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智能家电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提升了用户体验,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 让我们仔细看看智能家电。 国家标准GB/T 28219-2018《智能家电通用技术条件》给出明确定义:智能家电是应用智能技术或具有智能能力/功能的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 常见的智能家电包括智能洗衣机、智能冰箱、智能热水器、智能空调、智能马桶、智能扫地机、智能拖地机、智能电视等。一般来说,智能家电可以通过语音实现人机交互识别、App远程控制等技术,实现更好的操控体验,提升使用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01 智能家电安全可能存在的问题
电气安全:与传统的非智能家电一样,智能家电首先要满足电气安全,即满足.1《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和相应的专用标准的要求。 例如:对接触带电部件的防护、发热、漏电流和电气强度、机械强度、耐热和耐热、软件评估等安全要求。电气安全要求是智能家电最基本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智能家电引入了可编程电子系统,因此需要对设备的软件系统安全性进行评估,并增加避免软件系统故障/错误的措施,从而避免软件出现系统故障。
电磁兼容性:随着智能家电引入更多的电子电路和控制系统,这些都是潜在的电磁干扰源。 如果设计和制造过程中不重视和考虑电磁兼容的要求,则更容易造成电磁兼容不合格。 问题。 电磁兼容需要符合标准。 1《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类似电器的电磁兼容要求第1部分发射》和.2《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类似电器的电磁兼容要求第2部分抗扰度》,主要包括:骚扰电压、骚扰功率、辐射骚扰、静电放电、浪涌等项目。
信息安全:设备的功能安全主要依赖于设备本身,信息安全需要依赖所有参与网络通信的实体,包括用户、各种设备(如智能家电、手机APP)、服务平台等.,如下图所示。 信息安全主要涉及数据隐私问题、数据完整性破坏、重放攻击等。
智能家电控制系统拓扑图
① 数据隐私问题
无论是智能音箱、手机终端,还是语音在线控制的家电产品,大部分设备都会接收到用户的提问或指令,并上传到厂商自有的云服务平台进行关键技术处理(识别、转换等)。 ),这意味着用户在语音交互过程中的大部分隐私数据将由制造商存储智能家电,尽管这种存储可能是暂时的。 但由于智能家电、App、云平台之间采用明文传输数据或弱加密方式,有可能通过网络监听等方式拦截网络传输信息,导致数据泄露,包括身份认证数据和网络通信过程数据。 等待。
② 数据完整性破坏
智能家电、App、云平台之间传输的数据缺乏数据完整性验证机制,攻击者可以对传输的数据进行未授权的篡改、删除、乱序等操作。 例如智能家电,修改命令中的设置数据,将“关机”改为“启动”,或将“150℃”改为“200℃”,但这种操作可能会在智能家电的后续操作中造成安全隐患,比如用户以为是“关”但实际上一直处于“开”状态,或者负载过热。
③ 重放攻击
智能家电、APP、云平台之间的通信缺乏抗重放机制。 攻击者可以通过重放通信数据获取操作权限或伪造虚假控制指令。 例如,通过重放监听得到的认证数据绕过身份认证机制,或者不断重放“开机”指令,使智能家电无法“关机”,一直处于开机状态。 对于智能插座产品,如果连接的负载类型不明确,或者负载不能独立控制和保护,则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02智能家电选购建议
对于智能家电,大部分消费者还缺乏购买经验,该如何选择呢?
