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安徽省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通指挥大厅,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幕几乎占据了整面墙,清晰显示实时路况、警力分布、交通状况合肥市事故处理进展等信息。 .
“2020年指挥厅升级改造,共设指挥员座、指挥调度座、综合研判座、视频巡查座、勤务监督座、信息发布六大区域座。是该项目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通指挥中心民警戴正海说:“指挥厅投入使用后,方便交警实时掌握道路信息,并且可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早在2008年,合肥市就启动了智能交通一期建设。但近年来,随着合肥国家综合交通枢纽、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和国际大都市圈建设的不断加快,人、车、路交通要素快速增长,交通运输需求量质齐升。 ,原来的交通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需要了。
“警力资源有限是一个重要原因,警力需要依靠科技。”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副支队陈建梅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购买了私家车。2012年以来,合肥市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加。增加,现在接近 270 万。”
面对日益紧张的交通管理压力,2020年9月,合肥市政府投资2.62亿元启动智能交通三期工程建设。通过业务应用系统、交通大数据资源中心、基础支撑和执行系统,构建全息交通感知系统,实现全数据的聚合、共享和应用。
“我们对信号、交通视频监控、电子警察等智能交通现场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构建了完整的现场执行系统。同时,基于智能算法,实现了多种视频场景的智能分析,开展变道、大货车突围、高架管控等多种应用场景,提升了车辆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城市。 。”陈建梅介绍。
下午5:00,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瑶海大队一中队岗亭内交通信号机,民警丁晔正在检查辖区内路口的交通情况。通过交通信号优化平台。
“现在快下班了,长江东街与东一环交叉口车流量很大,站台显示已经拥堵。”他解释道,点击鼠标进入优化界面,“现在系统推荐的绿灯通行时间是58秒,感觉不够,所以我们可以远程将时间增加到68秒,以清除尽快上车。”随着绿灯时间的变化,没过多久,路口的拥堵情况就缓解了。
信号优化授时中心民警王飞介绍,交通信号优化平台主要收集和分析路口通道化、视频、卡口交通等数据,对交通信号进行分类管理,实施精准施策。目前,合肥市已完成700个交叉口优化,14条干线绿浪带优化,5个区域协调优化,提高了车辆通行效率。
在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高架桥大队分控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合肥市高架桥的路况。 “事件检测系统是三期建设应用中的一大亮点。通过大数据平台,我们可以分析所有的监控视频交通信号机,比如高架桥是不允许非机动车上去的。如果有此类行为,视频监控会自动捕捉分析,并通过后台将警情信息传输至移动警务终端,交警接到后立即赶往现场。”高架桥大队指挥分控中心民警张大靖说。
智能交通的建设价值要以群众的获得感来判断。为此,合肥市在三期工程建设过程中,深化“互联网+”应用,延伸服务触角,完善合肥交警微信公众号功能,实现多项流量管理服务触手可及。
在合肥交警微信公众号在线服务模块中,交通管制动态、办理指示、违法查询等服务功能一应俱全,通行证申请服务得到了交警、货车的一致好评司机。 “以往大货车若要进入市区一环和二环,需要携带相关材料,提前到指定地点办理纸质通行证,手续繁琐,司机经常因为太忙而无法长时间做这件事。”瑶海大队指挥员指出,控制中心民警肖伟表示,现在司机只需要在微信公众号上申请,很快就会收到电子版的“无路通行证”,上面有一个二维码。可以显示。
目前,合肥交警微信服务大厅累计累计约431.8万人次,车辆司机管理37.6万人次,奖励举报量数据为18.90,000 低速电动三轮和四轮车辆登记2.550,000,电动自行车登记290万,电子通行证申请量约3.690,000。记者田显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