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9:00,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新闻联播播放了一段人工智能语音播报的信息,这是上海广播在媒体整合转型过程中的又一新探索。
据了解,在本届上海广播节中国好声音大会上,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与科大讯飞就人工智能与广电媒体的融合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达成了诸多共识。此次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契机,强强联手,从11月5日起,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为进博会打造的“金宝FM”将于每天上午9:00至16:00举行。日。人工智能语音播报最新进博会资讯3分钟,观众可通过FM90.9或 FM和阿基米德客户端收听。
2016年3月,击败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
自从团队研发的人工智能击败了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之后,“人工智能”这个词开始在互联网上流传开来,人工智能是目前科技界最热门的领域。
在人工智能的背景下,随着语音交互等技术的不断成熟,服务机器人也开始加快融入各行各业的步伐。
机器生产主要是淘汰大量体力劳动岗位,人工智能将主要替代脑力劳动岗位。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出,2010 年美国存在的所有工作岗位中,有 50% 将在未来 10 到 20 年内被人工智能或机器人所取代,主要是白领工作。
会计、医生、律师现在被认为是智能革命中的高风险行业,那么播音员和主持人会被取代吗?
对于智能语音系统来说,只要有足够多的语音数据给人工智能智能广播系统,他就能学会系统的语言表达方式。比如让人工智能听康辉过去所有的广播,只要数据量足够,他就能完全掌握康辉语言表达的特点。以后如果给它发新闻,可以用康辉的声音和语流来表达。 .
这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类似的产品已经开发出来了。比如高德地图的导航功能——很多人都用过。导航语音可以选择林志玲(其实是郭德纲等很多明星)的声音。这些声音的内容其实就是科大讯飞(国产智能语音)。科技公司)利用志玲姐姐声音的大数据。
在真实的广播和主持领域,人工智能的使用不仅限于智能语音系统。早在2015年,东方卫视就在《守望东方》节目中推出了“微软小冰”作为天气播报员。微软小冰集成了三套智能系统,一套是智能语音系统,其声音的自然度达到4.32分,是当时业界最接近人声的(人声是< @4.76分,满分5分第二个是基于智能云和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技术,对天气预报和结构化天气大数据进行深度学习,与直播互动完成播出;三是使用微软的“情感计算”框架,可以对天气数据进行即时评论。
微软小冰在东方卫视《守望东方》节目播出
此外,2016年4月,公司旗下三宝机器人开始正式加盟并主持央视第一期《生活圈》栏目,以艺名“小泉”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电视剧观感。以创意新颖的主持形式面向全国电视观众。经验。
单纯看稿子的简单劳动是最容易替代的智能广播系统,稍有难度的直播和主持工作如果资料收集和积累足够,其实也不难替代。今天的新闻机器人可以独立产生大量的基础新闻,效率远超人类。
例如,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地震发生后仅25秒,全国人民就收到了由“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自动编发的540字详细新闻稿,4张图片。
《纽约时报》曾经把机器人写的新闻和记者写的新闻放在一起,供大家识别。结果,超过 90% 的人无法识别哪一个是机器人的作品。将这样的系统与智能语音系统连接起来可以减少很多工作。
您可能会发现“声音”一直被强调,但实际上,播音员和主持人仍然需要出现在镜头中。这会不会成为广播和主持专业化的障碍?智能视频技术也只需要足够的数据就能以完美的图像显示人。再加上全息投影技术,这样的“智能主机”甚至可以现场托管。
2010年,日本虚拟歌手“初音未来”举办全息投影演唱会。当时,2500张演唱会门票瞬间售罄,演唱会当晚有3万多名忠实粉丝通过付费网络直播观看了整场演唱会。这也解决了我们的另一个问题——虚拟人物也可以和真人一样具有品牌效应。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开发一款深受观众喜爱的“智能主机”和“智能主机”是非常可行的。
小编看到这里开始担心丢了工作,但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播音员和主持人都会被淘汰。
首先,顶级播音员和主持人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因为他们的语音和视频数据是人工智能学习的源泉。没有它们,人工智能将停止学习,无法取得进步。
还有一个类别,也涵盖了更广泛的范围,就是在工作中需要充分调动人类意识系统智能的播音员和主持人。人类意识系统的智能逻辑与弱人工智能完全不同,不可替代。
比如采访、综艺中的互动等等,这些东西的目标极难抽象成概念,而且情况极其复杂多变,很难通过数据来学习,弱智能系统会出现在这样的工作中。僵硬而笨拙。这就是有意识的智能可以展示其优势的地方,也许这就是未来人类播音员和主持人所必需的核心竞争力。
在更多的情况下,人工智能和人类不是相互替代,而是协同互补。人工智能或许无法消灭主播行业,但一定是我们可以掌握的先进武器。
图文一体化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