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0791-87879191

新闻资讯
产品中心
楼宇自控 智能照明 智能建筑管理 智能传感 智慧物联 智能组态 阀门自控 智慧监管
经典案例
楼宇 工厂 酒店 文博 枢纽 行业
关于我们

康沃思以数字、 物联、 数据、 AI为基础,以自主研发的DDC产品和自主领先的物联网框架,聚焦智能建筑和行业数字化转型,建设物联网基础设施。

0791-87879191

机器视觉再添“新兵”,研发投入不足2000万的思特智能科技入驻创业板

时间:2022-06-21

由于自动化、高效、非接触、信息数字化等特点,机器视觉被誉为“制造业之眼”,对于推动国家制造业发展向智能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得益于制造业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正成为世界上机器视觉发展最为活跃的国家之一。应用范围几乎涵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多家优质机器视觉企业“现身”。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智通财经APP获悉,智通(以下简称“智通”)提交的招股说明书已于5月5日被深交所受理,公司拟在本次IPO中募集资金4亿元,海通证券(简称“智通”)为其赞助。.

招股书显示,Stech 2019年至2021年营收分别为2.26亿、2.53亿、3.56亿,扣除不返还母公司后的净利润为同期为6275.95万、7001.69万、1.14亿,实现收入和净利润的持续增长。

业绩亮眼是提升公司上市估值的关键因素之一。为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保持高速增长,Stech表示,拟将本次IPO募集的4亿资金用于科技园项目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建设营销服务中心项目,补充公司流动资金。

两大因素促成业绩快速增长

机器视觉行业的兴起与表面贴装技术(SMT)直接相关。SMT技术是电子组装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电子组装行业最流行的技术和工艺。

随着电子元器件小型化和SMT元器件高密度组装的发展趋势,SMT生产线的印刷、贴片、焊接等环节的缺陷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相关检测设备面临快速定位和准确识别。,各类缺陷检测覆盖率等技术难点。

针对行业痛点,Stech多年来打造了两大产品线,分别是3D锡膏印刷检测设备(3D SPI)和3D自动光学检测设备(3D AOI),主要应用于各种印刷电路板(PCB SMT生产线中的质检环节),终端产品涵盖范围广泛,包括消费电子、汽车电子、锂电池、半导体、通讯设备等领域。

从核心检测原理来看,3D SPI与3D AOI类似,但3D AOI面临的检测环境更为复杂。该模式下的检测产品需要在光源系统、软件架构与算法、软件数据等方面进行重新设计开发,以满足覆盖、计算等缺陷类型检测的3D AOI检测需求。功率、检测精度等,因此3D AOI检测产品制造难度较大。

但Stech目前的产品仍以3D SPI为主。根据招股书机器视觉光源,2021年Stech来自3D SPI的营收占比将高达97.41%,而3D AOI仅为2.59%,而2019年以来,3D AOI的营收销售额为不理想。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Stech的3D SPI分为线上单轨SPI、双轨SPI和线下SPI三种。其中以线上单轨SPI为核心,该产品2021年营收占比71.32%,线上双轨SPI为28.55%,均已实现近三年收入稳步增长。

从具体的销售数据来看,线上单双轨SPI产品的收入主要由销售拉动,而销售单价相对稳定。其中,线上单轨SPI的销量最为抢眼。其2019-2021年销量分别为878台、1047台、1378台,销量稳步增长;2021年线上双轨SPI也显着提升。

Stech表示,3D SPI销量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第一时间消除疫情影响,产业链早于全球复苏。因此,国内制造业的快速回升带动了市场。需求增长;二是公司不断开拓新客户,增加老客户销量。

由于产品售价相对稳定,Stech的毛利率也保持在同一水平。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55.35%、55.37%、55.84%,非常稳定;扣除不返还母公司后的净利率分别为27.88%、27.66%、32%,稳步上升。因此,扣除未归母公司的净利率增加了4个百分点以上。

受益于近三年的良好表现,Stech 的资产结构也相对稳定。公司2019年至2021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24.83%、27.13%、28.15%,负债率低,资产结构良好。

2021年研发投入2000万以下

从行业发展来看,中国机器视觉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在行业早期,机器视觉主要集中在欧美和日本。近年来,随着全球制造中心向中国转移机器视觉光源,中国机器市场迅速崛起,成为继美日之后机器视觉领域的第三大应用市场。. 但中国市场仅占全球机器视觉产业的7%,与我国制造大国的地位不符。

前瞻产业研究院表示,未来几年,随着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等应用领域需求的增加,国内机器视觉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的增强,进口替代和出口规模的增加,以及产品应用领域的进一步扩大等。驱动因素是我国机器视觉行业的市场规模有望继续增长。预计市场将从2021年的98亿增长到2026年的214亿,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6.91%。持续快速的发展将为Stech带来更多的成长机会。

但也需要看到,随着近年来工业化和智能制造的蓬勃发展,市场对机器视觉产品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相关玩家不断创新,不断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为了走得更远,但在这方面,Stech还需要努力。

这不仅是因为近三年难度较高的3D AOI产品量不理想,更因为公司过去的研发支出并不优于同行业其他玩家。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Stech的研发支出分别为1008.77万、1383.44万、1986.06万,占当期收入的100%。比例仅为4.45%、5.47%、5.58%,落后行业平均水平近6个百分点。即便Stech目前的业绩表现出色,但如果不加大研发投入,公司产品中长期可能会逐渐失去竞争力。

此外,Stech 短期内仍存在两个潜在风险。一是高通胀下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可能会对公司2022年的毛利率造成一定影响,这也是所有中游制造业面临的共同问题。原材料成本的上涨将对企业盈利能力产生影响。出色的毛利率水平值得怀疑。

其次,在近两年的Stech发展中,其耀眼的表现与国内制造业产业链相对国外的复苏有一定的关系。不过,进入2022年后,国内疫情的反复,对国内产业链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市场需求受到影响。幸运的是,截至2021年底,Stech的合同负债为4.622.390,000,比2020年的1927.890,000翻了一番,这意味着2021年的部分订单仍将在2022年。在交付和收入确认方面,在正负效应的综合作用下,Stech 2022年的发展速度能否保持尚不清楚。

整体来看,Stech受益于国内产业链的复苏,近两年收入和业绩实现快速增长,业绩突出,资产结构良好。同时,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为公司的基本面增色不少。但短期内,Stech仍面临不确定因素,公司研发投入相对薄弱,不利于长期竞争力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