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0791-87879191

新闻资讯
产品中心
楼宇自控 智能照明 智能建筑管理 智能传感 智慧物联 智能组态 阀门自控 智慧监管
经典案例
楼宇 工厂 酒店 文博 枢纽 行业
关于我们

康沃思以数字、 物联、 数据、 AI为基础,以自主研发的DDC产品和自主领先的物联网框架,聚焦智能建筑和行业数字化转型,建设物联网基础设施。

0791-87879191

可视门铃安装也要考虑邻居隐私

时间:2022-06-14

近年来,电子猫眼、智能可视门铃、带监控功能的智能门锁等进入越来越多的家庭,被称为“家庭卫士”,甚至成为一些高端社区的标配。然而,原本安全方便,却引发了“不安全”的担忧。可视门铃让相邻居住的其他业主感到不便,引发不少争议。

居民可以私自安装可视门铃吗?个人私下获取公共形象是否侵犯他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如何有效监管和促进智能家居行业的健康发展?记者进行了调查。

谁在打扰可视门铃?

住在江苏无锡的张和吴是对面邻居。2019年,吴某在家门口安装了可视门铃。门铃具有红外夜视、自动录音、存储、上传网络等功能。吴打开可视门铃软件,就能掌握门口的所有情况。

然而,邻居张某却因为吴家新添的“高科技”产品而非常着急。

张认为,吴家的可视门铃不仅记录了他进出家门的时间,还拍摄了屋内情况,严重侵犯了他的个人隐私。为此,张某将吴某告上法庭。

门铃系统_对讲门铃_无线遥控门铃

无锡市梁溪区人民法院认为,虽然吴某安装可视门铃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但其行为已构成侵犯张某的隐私权,责令吴某将可视门铃拆除并删除。相关视频资料。

或存在监管漏洞

记者在网购平台上搜索发现,“电子猫眼摄像头”和“智能可视门铃”的价格大多在几百元左右。智能门锁内置监控摄像头,更加隐蔽。多项热销产品包括“监控猫眼,远程管家”、“高清夜视,门内一清二楚”、“AI人脸识别,随时告知来访者身份”、“高清拍摄、云存储”等介绍,并声明仍在升级中。

虽然目前人们对智能可视门铃的态度不同,但近年来可视门铃市场持续升温,功能和科技含量不断提升,变得更加“实惠”,吸引不少人购买. 根据公司数据,我国现有与可视门铃相关的公司有2000多家。2014年全年注册量超过100个,随后几年的注册量呈上升趋势。2020年是过去几年注册量最多的一年,共有约320家公司注册。

对于很多人担心的可能影响邻居隐私的问题,记者发现,目前网上销售的多款可视门铃基本具备广角、高清摄像、红外感知等功能,还有一些还号称有防水功能,有的产品甚至在广告中的最远探测距离可达5米。

记者在网购留言区发现,除了投诉个别产品的质量问题外,不少买家对可视门铃表示欢迎。“这个视频和照片很清晰,还自带门铃,方便又漂亮。” “我一直以为门口有可疑人,但现在只要有动静就可以收到视频,安装后感觉更安全了。”人不在家时,快递和外卖都放在门口,而且在猫眼的监控范围内,防止丢失更安全。”

门铃系统_无线遥控门铃_对讲门铃

但随着可视门铃功能越来越多,尤其是云存储、AI人脸识别等功能,更容易导致“邻居”的个人隐私被收集甚至泄露。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这方面的监管几乎是空白,取证难度大,相关法律法规滞后于行业发展。

记者调查发现,可视门铃的存储卡可以24小时连续录音。录制时间因存储卡容量、画面清晰度和电池容量而异,有的长达半个月。“云存储”只会在画面变化时录制,在画面静止时不会录制。这意味着本地上传到云存储的录制视频可能包含大量人们活动的图片,甚至是人脸信息。

因此,不少网友担心录制视频的后台存储是否安全,即使邻居没有恶意,但如果云端录制的信息泄露门铃系统,还是很危险的。

无线遥控门铃_门铃系统_对讲门铃

私藏公共图片需谨慎

邻居是否在邻居共享的公共区域中彼此独立地享有隐私?居民在家门口安装摄像头之前是否有义务通知邻居?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的法规或物业管理条例都没有对此事作出详细明文的规定。从各地现有法院的典型判例来看,很多人安装摄像头是不合理的,居民纠纷的焦点在于被拍的居民是否知情和同意。

受访业内人士认为,智能可视门铃可能会完整记录邻居的日常进出信息,可追踪分析门铃系统,涉嫌窥探。由于主体复杂,缺乏相应监管,私藏公共图像存在较大隐患。人脸等生物特征信息一旦泄露,将严重侵犯被采集人的个人信息和隐私。使用目前的技术,通常只能追踪第一个泄漏者。至于这些数据中途转移了多少次,很难确定和追究。.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综合组组长杨晓表示:“除了讨论侵权,从技术上看,同类产品也存在各种风险,供应商也应加强杨晓表示,一方面要加强行业监管,另一方面企业在产品投放市场前要做好相关法律风险评估,同时要加快速度。出台产品责任保险机制,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文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