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依赖“数据”开展业务,这使得中小企业的数据中心数量不断增加。 特别是今年两届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 计划推动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深刻影响我们的生产模式。 相信国家很快就会迎来新一轮的数据中心建设热潮。 但整体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管理还是建设理念都不能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 因此,“绿色、节能、高效”的下一代数据中心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数据中心的IT层面,康普作为全球领先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专家,一直致力于数据中心的整体规划和建设,帮助企业改善能耗和业务灵活性。 对此,IT168采访了康普大中华区销售副总裁陈岚女士,分享对互联网+时代数据中心的解读。
数据中心扩容按需部署成趋势
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和数据本身的爆发式增长,数据中心进入大爆发时代。 据调查,过去6年,中国IDC市场复合增长率达到38.6%,其中2014年规模达到372.2亿元,同比增长41.8%,显示整个市场都处于高速增长期。
陈兰女士认为,无论是企业自建的EDC还是传统的IDC,其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快速增长的市场确实带来了新的挑战。 然而,变化往往赶不上计划,尤其是企业自建数据中心。 如果不考虑未来几年的规划,缺乏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将不利于后续的业务发展。 因此,高扩展性和可升级性是未来数据中心建设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
为解决数据中心扩容面临的快速部署需求,康普提出了按需部署的概念。 推出DCoD模块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目前,DCoD按需部署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有四种规格,一机柜、两机柜、五机柜和十机柜。 通过标准化的组合方式,让用户可以在不同时期按需建设数据中心,减少后期的扩容周期。 即使是像IDC这样的第三方业主,DCoD的模块化功能也能大大提高国内IDC机房的灵活性。
合理布局和规模推进绿色节能落地
数据中心在快速扩张的同时,也凸显出一系列环保节能问题。 据统计,数据中心的电力成本长期占整体运营成本的60%以上,尤其是中小型数据中心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导致整个数据中心的PUE居高不下。整体数据中心。 如何减少数据中心的供电、制冷和照明是关键 必不可少的。 目前市场普遍认为,提高热密度可以有效解决数据中心的能耗问题。 康普DCoD模块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另一个特点是专为高热密度设计。 目前,国内数据中心单机柜平均功率密度为3.7KW,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 但是,康普的模块化解决方案可以做到 单个机架的热密度达到 32KW。 通过提高电力密度和利用效率,数据中心的PUE值可降至1.03-1.06,几乎没有电力损耗。
陈兰女士强调,康普DCoD按需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节能环保性能还归功于其特殊的冷却方式——Free(自然冷却),即利用外部环境的制冷量作为尽可能不打开压缩机电子配线架,只需要风。 当自然冷却不足时,还可以采用液冷技术,借助水快速带走热量,整个冷却系统还设计了循环系统电子配线架,让循环的冷热气体混合,促进数据中心的绿色性通过不同的技术节能落地。
智能预警提升数据安全可靠性
随着数据规模的扩大,高稳定性成为数据中心的必备条件。 试想上半年发生的携程宕机和支付宝事件,将数据中心的安全性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尤其是关系到民生和公共事业的数据中心,一旦出现故障,可能会影响社会稳定。
