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为在其全屋智能及智能芯片发布会上推出了All in One全屋智能解决方案,再次点燃了市场用户对“全屋智能”时代到来的热情和期待。
作为智能家居发展的最终形态,从智能单品到各大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的加持,全屋智能成为各大企业争相布局的领域。
智能家居也可以称为智能家居。 它以住宅建筑为基础,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使家庭设备实现集中管理、远程控制、互联互通、自主学习。 管理、安防、信息交流、消费服务、视听娱乐、家居生活有机结合,营造便捷、舒适、健康、安全、环保的家庭生活环境。
可以说,在5G时代,随着物联网(LOT)等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日发布的《物联网白皮书(2020)》显示,未来物联网连接数结构将发生变化。
以智能锁、智能音箱为代表的智能家居产品连接数将达到43%。 目前家居智能,传统家电厂商、互联网巨头、手机厂商和网络运营商纷纷入局,争夺智能家居的入口。 值得一提的是,在巨头积极布局的背后家居智能,智能家居也在从“单品智能”向“全屋智能”演进。
那么,目前,国内的智能家居处于什么阶段呢? 未来随着相应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将迎来怎样的发展趋势?
巨头频频入局智能家居领域,政策支持推动行业发展
基于广阔的市场空间,5G、LOT、AI等技术的快速迭代,新基建的政策红利和新消费场景的需求,智能家居行业正在加速发展。 国内各家巨头企业也纷纷涌入这条赛道。
除了华为,海尔也相继在北京和青岛开设了三翼体验店。 三翼鸟提供阳台、厨房、卫生间、全屋空气、全屋水、视听等全场景生态解决方案。
魅族也在近期发布了一系列智能家居新品,并宣布将在照明、安防、控制三大领域为用户打造智能家居奠定基础。 显然巨头们不想错过这条赛道。
除了巨头争先恐后,另一方面,政策支持智能家居行业发展的用意也很明显。 如《智能家居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公告号,自5月1日起施行。
得益于5G、AI等领域的发展,也为智能家居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相信未来几年,智能家居行业也将迎来发展期。
智能家居有哪些难点?
全屋智能化是未来智能家居发展的必然趋势。 尽管智能家居市场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但距离真正落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先是技术难度。 物联网、云计算、边缘计算和人工智能是智能家居领域的四大关键技术。 智能家居的完善离不开科技的飞速发展。 5G将使物联网应用更加成熟,智能物品实时在线,云计算存储和处理大量信息,边缘计算让反馈更及时,终端人工智能让服务更贴心,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使系统更具扩展性。
随着以上四大关键技术的发展,相应地,智能家居也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时期。 目前,我国的科技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次,安全也是一个大问题,连接设备的涌入威胁着系统并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智能家居的安全问题是一个系统问题,需要技术、管理、法律法规等多方协调,才能保证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智能家居的发展还不成熟。
最后,智能家居目前处于产业发展的早期阶段。 智能家居企业更注重智能单品的市场占有率和核心领导力,更注重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 产品兼容性差,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标准缺失。 比如小米的智能家居可能很难兼容其他品牌,行业内也没有统一的标准,这也是智能家居发展的一大难点。
综上所述,未来智能家居仍有无限潜力。 跨界合作、生态演进、泛智能突破将不断上演,智能家居产业链上中下游不断优化。 相信未来智能家居会有更多的机会。 很多机会值得期待。
“目前,大部分智能家居都是以智能单品为核心、系统简单、场景初级的单点智能为主,连接多以‘点控点’为主,缺乏系统级的场景联动。” 今年3月,华为执行董事、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发布了华为新一代全屋智能解决方案。 在发布过程中,他对单品智能家居进行了无情的“炮轰”。
华为发布的系统号称实现了“空间交互的创新体验”,不仅包括全屋智能主机、智能中控屏等硬件,还包括App等软件,典型户型为80平米( 2房1厅) ) 成交价39999元。
与华为“高举高打”类似的,还有最近大力发力高端市场的云米。 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云米先后推出了6万-8万元、20万元,甚至包括125款产品在内的总价30万元的全屋智能产品套装(含电器)。 这些功能多样、价格不菲的全屋智能解决方案,成为厂商占领市场制高点的重要基础。
不过,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此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目前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在中国还处于发展初期家居智能,市场渗透率还比较低。
更重要的是,这些大而全的全屋智能解决方案需要在装修时部署,目前只吸引有新装修需求和预算充足的用户。 对于无意进行新装修,只想尝试新鲜事物的用户来说,这种方案有点“动手”,尤其是住在一二线城市租房的用户。 “智能”是他们接触智能家居的主要方式。
张琳(化名)用一个灯泡开始了他的智能家居之旅。 在家居店买落地灯时,他没有注意到灯泡需要单独购买。 在网上买灯泡时,张林看到同规格的智能灯泡比普通灯泡贵不了多少,就把智能灯泡加入了购物车。 安装后,只需几个简单的步骤,即可通过手机APP控制灯的开关、亮度甚至色温,这让张林第一次体验到了“智能”的乐趣。
随后,他陆续购买了智能音箱,以及越来越多的智能家居产品。 智能音箱是“单点智能”的重要切入点,让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控制家中的智能家电。 小米、小度、阿里巴巴等公司推出了多款智能音箱家居智能,越来越多的智能家居产品接入。
以小米为例,根据2021年财报,其智能语音助手小爱同学的月活跃用户数已达1.07亿,接入AIoT平台的设备数已达4.34亿,用户数5台以上AIoT设备达到880万台,同比增长超过40%。
久而久之,张林家里的智能家居设备已经远远不止五台了。 但随着设备数量的增多,他也感受到了设备一台一台连接起来的麻烦,“顶层设计”的缺失导致连接问题频发,智能化水平低下。 他对全屋的智能解决方案产生了兴趣,但对于后者的省心和智能程度,张琳并没有直观的感受。
与“单品智能”不同,提供全屋智能的厂商高度依赖线下渠道,让潜在客户感受到系统的差异化。 余承东在发布会上表示,华为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长沙等40多个城市开设了60多家华为全屋智能授权体验店,今年将完成500家门店覆盖。
“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双重提升和智能家居市场的认知,全屋智能解决方案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IDC在报告中写道,“从产品、渠道和用户三个方面,DIY市场形成有益补充,推动智能家居市场发展。”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许诺
编辑李峥
校对刘宝庆
封面IC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