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0791-87879191

新闻资讯
产品中心
楼宇自控 智能照明 智能建筑管理 智能传感 智慧物联 智能组态 阀门自控 智慧监管
经典案例
楼宇 工厂 酒店 文博 枢纽 行业
关于我们

康沃思以数字、 物联、 数据、 AI为基础,以自主研发的DDC产品和自主领先的物联网框架,聚焦智能建筑和行业数字化转型,建设物联网基础设施。

0791-87879191

智慧生态这样灌溉农田,这群大学生开发者把“不可能”变成“我能”

时间:2023-04-23

许多产品的创造都是从一个简单的想法开始的,而科学家并不是唯一能够实现自己想法的人。 王安琪,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学生。 大二时,她加入了一个特殊的团队。 她评价自己的团队:“做一些发明创造,希望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做一些可以‘改变’的事情。总之,Make sense。” 他们的团队将目光投向了农业灌溉

在2022科大讯飞全球1024开发者节上,王安琪团队带来的无水灌溉系统让更多人看到了智慧农业的曙光,让农田灌溉更加现代化、智能化。

团队合作,只需要一个新的想法付诸实践

王安琪团队的几名成员住在农村。 他们从小就听大人说过,水是庄稼的血液,是农业的命脉。 王安琪记得小时候经历过一场大旱灾,父母急着从家里打水浇田。 可她也见过大水漫灌,水流湍急,让人心疼。 “我想在农业灌溉方面尝试一些不同的东西。”

起初,该团队致力于节能灌溉设备,使用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涡轮机为装置供电。 设备做出来,得到了很多专业人士的认可。 就在这时智能灌溉,队长提出了“无水源灌溉”的想法。 “无水源灌溉不是没有水,而是不使用常规水源,而是通过收集雾水和雨水来灌溉。” 王安琪说,雨水收集比较简单,难点在于从空气中收集雾水。

收集迷雾,当然不是天方夜谭。 雾也叫隐降水。 收集雾水就是把隐性降水变成显性降水。 “雾滴的直径很小,一般只有1微米到40微米,要找到合适的材料作为介质,让雾滴碰撞后变成水滴,才能收集起来使用。” 其实很早以前,渔民就已经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收集雾水,用渔网收集雾水。 可行后,团队立即行动,查资料、调研、设计,很快就形成了初步模型。 “规划好整体结构,如何组合,有些东西可能还没有实现,但可以先做出来,再慢慢摸索。”

该团队设计了两种东西:直风扇叶片和垂直风扇叶片。 考虑到雾水收集在某些特殊环境下的局限性,开发了不同的扇叶传动结构,力求有效利用风能,实现多场景雾水收集。 没想到在实际测试中收集雾气的效果并不理想,让大家有些萎靡不振。

在不断的试错中,大家振作起来,一起找到了出路。 研究了半天,他们认为问题可能出在设备的涂层上。 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反复实验后,他们最终选择了一种“亲水性微纳米”材料,涂在集雾网上,终于达到了更高的层次。 补雾效率。

团队还创新了雨水收集装置,设计了由六个机械结构组成的“雨水收集器”。 这六个结构或相互“保护”或“配合”完成雨水收集。 其中,球面凸起的多结构过滤网罩更是一大巧思,能有效防止残枝落叶“乱入”造成的管道堵塞。

趋向生态,小团队也有大智慧

智能灌溉_智能灌溉控制器_智能灌溉控制设备

是什么让王安琪和她的伙伴们称为“开发团队”?

出于对“精细灌溉”的探索,他们搭建了“智能检测云平台”,让灌溉有了“眼睛”、“触觉”、“智能大脑”。 “我们在设备上安装了多种传感器,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环境的温度、湿度、降雨量等,数据同步传输到云平台,进行智能分析。如果出现持续高温在降水偏低的情况下,系统会智能分析缺水甚至干旱的可能性,决定是否需要加强灌溉,并发出预警。” 王安琪说道。

