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车联网呼声越来越高,各部门也在努力打造车联网大环境。日前,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发布通知,加快在北京、河北、吉林、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河南、广东。
要求北京、河北、河南、浙江重点应用3D可测实景技术、高精地图等,实现高速公路设施的数字化采集、管理和应用,构建高速公路动态管理体系。公路设施资产;选择桥梁、隧道、边坡等,构建基础设施智能监测传感器网络,实现对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状况的全面感知、分析和预警功能。
京冀粤重点推进公路路边系统智能化升级和运营车辆路边运输一体化协同,利用5G或扩大5.8GHz专用短距离通信技术的应用,提供极低时延的宽带无线通信并探索路边情报。基站系统应用,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高速公路,以及北京冬奥会、雄安新区项目,开展车路信息交互、风险监测预警、交通流量监测分析等。
江西、河北、广东将重点建设北斗高精度基础设施,实现示范路段(含隧道)北斗信号全覆盖,对易受灾路段实施长效可靠监测预警;探索开发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的高速公路 研究应用通行费,加强技术储备。构建基于北斗的高速公路应急救援综合管理系统,实现车辆人员快速定位、救援力量动态调度、区域协同。
闽豫浙赣基于大数据构建高速公路运营服务智能化管理决策平台,应用于区域路网综合信息采集、运营调度、收费、资产运维、公共信息服务和应急指挥。利用无人机等移动手段,提高运营监控和应急响应能力。利用新媒体、公共信息报道等渠道,实现互动式现场信息采集。开展智能养护、路政、路网事件巡查等智能终端示范,整合互联网数据和行业相关数据,构建路网运行监控体系。
吉林、广东利用“互联网+”技术探索基于车辆特征识别的无间断移动支付技术。开展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服务区车位、充电设施引导预约等增值服务。探索发展高速公路动态充电示范,实现新能源汽车动态/静态充电。开展低温条件下的精准天气感知与预报,以及车路协同安全辅助服务。
江浙率先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和复杂交通环境安全辅助驾驶、车路协同等技术应用封闭试验区和开放试验区建设智能交通,形成新一代全国交通控制网络实体原型系统和应用示范基地。
什么是“智慧高速公路”?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北京交通设计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盛刚认为智能交通,智慧公路的特点是融合了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 、物联网、人工智能,实现对高速公路的透彻了解。全面、实时、准确的感知,掌握每条道路、每辆车、每一个结构的状态,准确预测发展趋势;这些感知数据必须通过稳定的高带宽高速公路通信专用网络传输。
海量数据,需要构建协同、共享、强大、高效的统一智能管理平台,使业务管理、应急响应、收费管理等实现可视化、移动化、智能化、精准化。
同时,建立全媒体矩阵式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方便公众获取高速公路路况等各类信息。
也可以简单理解为交通行业与人工智能、新能源行业深度融合的“黑科技”!可以实现:
道路光伏发电和移动无线充电,道路是一个大充电器,电动汽车可以边跑边充电。
高速公路、桥梁和隧道可以感知和分析其安全状态并发出预警。也就是说,永远不会有车开着,前面的桥突然坍塌的那种事情。
实施大数据和智能管理。例如,可以基于车辆特征识别完成移动支付。也就是说,如果你开一公里路,就会自动按一公里收费,不需要建收费站。
实现利用大数据平台和网络完成对路上各种事物的监控和通信等。
那么,如何建设智能高速公路,智能到什么程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