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世伟
编辑 | 心缘
上周四,华为发布了一套99999元起的全屋智能解决方案,让智能家居市场再次火爆起来。
自从手机业务发展受阻后,华为在AIoT赛道上的发力似乎比以往更加迅猛。从底层的鸿蒙OS到智慧屏硬件设备,再到如今的全屋智能解决方案,每一步都透露着华为的野心。
就连华为在2020年受损的手机业务收入也基本被可穿戴、PC等板块补上,这也意味着华为的AIoT布局正逐渐成为自己的主心骨。
与此同时,华为老对手小米新一季的财报也揭示了AIoT市场的风云变幻。
2020年小米IoT及消费品收入增速明显放缓,同比增速从2019年的41.7%下滑至8.6%。每月活跃用户数。
都说商场如战场。虽然华为和小米年销量相差近四倍,但明争暗斗已经8年了。
无论是手机市场的跌宕起伏,还是沿着可穿戴设备、智能电视、智能家居解决方案等AIoT细分赛道的争夺,它们之间的竞争一直火花不断,甚至正在转向新轨道。.
从手机第一战场到AIoT第二战场,华为与小米的交锋经历了哪些关键节点?AIoT市场战火纷飞,又将上演怎样精彩的对决?
乐趣才刚刚开始。
2017年,华为消费者BG CEO余承东(左)和小米创始人兼CEO雷军(右)
01. 手机市场经历两次大起大落,波谷与波峰交替攀升
虽然具体布局不同,但华为和小米作为以手机为核心的两大消费巨头,在国内消费电子市场举足轻重。
八年来,这两家公司或明或暗地在手机市场上经历了两次大起大落。
2013年,坚持互联网营销策略的小米手机在网络平台上的热销就已经开始。
也正是在这一年,华为创立了荣耀品牌,同样借助互联网创新的轻资产模式,在千元机市场与小米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此后,两家公司开始了你来我往的互惠营销模式智能家居设备,就连新品发布都要赶在同一天。
比如2014年Redmi Note系列诞生时,就是“始终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两天后发布的荣耀3X手机随即展现出熟练的“拉踩功夫”,将其定义为“更好的事情已经发生”。
不过,任凭再多的荣耀“碰瓷”,当年的小米依然是国内手机市场的老大,2015年更是以15%的市场份额继续稳居国产智能手机第一市场。与此同时,华为也在以14.5%的市场份额紧咬小米,排名第二。
不过,小米在国内登顶的背后,也隐藏着危机。之后,它的生活并不好过。
2016年以来,小米手机销量开始大幅下滑。不仅第四季度其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同比下滑40.5%,排名跌至第五,在全球市场也无缘前五。
跌入谷底的小米开启了逆袭之路。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誓言要让小米手机重回中国第一。
2015-2020年华为、小米在中国手机市场出货量变化(数据来源:IDC)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华为在国内外市场的发展正式进入了快车道。2017年推出21款手机新品,市场份额逐年提升。同年,最终以20.4%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手机市场的龙头老大。以10.4%的市场份额进入全球前三,仅次于三星和苹果。
2019年,华为猛冲高峰期,以17.6%的全球市场份额,超越苹果位居第二,并在全球市场负增长的情况下,同比增速达到16.8%,位居前列。世界前五。球员第一。
就在华为即将登上世界之巅的时候,美国政府的一句话禁令,直接耽误了华为的发展。2020年第四季度,华为继续保持国内市场第一,但出货量同比下滑34.5%,全球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的第三位下滑至第五位。
2015-2020年全球手机市场华为、小米出货量变化(数据来源:IDC)
不仅如此,曾经对标小米的荣耀也在2020年底被卖掉,从此与华为分道扬镳。
华为跌入谷底,对小米来说是一个必须抓住的机会。得益于在印度市场的大力布局,小米手机在2020年第四季度冲进了全球市场前三,市场份额达到11.2%,同比增长32%。
如果单看发展,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今年年初。根据2月份发布的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榜单,小米依然保持前三的位置,而华为则跌出了全球前五的阵营。
至此,在华为和小米在手机市场经历了两轮大起大落之后,小米终于如愿从低谷重新爬回了手机市场前三的阵营。
02、华为与小米的第二战场,AIoT市场硝烟弥漫
