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地点。
红网时刻株洲11月9日电(记者聂千川)“明年1月底前株洲辖区排污单位全部免费安装智能监控表。” 8日,株洲市召开推进运用电力大数据创新环保监管工作会议。 全市加快“电力大数据+环境监测”平台建设。 株洲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何朝晖出席会议。
为逃避环保部门执法,株洲部分企业选择夜间加班生产,环保设施运行处于暂停状态。 规管企业短缺、隐性生产等制约,使得株洲市很难对非法生产企业,特别是夜间违规放水的企业建立高压监控。
去年,株洲市启动了“电力大数据+环境监测”项目,为全市88家企业安装智能监测仪表99套。 项目总投资近100万元。 管理的项目。 项目建成后,环保部门将通过专用平台对企业环保设施用电量进行实时监测,并与供电公司进行电力大数据长期分析对比。 在运用“电力大数据”查处违法企业专项行动中,株洲已向3家企业发出停产通知书; 4家企业下达处罚文件,共计罚款189万元。
株洲环保部门透露,下一步将继续优化监测软件。 根据白天和夜间数据的不同时间段设置,并根据连续生产企业和白天生产夜间不生产企业的不同分类设置,对每个企业进行归档。 力卡将电力大数据与生产流程、排放污染物性质、环保设施性能等企业数据相结合,根据各企业环保设施正常用电量设定阈值,触发报警,并将报警信息通过手机反馈给环境监测人员。 一旦出现电力大数据异常信息电力监测,可以实现快速响应、协同执法、处罚。
此外电力监测,还对没有智能监控表的企业昼夜用电负荷差异进行了长期分析比较,将昼夜用电负荷不平衡度大于1.5倍的企业列入重点整治名单。监控企业。
“各级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利用电力大数据加环保监测模式,全面构建环境监管立体网络,倒逼污染企业自觉履行环保责任。” 何朝晖指出,要从政治高度、全局高度,全面提高环保督察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 突出重点,勇于创新,扎实推进“电力大数据+环境监测”平台建设; 加强领导,努力工作,确保“电力大数据+环境监测”平台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企业要不敢污染、不能污染、不能污染,真正回应人民群众的诉求和期待。”
2011年3月,河南省审计网综合监管系统通过验收并全面投入使用。 该系统建设是河南省“十一五”审计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是河南省金审工程二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南省审计打造的一个“亮点”今年办公室创建全国精神文明单位。 “其中一个项目。
该系统规划建设历时6个月,投资小,应用范围广机房环境监控,总投资73万元。 通过信县级审计机关。 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实时监控。 实时监控全省网络连通情况。 监测省厅与18个省辖市、6个扩展县之间的网络通畅情况,直观体现可视化网络拓扑结构图,同时输出多路监测信号,及时掌握线路通断状态。 二是动态监管。 对部门OA系统、网络审计系统、数据中心、交换中心、网站系统以及省市局重要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有效保障各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是精准排查。 监控办公室业务系统和机房环境状况,如温度、湿度、烟雾、UPS电源、空调系统等,呈现真实机房鸟瞰图,对办公环境进行一键集中管理多个应用系统机房环境监控,快速、准确、及时地排除问题。
该系统的应用效果得到了河南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一致认可,认为该系统规划合理、经济适用、效果显着。 它的建成,开启了河南审计网络管理科学化、规范化、自动化的新纪元,标志着河南审计信息化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耿红黎、何艳)
【关闭】【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