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间里打开一定的灯,以满足日常照明。这种光被称为“主光”。主灯巨大,长期占据天花C位。久而久之,难免让人感到疲倦。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摆脱这种困境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无主灯的室内照明设计。
LED灯具的普及,使灯具的耗电量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也使免维护灯具的照明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如何做好流浪者灯具的设计。
灯具选择
我们一般可以将无主灯设计中使用的灯具分为筒灯、射灯和装饰灯三种。
筒灯——肩负更换主灯的重任,在无主灯的设计中发挥主照明作用。
筒灯可分为明装筒灯和暗装筒灯。暗装筒灯需要与天花配合使用,也是暗装的最佳灯具;明装筒灯不需要天花板,看起来更坚固。
射灯——有三种功能,一是补光室内照明,用来补充筒灯照明留下的死角;二是局部照明,为某个位置提供更强的光源,如床头阅读灯;三是装饰照明,一般用于装饰墙壁。
PS:轨道灯也是射灯的一种。
装饰灯——这类灯具在主灯的设计中也很常见,主要是为了烘托气氛,灯具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装饰效果。常见的装饰灯有灯带、落地灯、壁灯等。
光源位置
灯的位置和数量是无主灯设计的关键。如果太稀疏,光线会不足,如果太密集,则会刺眼。
我们可以用公式来简单估算所需灯具数量:数量=面积*推荐照度÷灯具流明。
推荐照度如下▼
灯的流明取决于灯的具体参数。给个参考值,LED筒灯的亮度约为80lm/W,如3W灯,亮度为240lm。
比如20㎡的卧室,刷上白色乳胶漆,需要3W灯的数量=20*75÷240≈6。
如果觉得灯具太多或太少,会影响室内装修效果,可以改变灯具的功率(瓦数)。
经过这一步,室内的基本照明就基本完成了。不介意的话可以直接投入使用,比如这个▼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充分发挥无主照明的优势:增加空间的立体感,增加光源的装饰性,提高照明面积。
光与暗的结合
销量最高的吸顶灯是可以变色的——因为越来越多的用户已经意识到,房间里只有一种亮度和颜色的光源是不够的。
无主灯的设计也是如此。我们需要使用不同的灯具来达到调节明暗的目的。主要有两种方法:
首先是使用筒灯点亮数量的控制,可以加个启动器,效果和吸顶灯一样。按一次开关点亮部分灯,按两次开关点亮所有灯。
也可以使用多路开关,每个开关按钮控制一部分灯,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打开几个按钮。
二是使用不同类型的灯具,日常使用筒灯作为主要照明,射灯在需要高亮度的地方作为局部照明(比如卧室床头要安装射灯)阅读时打开),需要弱光时使用装饰灯。亮度时间(例如晚上起床)或需要设置心情时。
主次组合
太多的灯,即使它们不是那么亮,也会让房间看起来很杂乱——尤其是在灯亮的时候。因此,即使是光源装饰,也不可能“过度装饰”。
一般来说,筒灯、射灯、装饰灯的比例为5:3:1(数量和亮度的比例相同)。
再说说主照明灯具的选择——写到这里,我们都用筒灯作为主照明灯具。但也不排除有人喜欢用射灯作为主灯,比如下图▼
射灯的照射范围太小,亮度很不均匀。所以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大家可以理解。
高低组合
最后一点,为了让房间看起来更有立体感——我们可以将光源分为高、中、低。
其中室内照明,高光源主要是筒灯和局部照明用射灯;中间光源包括射灯(照亮墙壁的装饰性射灯)和顶部灯带;弱光源包括底灯条、落地灯和壁灯。
我们的原则是平衡房间的空间感。如果底部家具过多,应增加中高处的光源数量;如果是没有家具的走廊,三个位置的光源数量要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