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5G技术的突破,楼宇智能化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安防作为楼宇智能化不可或缺的系统得到了大力发展。安全工程师也受到业界人士的追捧。建筑智能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网络工程、电信、建筑设计、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综合布线、电视监控、安防及设计施工、运维、工程监理、机电安装公司及智能系统集成商 其他单位的相关管理、设计、施工和验收都需要安防工程师。
安全工程师是对从事安全行业的人员的技能和能力的证明,通过它表明他们具有工程师的资格。分为助理、初级、高级。
安防工程师证可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录用、任用、定级、晋升的重要依据,企业可凭此证申办资格。当然,你也必须有过硬的实力。证书的作用更多的是垫脚石。就像文凭一样智能安防,使用时非常重要。
此外,安全证书包括安全项目经理和安全系统工程师,更适合从业人员。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智慧安防在城市建设中的发展现状吧!
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智慧安防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展迅速。近年来,借助网络、数据、计算、芯片、算法等基础能力和技术,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和应用的不断成熟,特别是计算机视觉、视频结构分析、视频图像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公安大数据和社会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城市公安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AI+安防”正在成为安防行业发展的热点和共识。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统计结果,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主要由五个领域组成,按市场规模从高到低:机器视觉占比37%,语音识别占比22 %,自然语言处理占16%,基础算法和平台占14%,芯片占11%。在机器视觉领域的市场构成中,安防行业占据了67.9%的大部分份额,这得益于中国公安视频监控建设的巨大市场。安防行业也从单一的安防领域发展到智慧城市各个领域的应用方向,旨在提高生产效率,
那么,智慧安防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
智慧安防建设有效提升了城市整体防控、打击犯罪、信息安全、城市治理能力。现已进入以数据分析为核心的智能化信息化建设阶段。在这个阶段,数据收集、分析和应用是关键。
在智慧城市中,城市公共安全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融入全社会乃至普通民众的需求。同时,将安防系统从传统的被动防御升级为主动判断预警的智能防御一直是安防行业的迫切需求。安全信息隐藏在城市运行的各项指标背后。数据的收集不能只依赖政府部门。必须本着“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推动社区、学校、医院、企业、酒店、工地等企事业单位共同承担数据采集责任;建立以视频监控为核心智能安防,包括MAC、音频、指纹和其他类型的数据收集手段;实现食品、住房、交通等不同场景信息的全球覆盖,以及采集全过程。
安全数据量大、价值密度低、种类繁多,不仅人类使用起来非常困难,而且智能分析和挖掘也很困难。目前,安防视频智能分析技术对视频图像质量要求较高,当前视频图像质量受环境影响较大。另外,由于编码和网络带宽等因素,在视频模糊、光照不足的情况下无法实现视频。有效识别分析技术;同时,数据库之间的安全数据关联和融合很少,数据资源还比较分散,数据的开放共享程度较低,难以进行多维数据融合分析,
智能安防工程师的含金量如何?国培网络智能安全工程师证有哪些优势?
1.人才紧缺,未来大有发展前景。
行业急需综合型、复合型人才。现阶段,不少安防企业都在加大对智能识别、数据挖掘、深度分析等核心技术的投入,向解决方案平台企业转型。但是,这种变化对安防行业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工程技术人员不能只了解单个产品,还要了解整个系统,能够快速了解客户的安全业务需求。但该行业的综合复合型人才在安防行业面临巨大缺口。现有人才队伍无法满足行业发展要求。安防行业技术更新快,并且迭代更新的时间缩短,这就需要现有的人才团队更好地吸收新的产业技术。但遗憾的是,很多安全从业者对这一轮智能安全工程师技术了解不多,能力往往不能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需要企业通过培训满足岗位需求或转岗。企业之间人才流动严重,尤其是销售和研发人员。而他们的能力往往不能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这就需要企业通过培训来适应岗位要求或转岗。企业之间人才流动严重,尤其是销售和研发人员。而他们的能力往往不能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这就需要企业通过培训来适应岗位要求或转岗。企业之间人才流动严重,尤其是销售和研发人员。
2.国家政策支持
在2020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成果发布会上,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白皮书2020》指出,人工智能与制造融合发展需要不不仅要掌握人工智能技术,还需要对制造业各个细分行业的生产特点、流程和流程有深入的了解。同时,掌握“人工智能+制造”的复合型人才极为稀缺。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短缺30万。单从半导体行业来看,中国电子和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编制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9-2020年版)》显示,2019年中国半导体产业从业人数约为51.20,000人们。,同比增长11%,半导体行业平均工资同比增长4.75%。到2022年,我国IC人才短缺近25万人,结构性失衡。2017年,在集成电路领域的20万高校毕业生中,只有不到3万人进入该行业。单纯依靠高校是无法满足人才供给需求的。与极度稀缺的人才市场相比,进入智能化时代,以上提到的所有专业人士都成为了业内最炙手可热的“糕点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