当然,小米和华为在手机市场的局面逆转,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的竞争就此结束。在手机市场跌宕起伏的背后,他们正在围绕AIoT家庭生态展开新一轮的竞争。
整体来看,小米和华为进入物联网市场的时间差不多,都在2014年左右推出了相关的硬件产品。现阶段小米和华为的竞争重点主要集中在三个细分领域,一个是可穿戴设备,一个是可穿戴设备。一是智能家居设备,三是物联网生态。
1、可穿戴设备:小米低价策略优势,2020年Q4华为超越小米
可穿戴设备主要包括三大类:智能手表、手环和TWS耳机。
华为进入可穿戴设备三大品类时,领先小米一步。2014年初的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华为发布了首款智能手环产品华为荣耀手环,同年7月小米推出了首款小米手环。次年,华为也抢先发布了首款智能手表产品,比小米智能手表的推出早了四年。
直到2019年,双方将更多地关注智能手表上的可穿戴设备。同年,他们推出了三款智能手表,瞄准成人和儿童手表市场,进一步聚焦心脏健康问题,加入语音助手、家居设备等交互控制。
华为手表(左)与小米手表(右)对比
另一方面,随着TWS耳机市场的爆发,小米和华为也争相抢先入局。2018年3月,华为率先发布了首款耳机,支持双击触控和通话降噪,售价799元。
8个月后小米首款TWS耳机青春版发布,支持蓝牙5.0和小爱同学。虽然小米的发布节奏比华为慢了几拍,功能和定位也有所不同,但小米凭借199元的低价策略迅速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给华为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整体来看,华为的可穿戴产品大多定位于高端市场,技术实力雄厚,尤其是具备自主研发芯片的能力,推出了可穿戴芯片麒麟A1。正朝着更专业的方向发展,与国内知名机构和医院合作。
小米主打低价策略,主攻低端市场。2018年以来,其年度市场占有率一直稳居国内可穿戴设备市场第一,全球市场前三。
相比之下,华为在国内的可穿戴设备市场份额被小米压倒,在国外市场也不如苹果和三星,但到了2020年,事情就会开始逆转。
2020年第四季度,华为以22.3%的市场份额超越小米冲上国内市场第一,并以9.8%的年度市场份额超越三星,挤进全球前三,仅次于给苹果和小米。
2017-2020年华为、小米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变化(数据来源:IDC)
2、智能家居设备:智能电视争蛋糕,2020年产品将被“轰炸”
华为和小米在智能家居市场的竞争更加精彩。从硬件来看,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主要有两种产品形态,一种是智能音箱,一种是智能电视。华为和小米都有布局。
其中,在智能音箱方面,自2018年以来,国内智能音箱市场一直被阿里巴巴天猫精灵、百度小度音箱、小米小爱同学三大巨头垄断。事实上,华为今年还推出了华为AI音箱。,但其在市场上的存在感很低,基本很难有机会撼动小米的地位。
在智能电视方面,小米也比华为有着更早的市场布局和丰富的经验。前者早在2013年就推出了首款智能电视产品,与乐视在互联网电视时代上演了一场精彩的较量。小米积累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然而,每个人都想在智能家居市场上分一杯羹。2019年,华为一方面高调表态“华为不做电视”,另一方面表示要做比智能电视更智能的产品——智慧屏。
随后,荣耀与华为相继推出多款搭载鸿蒙OS和自研芯片的智慧屏,并提出“1+8+N”全场景应用战略,拓展此类电视大屏,堪称新概念,从家到办公室。、工厂、教室等更多场景。
2020年华为、小米分别发布电视新品
事实上,无论是小米还是华为,都在2020年推出了多款吸睛的创新电视产品。
其中,基于电视高端化、大屏化、国际化战略,小米在小米十周年发布会上推出了高端旗舰产品小米电视大师系列,其中包括全球首款量产透明电视——小米透明电视。82英寸的小米电视大师至尊纪念版也同时发布。
除了上半年发布了华为智慧屏X65,华为还在年底发布了智慧屏S系列六款产品,推出鸿蒙OS 2.0,并提出了“常用、始终”的理念。新”面向年轻消费者,从智能交互到多屏体验,从物联网控制到影音娱乐,突破软硬件升级的局限。
不过,华为并未在2020年财报中披露与智慧屏相关的市场数据,而小米则在2020年财报中提到,小米智能电视全球市场出货量为1200万台,相比2019年的1280万台略有下滑。主要受疫情影响,主要元器件供应紧张。
3、IoT生态:小米8年打造生态链“帝国”,华为开启全屋智能新竞争
小米和华为在IoT生态上的努力,归根结底还是在为智能家居市场打基础。
然而智能家居设备,他们对物联网生态的方法略有不同。它们不像手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设备市场那样激进。而是各走各的物联网生态之路。创造错位竞争。
