交通”、“2008北京奥运会”等战略”、“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2011年深圳大运会”等重大项目带动下游城市、道路交通、金融、教育和军队带来安防建设需求高峰,安防行业迎来了真正的市场爆发。 2019年,国内安防行业市场规模同比增速达到19.8%,为近年来最高水平。

2)中国保安公司数量约3万家

安防行业主要是以构建安防体系为主要目的的行业。 在经济快速发展、国内安防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我国安防行业企业数量不断增加。 据中国安防协会披露的数据,截至2019年底,我国从事安防行业的企业数量约为3万家,从业人员达到160万以上。

3)我国安防产业总产值突破8000亿元

从行业总产值来看安防,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9年期间,我国安防行业总产值平稳增长,年均增速超过10%。 2019年,行业总产值达到8260亿元,同比增长15%。

2019年,从安防行业分产品类别总产值来看,安防工程业务总产值达到5100亿元,约占行业总产值的62%; 其次是安防产品,产值达到2500亿元,占比30%。 %。

安防报警系统_安防监控_安防

随着城市智能化进程不断推进,我国安防行业的市场需求正在逐步被激发。 据中国安防协会披露的数据,2019年,我国安防行业收入达7562亿元。

2019年我国安防行业收入规模按产品类别划分。 安防产品收入规模达到3706亿元,占行业总收入规模的49%; 其次是安防系统集成及工程业务,实现营收3577亿元,占比约47%。

4)中国相机对抗国外仍有巨大成长空间

与国外的人均摄像头数量相比,我国还有较高的空间。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视频监控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以每千人视频监控数量为指标:目前摄像头数量最高的北京在我国,每千人只有几个摄像头。 59,相当于英国平均水平的80%,美国平均水平的60%;

一线城市平均每千人拥有监控摄像头数量约为41个,是美国平均水平的43%; 二三线城市每千人监控摄像头数量不足10个,是美国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 总之,我国摄像头普及率相比国外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3、中国安防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区域格局分析:珠三角地区规模最大

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安防产业的地域分布已形成以电子安防产品生产企业集中为特征的“珠三角”地区、以高新技术和国外高新技术集中为特征的“长三角”地区。资企融合,以应用、软件、服务企业聚集为特点的“环渤海”地区三大产业集群,占我国安防产业的三分之二以上。

其中,以珠三角为中心的安防产业带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发展最快、产品最密集的高新技术产品加工区; 以上海、江苏、浙江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已成为安防产业重地。 产品制造的重点领域; 环渤海地区已形成北京、辽宁、山东、天津等安防产业集群。

2)企业竞争格局分析:安防工程市场竞争激烈

目前,中国市场的安防行业企业可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以海康威视、大华为主;第二梯队以海康威视、大华为主; 同股份、万嘉安、智诺科技为主要企业; 第三梯队大部分是中小企业。

安防行业竞争形态来看,2019年,安防行业民营企业数量最多,占比84.26%,是我国安防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是国有企业,占比约4.57%。

从行业细分市场来看,2019年从事安全工程业务的企业数量最多,占比74.19%,表明该领域现有竞争较为激烈。

4、中国安防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中国安防行业将向人工智能等高端方向发展

中国安防企业始终保持较高的科技创新投入。 全行业科研投入占销售收入总额的5%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 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我国安防产业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芯片等面向未来的核心技术,增强研发能力,加快技术商业化应用,用创新能力不断探索和掌握新产品。针对行业未来发展的需要,抓住新的机遇。 引领行业前进的机会。

1)人工智能全面爆发

2017年和2018年可以说是人工智能爆发元年。 无论是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还是柯洁甘拜下风的“阿尔法狗”,亦或是阿里巴巴宣布成立“达摩院”,人工智能的趋势的发展已经势不可挡。

安防企业也没有错过人工智能的“风口”,纷纷加入战局。 被誉为人工智能第一个“落地场”的智能安防已开启新一轮增长周期。 一批龙头骨干企业马不停蹄布局人工智能市场,发布新产品、新理念,打造产业新生态,在智能化产品落地上不断取得突破。

人工智能在公安行业、交通行业、智能楼宇、金融、工厂园区、民用安防、医疗行业的应用对安防行业产生革命性影响。 高清传输等技术对安全的影响更大、更深远。

2)生物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

生物识别技术作为安防行业的重点应用,无论从技术安全性还是市场应用性上都远远优于传统的密码和刷卡方式。 随着应用的日益成熟和消费者认知度的不断提高,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 生物识别技术在安防业务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考勤设备、物理门禁产品、电子锁产品、视频监控系统等。 等等四类。

3)深度学习算法增强

深度学习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安全行业。 GPU、FPGA、TPU等智能芯片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 深度学习算法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图像和视频分析的准确性。 人脸识别、车辆识别等方面也变得更加“聪明”。

4)云计算规模的扩大

数字化背后的基础技术是云计算。 随着物联网应用和智慧城市的发展,几乎所有数据都需要连接到云端,然后在云端存储和计算,并通过网络相互连接。 例如,在跨省侦破犯罪时,需要协调和共享公安、交通等不同政府部门的基础数据。 这时就必须借助云技术作为支撑来实现这一点。

安防行业市场,已率先应用云技术。 特别是在政府的引导下,在公安、交通等行业都有成功的实施案例。

5)边缘学习全面布局

边缘计算是指在靠近对象或数据来源的网络边缘,集成网络、计算、存储和应用核心能力的开放平台。 其功能是就近提供边缘智能服务,满足行业数字化在敏捷连接、业务实时、数据优化、应用智能、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关键需求。

6)SVAC 2.0标准问世

SVAC 2.0标准吸收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大量新技术和新算法,支持前端嵌入式智能分析,支持设备的加密和认证,支持视频和音频信息的防篡改和加密传输,并进一步提高数据信息的安全性。

其图像编码效率不亚于H265,在数字信号处理算法、运行效率、稳定性等方面也更加成熟。 安防行业多家主流厂商推出了处理芯片、摄像头、编解码、存储、平台等数百款符合SVAC国家标准的监控产品。

更多数据和分析请参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安防行业市场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IPO募资可行性研究、招股说明书撰写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