团队为灌溉设备配置的喷头是一种可更换的多次灌溉装置。 借助“智慧云”平台,可根据实际环境智能改变灌溉方式,实现灌溉调度或检测。 滴灌形式也可以切换,有顶部滴灌和底部滴灌两种模式。 如果发生火灾,灌溉喷头会“变身”为灭火喷头,向火源喷水。 监控数据全部呈现在终端,通过列表、图形、饼图、柱状图等多种图表统计分析,实现精准可视化管理。 储水箱水量也传输到“云端”,剩余水量、剩余水量、水量预警等一目了然。 风力、风向、风速也在一张地图上“集情报”,为水源采集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这个名为“生态卫士”的云平台,还与林业、气象等部门进行资源共享和交换。 团队不仅关注设备所在的农田和庄园,更希望编织一个生态的“云网”,为“智慧生态”贡献一份青春的力量。经过一年多的迭代,研究无水源智能灌溉设备开发终于完成,1.0版本已经制作完成,经测试,每立方米空气可集水11.5毫升,一天可集水约一升.

“我们会在应用中寻找问题,不断优化和改进设备,希望它能在节能节水方面有所作为,也希望能用在缺水的地方智能灌溉,帮助更多的人解决问题。” 目前,王安琪团队正在推广应用该设备,免费提供给种植大户。 这期间听到了很多质疑的声音,比如集水效率、实用性等等,但他们不会再轻易否定自己,会在这个领域继续探索。

2022年第五届科大讯飞Al开发者大赛将围绕十大新兴产业开设108个竞赛题目,并按照算法、应用、编程大赛、头像评选、辩论赛、创意市场创意大赛等方向设置多个赛道。 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31297支队伍参加比赛。

在今年的比赛中,像王安琪团队这样的年轻开发者不在少数。 哪怕是看似复杂的事情,他们也不怕质疑,带着热爱开发、热爱技术的初心去解决每一个问题。 同时,在涉及工业互联网、元宇宙、未来社区、智慧农业、互联网金融、智能汽车等各个领域都有更多优秀的开发者。 11月17日-20日,1024开发者节,他们将进行巅峰对决,碰撞科技火花,探索人工智能新未来。

在手机上查看城市的空置停车位!

我怎样才能最快到达那里!

未来市民停车时

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移动端解决

13000余个车位连成“一张网”

昨日,记者从越城区建设交通局获悉,越城区投资1130万元启动智能停车引导系统建设。 该系统将全市42个航站楼停车场和13000多个停车位连接成“一张网”,缓解市民停车难,改善城市出行环境。

早在2013年车位引导系统,越城区就在全省率先推出停车诱导系统,将地荡新城10多个地下停车场的3600多个车位引入社会。 对接电子显示屏,实时公布空置车位数量。 2015年,这一方式进一步推广,在越城区一环解放路、中兴路安装了11块电子引导屏,引导市民“按图找位”停车。

此次,越城区的智能停车诱导系统更加智能化。 “我们应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越城区停车资源的数字化和透明化,实时采集和发布路外停车位空置车位总数,并利用手机应用程序和停车引导屏来监控行车人,可以引导人们停车,让司机更方便快捷地找到停车位,减少司机四处寻找停车位造成的交通拥堵。” 该系统承建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绍兴分公司消息称。

越城区建设交通局交通科副科长姜华英介绍,智能停车诱导系统将连接越城区一环路42个主要停车场、13000余个车位、地档业务区、绍兴市人民医院周边。 市民只要在手机上关注公众号(名字还未定,小编一有消息小编会第一时间在这条微博留言),就可以查询附近停车场的停车情况和指导路线。 同时,在城市道路和停车场附近设置一批新型引导屏,发布车位信息。 目前,系统框架搭建已经完成,感应屏也在制作中车位引导系统,计划本月底前投入试运行。

柯桥与上虞齐头并进

柯桥区一期智能停车系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除了设置在主干道和停车场的停车引导屏,医院、商场等停车场的车位信息也被导入“柯桥交警”、“柯桥智慧交通”等公众号,市民可查询车位数量。 二期目前正在建设中,还将设置引导线,引导市民停车。

车位引导系统_重庆车位引导检测系统配件_车位引导施工方案

今年8月,上虞智能停车诱导系统成功上线,通过41个主要区域和路段停车诱导屏实时发布车位信息。 同时,驾车的市民只需打开“上虞好停车”APP,即可实时查询当地17个停车场、39个停车收费路段、共计10000个停车位的信息。

三区智慧停车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后,柯桥区、上虞区车位信息将导入越城区智慧停车系统。

值班小布:徐勤

越牛新闻记者 王小红

绍兴新闻传媒中心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