一方面,小米从2013年开始通过投资逐步构建小米生态链版图,涵盖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AR/VR、手机周边、出行等领域。在小米投资的公司中,有四家公司成功IPO上市,分别是华米科技、云米科技、石头科技和九号公司。
直到现在,小米的生态链投资版图还在加速扩张。截至2020年12月31日,小米累计投资生态链企业310多家,账面总值480亿元,同比增长60.1%。
除了生态链投资布局,小米还在线下建立了名为“小米之家”的直营零售体验店。笔记本、家电、智能硬件等产品的游戏体验和技术服务。
面对火热的全屋智能赛道,小米也不得不加快布局。今年2月,小米集团中国区总裁、红米品牌总经理卢伟冰在社交平台上透露:“今年我们将主打全屋智能,未来大家会在小米的手机中逐步体验。”家。”
另一方面,华为的IoT生态布局也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升级。2019年7月,余承东正式将华为IoT生态战略升级为全场景智能战略,逐步围绕HiAI、两大开放平台、三层结构化产品构建丰富的智能家居生态。
其中,“1+8+N”战略是华为智慧屏战略的核心。“1”指手机主入口,“8”指平板、PC、手表、耳机8大业务,“N”指向移动办公、智能家居等领域延伸的丰富服务、运动与健康、视听娱乐。
但华为发现,当前智能家居行业仍存在智能碎片化严重、产品单一、系统智能可用性差、连接不稳定、成本高等问题。
因此,华为将重点发展网络下层的智能家居,将在2020年底推出全屋智能ALL IN ONE解决方案,包括1主机、2网络、N件硬件。通过网络集成和设备集成,实现全屋智能硬件与声、水、光、电等系统的智能互联与协同。
紧接着,2021年4月8日,华为将全屋智能ALL IN ONE解决方案细化为“1+2+N”全屋智能解决方案,并推出基于该解决方案的打包式全屋智能设计服务, 100平米左右的3房2厅户型99999起。
其中“1”为智能中脑,即华为新推出的全屋智能主机,搭载鸿蒙OS,可感知并动态预测全屋环境、用户行为和家居设备。同时,用户还可以通过这个中央控制系统对全屋设备进行管理。
目前,大部分传统的家庭网络设备都非常复杂,要么是普通家庭传统的弱电箱,要么是高档住宅的家庭机房。
作为智能家居行业的重大创新,华为全屋智能主机具有高度集成、模块化、智能化、可扩展性等特点。它可以将 PLC(电力线通信网络)和 Wi-Fi 网络集成到一个嵌入式机箱中。这样大大降低了部署成本和管道成本,实现了设备的统一管理。
华为全屋智能主机的出现,也将重构整个智能家居网络,推动行业沿着降本增效的道路发展。这也是华为IoT生态相对于小米最大的差异化优势。
03、瞄准车联网赛道一个接一个,昔日对手或争相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AIoT的争夺战中,车联网也成为了华为和小米的新发力点,不过在这一领域,这两个昔日的对手未来或将达成合作关系。
主要原因是他们进入市场的角色不同。小米想造车,而华为想做汽车的“使能者”。
今年3月初,小米集团官方宣布正式获批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项目立项。首期投资100亿元,成立智能电动汽车公司。预计未来10年投资将达到100亿美元(约合656亿元人民币)。雷军将担任新公司的CEO。
在当天的小米发布会上,雷军还激动地提到,造车将是他人生最后的大工程,他会为小米的造车拼尽全力。
早在2013年,华为就宣布进军车联网领域,推出车载通信模块,并宣布每年投入数亿元研发。
同时,针对智能汽车研发成本高的问题,华为云还为车企提供一整套涵盖汽车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的解决方案,实现业务创新。和产品研发成本的降低和增加。影响。
也是因为两家公司在车联网赛道布局的切入点不同。他们之间的关系与其说是竞争关系,不如说是互补关系。
整体来看,除了具有合作潜力的车联网市场,华为和小米在AIoT领域的竞争已经进入冲刺关键期。
华为云车联网服务架构
04.结语:市场形势变幻莫测,良性竞争合作共赢发展
华为和小米之间的竞争,已经从手机市场的跌宕起伏,发展到AIoT市场的一战一触即发。从两大巨头8年的较量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他们在时代变迁和市场变化下的成长轨迹,也看到了我国科技产业成熟发展的一个缩影。
他们既是商业对手,也是中国科技产业走出去的企业代表。尤其是在全球科技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只有形成良性的竞争与合作发展,在不断实现技术创新的同时,注重用户体验,以人为本,我国科技企业才能推动国内科技产业走向世界舞台。更高,走得更远,拥有更多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