(1)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
每个家庭对智能生活都有不同的要求。 智能家电具有个性,可以任意组合,满足不同人群的智能化需求。 首先,你要清楚自己的需求,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定制最适合自己的智能家电和智能家电系统。 选择操作简单、功能合适的即可。 如果刻意追求一些不实用的功能,操作起来又麻烦又复杂,不仅会花更多的钱,还会影响使用的心情。
(2)选择正规品牌
应在正规的大型连锁店、大卖场、电器店或大型电商平台购买。 在品牌选择上,国内外知名品牌厂商的产品在出厂前一般都会进行全面的功能和安全测试,并且都经过产品认证,更有保障。 建议消费者优先选择。
(3) 产品兼容性和扩展性
智能家电属于高端智能产品。 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现在的产品更新换代非常频繁。 为了让消费者更好地享受智能家电带来的舒适生活,建议消费者必购产品。 还要注意技术更新、产品兼容性和扩展性。
广州海关技术中心电气安全检测研究所是获得IECEE-CB、ISO/和17043认可资质的技术机构。 可为政府部门、企业和消费者提供电子电器产品的安全、性能、电磁兼容等检测技术服务。 以及质量安全风险评估。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不断追求,家电市场正进入消费升级的新阶段,越来越多的新兴品类进入人们的生活。 新品类催生新需求,智能家居在智能化、人性化方面的突破引起了追求品质的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催生了新一代的需求。
近两年,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国民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智能家居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进入智能化发展的轨道。快速发展。 经历了自动化、单品智能化、物联家居场景三个阶段,正进入全屋智能探索期。
相关数据显示,到2022年,家用智能家电增速将超过30%,以智能锁、智能音箱等智能家居产品为代表的连接数将达到43%。 智能照明的增速将超过90%,整体增速非常快。 与此同时,随着众多行业巨头发布智能家居战略、布局产品生态,智能家电成为最热门的领域之一。
目前,传统家电厂商、互联网巨头、手机厂商和网络运营商纷纷入局,角逐智能家居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在巨头积极布局的背后,智能家居也在从“单品智能”向“全屋智能”发展。
智能家居面临的发展困境
尽管智能家居市场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但距离真正落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智能家居的发展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首先是技术难度。 物联网、云计算、边缘计算和人工智能是智能家居领域的四大关键技术。 智能家居的进步离不开科技的飞速发展。 5G将使物联网应用更加成熟,让智能物品实时在线,通过云计算存储和处理大量信息,通过边缘计算让反馈更及时,通过终端人工智能让服务更贴心、更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使系统更具可扩展性。
其次,安全也是一个大问题。 连接设备涌入房屋会对系统构成威胁,并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智能家居的安全问题是一个系统性问题,需要技术、管理、法律法规等多方协调,才能保障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智能家居的发展还不成熟。
最后,目前智能家居处于产业发展初期。 智能家居企业更加注重智能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核心领导力,更多地贯彻自己的技术标准。 产品兼容性差,缺乏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的标准。
综上所述,未来智能家居仍有无限潜力。 跨界合作、生态进化、泛智能突破将持续进行。 智能家居产业链上、中、下游将持续优化。 相信未来智能家居会越来越多,很多机会值得期待。
智能家居未来发展趋势
全屋智能化是未来智能家居发展的必然趋势。 智能家居生态平台将逐步与底层系统统一:多设备互联是实现全屋智能化的基础,而目前智能家居品牌之间的碎片化,大大降低了消费体验,限制了消费体验。
设备之间的感应连接严重阻碍了在整个家庭中实现智能化。 因此,当务之急是统一各种平台和生态系统的协议和标准,以实现多设备协作,从而使消费者的应用体验可以跨多个设备无缝迁移和连接。
到2022年,24%的智能家居设备将配备视觉或传感器交互功能。 视觉和传感器交互技术的改进将进一步促进智能家居设备中移动产品的开发。 数据隐私和安全将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家庭场景不同于办公、安防、医疗等领域。 它非常私密,但也是端点最多、最容易受到攻击的场景。
因此,对数据处理本地化的需求逐渐增加。 智能家居将从“智能通用”向“定制服务”演进:在科技引领的消费变革体制下,单一基于互联网的智能产品将无法满足消费者智能化、精细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精准瞄准用户需求,深挖产品品质、技术含量、用户匹配和个性化服务,是智能家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未来智能家居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
IT厂商与传统家电厂商的合作正在加深:家电厂商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服务体验和品牌影响力已经超过了大部分IT厂商的能力。 一方面,在智能时代,传统家电厂商开始转型。 另一方面智能家居产品,交互终端是IT厂商发力的重点,也是家电企业的“软肋”。 因此,两者的合作可以让家电与用户交互紧密串联智能家居产品,从而实现场景化智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