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周,周家桥街道五一路727弄、芙蓉江路555弄、水城路883弄先后接到封管令。听到命令,社区工作人员化身“六角勇士”,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核酸采样,搜寻居民信息……奔赴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社区工作者化身“六角勇士”
“和你合作很省力,采样速度也快很多。” 周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上门采样的医务人员对4位穿着防护服的“大白”赞不绝口——来自727弄的五一社区工作人员。
3月12日,因疫情防控需要,五一路727弄某栋楼被封闭。4名社区工作人员分成两组,配合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在封闭走廊开启第一轮上门核酸采样。
核对住户姓名和人数,帮助医护人员扫描核酸检测码,在试管上贴标签……社区工作人员化身“六角勇士”,动作娴熟,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原来耗时2小时左右完成的核酸检测工作,一个多小时后顺利完成。
这些“硬核”技能,是他们在以往的防疫工作中,主动观察和请教医务人员后,反复练习的结果。“我们小区是老小区,每次看到医护人员爬六七层楼上门为居民做核酸上门,都筋疲力尽,几乎要崩溃了,非常苦恼。所以,希望大家帮忙他们尽其所能。” 居民区党支部书记王晓杰告诉记者。
接下来的两天,小区内又有两栋楼陆续关闭。
“周末气温回升,走廊更热,更不通风。穿着防护服爬到7楼,社区工作人员满头大汗,消耗了很多精力。再加上持续的战斗,他们被“很累。尽管如此,我们社区的社区工作人员在封控过程中仍然耐心指导,反复核实人员信息,不厌其烦地一次次回答居民的提问。”
社区工作者除了作为“得力助手”协助医护人员完成采样外,还化身为快递员、药剂师、心理咨询师,保障每一位封城居民的正常生活。
28小时的战斗,他们只睡了1小时
3月10日晚10时,芙蓉江路555弄拉响疫情防控警钟:因密切接触者,小区一栋住宅楼开始实行封闭式管理。
“刚接到通知,我们居委会的六名干部就紧急分工合作,把楼里的人排好,一一打电话确认是否在家,做了最基本的工作。” 小区党总支书记金晓军告诉记者。
随即,由社区医务人员、社区民警、社区工作人员组成的三人小组全副武装,对楼内95户、194名居民进行上门核酸采样。
采样一直持续到凌晨 1 点多,但一切才刚刚开始。
“抽检后,我们居委会干部连夜召开会议,安排物业保安守卫大楼,规定物业保洁和垃圾定点收集,明确快递、外卖、配送方式。生活物资……”谈判部署紧张有序地进行着。而时间已经赶到凌晨四点了。
“考虑到第二天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赶紧让大家休息,但因为突发事件,物资不够,大家只能趴在办公桌上打瞌睡。”只有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大家一个接一个地醒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金小军说道。
3月11日下午2点,社区同时进入为期14天的封城管理。面对2000多名居民,居委会6名干部第一次遭遇如此长时间的关门楼控,这让参与基层抗疫两年多的社区工作者依然感到挑战。
打印并张贴封控通知,在社区广场为采样点设置护栏、引导标志和采样棚,准备通知核酸采样所需的小喇叭……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同时,由街道组成的6人流动小组进入小区,支持和帮助小区完成物资保障、核酸采样、小区封禁和管控管理等各项事宜;小区业主自发组成志愿者队伍,帮助投递快递、外卖、志愿者 主办方还动员各楼组成“互助小组”楼控,动员大家有序下楼做核酸;财产安全、保洁、按既定部署坚守岗位。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3月12日凌晨2点,社区2000余名居民完成了首轮核酸检测。
此外,深夜安静的街区,显得格外安静。自防疫队第一次打电话要求关闭大楼以来,已经过去了28小时。只休息了一个小时,社区工作人员拖着疲惫的脚步回到居委会,拿起笔记本,重新进入了会议室。
每个人的家
3月8日,一个刺耳的电话打破了水城路883弄居委会的宁静:小区一栋楼有密切接触者,需要立即封锁。这时,即将离开的居委会工作人员王云,甩掉背包,重新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
虽然这是该楼第一次被封闭管控,但按照提前准备好的防疫预案,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王云负责给大楼13-19层的住户打电话,说明封闭管控情况,召回外出的住户,清点住户人数。她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打了一个电话花了2个半小时。
那天,王云的父亲出院了。
图中第一个“大白”是王允
就在五天前(3月3日),王云的父亲因胃出血紧急住院。当她接到妈妈的电话时,心情特别复杂。“最近社区防疫压力很大,工作压力山大,离不开人,只能让妈妈陪爸爸去医院,可是妈妈身体不好。 的。”
3月7日一大早,正在寻找小区群众信息的王云接到妈妈哽咽的电话,说爸爸的检测结果不好。“下午我们去中山医院找专家诊断,我爸查出肝癌。所以3月8日,我准备去接我爸和我妈出院,打算15号去中山医院做手术。”
得知王云的情况后,小区书记给她放了假,让她第二天陪父亲办理出院手续,但临走前接到了封楼的命令。没办法,王云只好给家里打了个电话,连忙说明了情况。
对于她的选择,王云虽然感到愧疚,但她并不后悔。她说:“我父亲是一位老警察,把自己的时间和经验奉献给了社区,他一直是我的榜样。当他知道我要被封印在这里之后,我被指示工作辛苦了,别担心他。”
即使是18号父亲手术当天,王云依然留在小区里,为小区新增的封闭走廊奔波着。
作为社区工作者,她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王云无怨无悔;但作为一个人,没有陪伴让王云感到内疚。“希望这次疫情快点结束,能好好陪父母。” 王云说道。
来自不同住宅区的图片
文:朱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