对此,陈兰女士认为,数据中心结构复杂,网络环境多变。 即使是T4级别的数据中心,年允许故障时间也高达26分钟,企业无法保证无故障运行。 关键是如何快速发现故障,将企业的恢复时间目标(RTO)和恢复点目标(RPO)保持在一个良好的水平。 所以康普一直非常重视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建设。 这就像修路一样。 如果你的路修得不好,就不能开汽车。 要实现基础设施的稳定,除了选择性能优异的产品外,还需要使用智能化的工具进行管理,减少停机时间,也就是说智能化是必不可少的。 建数据中心的预算不够,但以后又想变聪明怎么办? 康普还提供可无缝升级的电子配线架。 用户在建设初期预算没有到位时,可以使用此类配线架。 , 加上电子配线架套件,可以根据预算和需求在没有电源的情况下快速升级。 同时,电子配线架还可以配备管理器。 每个网络节点都是一个智能终端。 一旦发生故障,可以快速定位,从而提高数据中心运维的安全性。
物联网+打造网格化智能楼宇
综合布线一词起源于1990年代,希望用布线系统代替所有的基础设施。 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综合布线不仅可以实现供电,还可以连接传感器实现无缝控制,减少人力运维和故障率。
陈兰女士提到,在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市场,除了数据中心,智能楼宇也是康普的重要市场,并一针见血地提出了Grid(UCG Grid)的概念。 通过智能布线,可以将整个建筑网格化,在每个网格区域设置传感器,实现分布式感知、集中管理和建筑策略控制。 康普的智能照明网络解决方案是近年来的一项创新。 它由电压直流LED灯、传感器、网络和控制中心组成。 高密度传感器可以随时采集人的移动、温度、光线等数据。 照明开关,还通过监控人群分布来优化空间,甚至部署入侵检测系统。
另一个优势在于减少智能建筑的能耗,传统照明需要独立的供电系统。 现在一根普通的网线和一个专业的引擎就可以连接LED灯,堪称创新的物联网照明系统。
综合布线创新运维管理成为契机
过去,数据中心侧重于基础设施硬件层面,而忽视了后期运维和管理。 然而,随着云技术的发展,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序之间需要简单快速的动态管理。 因此,业界提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DCIM),可以建立IT设备与基础设施之间的连接,从而帮助企业实现监控、管维一体化和市场变化,给康普带来了新的机遇。
康普的DCIM是一个针对用户需求的开放式企业级DCIM软件平台。 它不仅可以监控单个设备的状态,还可以监控整个数据中心的生态系统。 它还使用交互式 3D 可视化引擎。 用户可以以三维状态查看IT设备和基础设施,将原本错综复杂的网络关系可视化。 最后,陈岚女士指出,康普平台的功能是开放的,第三方可以完全定制软件,为企业带来更多价值。
晶闸管调光LED电源技术是未来LED照明取代白炽灯的重要技术瓶颈。 目前,全球各大半导体厂商和专业电源厂商都在积极投入研发,推出部分专用IC芯片,以满足LED照明的更新换代。 白炽灯泡时代即将到来。
率先推出适用于晶闸管调光的专用LED驱动IC的NXP和IWATT半导体厂商,在该技术领域起到了很好的技术作用。
NXP的芯片型号有:和;
芯片型号为:;
IWATT的芯片型号为:;
应该说,上述厂商的技术思路各有优缺点,但总的原则是:简单、稳定、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技术上主要遵循晶闸管调光器保持导通的原理,然后进行PWM转换,并加入变频控制和QR模式,达到适合人眼的指数调光和高效率的目的。
从技术角度来看,这三大厂商的IC和用于晶闸管调光的LED电源都有其局限性led调光器,事实也证明:通用性差。 对不同类型和国家的晶闸管调光器适应性差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总的来说,IWATT的通用性更好。 采用专用斩波电路,用于晶闸管稳定导通,利用斩波能量,效率最高,但电路复杂度略高; NXP 的应用程序是最简单的,但效率和通用性较低。
对于针对性的应用领域,上面提到的用于LED驱动的可控硅调光电源IC可以有不同的适应性,但你不能认为它有很大的适应性,所以你会失望的。
随着LED产品进入家居照明市场,对驱动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成本
驱动部分的成本应控制在灯泡总成本的15%以下
-热效率
LED驱动器中的功率损耗也会影响整灯的发光效率和可靠性
- 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全面的保护:过温保护、过流保护、短路、开路闭锁
任何情况下的单一故障保护
▪ 尽可能少的组件
- 规格和安全
电磁干扰
功率因数和谐波
隔离和安全
- 调光性能
无视觉闪烁
宽调光范围
直接替代白炽灯,兼容现有调光器:
- 前沿切相调光,后沿切相调光,智能调光;
- LED灯在不能与某些调光器正确匹配时应提供一定的安全保护。
传统调光器用于驱动纯阻性负载led调光器,当连接到容性负载时,调光器可能无法正常工作
- 需要提供阻性或类似阻性负载才能使调光器工作;
-传统调光器的功率比较大,200W-600W。
调光性能
-宽调光范围:1%~100%;
- 无闪烁,柔和的调光曲线。
高可靠性
-低交流峰值电流; 确保SCR的安全运行
- 高效率、低纹波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