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瓶车非法充电引发上海两个社区同时发生火灾,造成1死1伤。最近发生的两起事件再次将电瓶车的安全充电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电瓶车在室内或走廊充电时如何避免安全隐患?记者走访了上海市杨浦区银航街道国和二村非机动车智能车棚。
门禁卡一刷,不锈钢推拉门就会自动打开,顺着坡道走下去。 “您已进入24小时监控区域”的提示信息映入眼帘。地下车库没有管理员,非机动车整齐停放,每个车位对应一个充电插头,挂在墙上的黄色智能充电桩为一排充电口供电。到处都有监控探头,车库顶部挂有红色智能感温干粉灭火装置,发生火灾时可自动喷射干粉,并通过互联网远程触发火灾报警。东西……
这是银航街第一个智能车棚。随后,非机动车车库智能化改造项目在全社区迅速复制推广。目前已改造车棚63个,三年内将全面覆盖银航社区193个非机动车库(棚)。
“眼前整洁的智能车库和半年多前的样子完全不同。”国河二村一居民区书记徐强告诉记者,银航街的大部分房屋建于1970年代和1980年代。非机动车场均属“长期服务”,存在各种管理问题。 “盗车事件时有发生,私自拔电线、私自入车库、非法放置液化气瓶等屡禁不止,停车位不足、环境肮脏,导致车主与居委会、物业管理矛盾日益突出。 ..”
近三年来,银航社区共报告车库非机动车停放投诉60余起,一定规模火灾事故3起,直接经济损失达20万元以上。
转型迫在眉睫,但前行仍有一些阻力。 “刚开始,一些居民为了方便和省钱,不愿意将非机动车停放在车库里。一些居民误认为车库改造的目的是提高价格,不支持改造。一些物业认为,智能车库的实施会减少非机动车保有量,机动车停车费收入。而原来住在车库的保安、保洁人员需要搬迁……”徐强说。
为此智能车库,街道通过居委会、行业委员会做了很多解读工作,讲解老车库的隐患,介绍新车库的运营模式和收费标准,并提供企业名单具有建设管理资质,供各社区居民自主选择。对于可能受到影响的财产安全和保洁人员,街道将通过安排其他岗位、提供最低生活保障等方式分流。
装修终于达成共识,但巨额的装修资金从何而来? “传统的非机动车车库改造有两种模式:一种完全由居民出资,主要用于纯商品房住宅区;另一种完全由政府覆盖。这种模式虽然效率高,但会陷入对“保姆政府”的误解。街道办事处主任孙辉表示,银兴实行“街道引导、居民自治、市场运作、法律保障”的新型转型模式。
街道设立较低比例的金融引导资金,以“小投资”撬动“大资金”,引入企业资本提升整体智能化管理。表格规定了后续管理和所有权变更的方式。车库改造前五年,企业负责项目的建设和运营,通过收取停车费、收费等方式收回成本。未来五年,物业委员会将把所得款项委托给物业管理,用于车库的日常维护。十年后,车库智能充电设备的所有权归行业委员会所有,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供维修服务。
去年4月,银航街首个智能非机动车库在国和二村落成并投入使用。无人管理的智能车库采用全智能化运营,依赖于管理企业强大的后台支持。 “每个智能车库点的实时变化都会显示在企业开发的APP上,比如车库的充电器和门禁出现故障,APP会立即报警,企业会立即报警。”派人上门维修。”徐强介绍,借助高科技手段,一名工作人员可以同时管理70多个智能车库智能车库,大大节省了资金和人力投入。
在获得第一个样本后,银兴街道组织了各社区的居民代表参观。车库24小时营业,电动自行车月租费降至25元,智能充电4小时仅需1元,不仅比以往更安全、更整洁,而且更实惠现场体验后,居民们纷纷“点赞”,打消了以往的顾虑。最终,国合影业全区12个车库在2个月内全部装修完毕。
如今,政府退出,企业进入,从一个车库(棚)改造完成,到改造60、100多个车库(棚),涉及的企业越来越多。该街道计划三年内完成辖区193个非机动车库(棚)智能化改造,力争尽快实现社区非机动车库(棚)智能化改造全覆盖的目标今年和明年尽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