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0791-87879191

新闻资讯
产品中心
楼宇自控 智能照明 智能建筑管理 智能传感 智慧物联 智能组态 阀门自控 智慧监管
经典案例
楼宇 工厂 酒店 文博 枢纽 行业
关于我们

康沃思以数字、 物联、 数据、 AI为基础,以自主研发的DDC产品和自主领先的物联网框架,聚焦智能建筑和行业数字化转型,建设物联网基础设施。

0791-87879191

解剖智能防盗报警装置!

时间:2023-07-16

射频识别(Radio防盗报警系统,以下简称RFID)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是射频技术与IC卡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 与普通磁卡、IC卡相比,RFID技术具有使用方便、数据交换快捷、维护方便、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特别是解决了无源(卡内无电源)和非接触两大问题。 与磁卡、IC卡等接触式识别技术不同,RFID系统的应答器和读写器之间无需物理接触即可完成识别功能,因此可以实现多目标识别和移动目标识别,因此可以用于更广泛的应用。 场合。 本文介绍的射频识别系统及相应的数据验证算法是射频识别技术在汽车防盗装置中应用的一次成功尝试。

1 射频识别的基本原理

典型的射频识别系统由应答器()、阅读器()组成

呃)以及数据交换和管理系统。 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是:读写器终端连续发出一组固定频率(一般为134.2kHz)的电磁波信号,使得当非接触卡(应答器)芯片中的LC串联谐振时该电路进入读写器读写端的工作区域,其工作频率与读写端发送的信号频率相同,LC谐振电路在电磁波的激励下发生谐振。 谐振导致卡中的电容器充电。 这时,连接到电容器另一端的单向电子泵可以将电容器中的电荷转移到另一个电容器并存储起来。 当累积电荷的电压值达到2V时,该电压即可作为应答器的工作电源。 此时应答器响应阅读器的请求,将信息调制后发送出去,供阅读器解调读取。 应答器中的用于存储其唯一电子标签的ID号(编码长度为64位)和其他用户数据。

2 射频识别汽车防盗报警器的设计

本文开发的射频识别系统采用德州仪器公司的作为读写射频信号的芯片防盗报警系统,并采用该公司的RI-TRP-RR2B(只读型)作为应答器。 本设计中基站芯片与微处理器(MCU)之间的通信只需要两根通用I/0口线,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应答器发射的信号经读写器天线接收并经基站处理后可发送至微处理器的I/O端口。 发送到读写器的是FSK( Shift Keyed)信号,读写器只负责信号的解调,信号的解码由微处理器完成。 微处理器根据输入信号高低电平的持续时间进行译码操作。

2.1 RI-TRP-RR2B射频卡数据存储格式

RI-TRP-RR2B应答器中有14个字节的数据,其存储顺序如表1所示。用户数据区共有10个字节,其中第2至第9字节为用户的64位ID区,第10、11字节为CRC校验码。

2.2 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汽车防盗装置

该系统以ATMEL公司的单片机为核心,其硬件组成如图2所示。系统由射频识别器、外部存储器、语音电路、时钟电路、电源管理电路、看门狗和检测控制电路组成。 该系统兼容性强,可与其他防盗设备配合使用。 是一款高性价比的汽车防盗装置。 防盗报警系统的主要特点如下:

报警防盗系统装配_报警防盗系统怎么关闭_防盗报警系统

(1)普通汽车防盗装置主要采用键盘输入来识别驾驶员身份。 这种方式给行车带来很多不便,并且由于其密码组合有限,更容易被窃取和破译。 利用射频识别技术进行身份识别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车主只需将应答器(32mm)靠近读写器感应线圈(进入约7cm感应范围),瞬间即可完成识别,而密码不适合破译,因此大大提高防盗效果。 如果原应答器丢失,用户只需按“学习”按钮,然后将备用应答器靠近感应天线即可完成ID学习,原ID将自动清除,丢失的应答器将被重新定位。如果转发器发生故障,则备用转发器生效。

(2) 外部存储器采用ATMEL 公司的 串行。 是一款带I2C总线的1k位电可擦存储器,可用于存储主人的ID以及突然断电前单片机的标志信息。 由于它是非易失性存储器,断电后所存储的信息不会丢失。 再次通电后,系统将恢复到断电前的状态,可以有效防止人为损坏汽车电源,提高安全性。

(3)语音电路以集成语音芯片为核心,结合调理和功放电路,可实现多段语音录音和播放,音质良好。 该电路可方便地实现防盗系统的安全提醒和报警功能。

(4)电源管理电路和看门狗电路由完成。 该芯片同时具有电源管理和看门狗功能。 其中,电源管理与单片机软件相结合,可以对突然断电时的数据进行保护,使单片机能够将断电前一刻的状态信息保存到中,以便再次上电时读取。 看门狗电路可以有效地监控单片机,防止汽车上的各种干扰导致单片机陷入死循环,从而提高整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检测控制电路用于检测小车的各种状态信息,供单片机决策和判断。 其中包括车门的检测、电源的检测、刹车信号的检测以及钥匙的检测。 控制电路包括方向灯的控制、电源的控制、中控锁的控制和轮毂锁的控制。

3 射频识别系统软件设计

射频识别系统软件设计的核心是读取并验证射频卡发送的信号。 本系统使用的射频卡是只读卡,因此只需读出其唯一的64位ID,验证后与中存储的ID进行比较即可确定车主的身份。

3.1 读取射频信号

信号的每个字节的格式由 10 位组成。 第 1 位是起始位,固定为 1,最后一位是停止位,固定为 0,第 2 到第 9 位是实际发送的数据(第一个接收的位是 LSB),因为它是负逻辑吗?? 因此,需要对数据进行反转。

射频卡发送的数据采用FSK调制。 运行时,将TXCT 设置为0,延时50ms,然后将TXCT 恢复为1。约3ms 后,SCIO 开始输出数据。 数据的第一个字节是起始字节,总共输出14个字节的数据。

3.2 CRC数据校验算法

防盗报警系统_报警防盗系统装配_报警防盗系统怎么关闭

CRC校验是为了检查信息字段是否正确传输而设置的,它是信息字段的函数。 本文采用16位循环冗余校验码(CRC-CCITT),生成的多项式为:

CRC校验码因其实现简单、准确度高而在通信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采用的CRC-CCITT可以检测所有双误码、奇位误码、突发长度不大于16的突发误码、突发长度为17的突发误码的99.997%以及突发误码的99.998%。 发送长度大于或等于 18 的突发错误。 CRC校验码的运算可以通过移位寄存器和半加器来实现。

(1)首先设置CRC校验码(2字节)初始值为00H、00H

(2) 将所有CRC校验码右移一位,并在A处与待CRC校验数据的第一位进行异或运算。

(3) 经过步骤2的操作后,如果A处的结果为1,则将MSB(bit 15)取反,然后检查MSB是否为1,如果MSB为1,则将相位13和bit 10取反,否则转到步骤4。如果A处的结果为0,则检查MSB是否为1,如果MSB为1,则反转第3位和第10位,如果不是,则转到步骤4。

(4) 检查A是否已经计算了64次,如果没有,则重复步骤2至4。

(5) 重复步骤2~4进行CRC计算,最终得到的值为CRC校验码。

接收端校验的过程实际上是将所有信息码与CRC校验码相加,然后作为一个整体得到CRC校验。 如果最终结果全为零,则说明CRC校验正确,否则说明错误。

应答器信息的读取必须严格按照其计时进行,否则将无法获得所需的正确信息。 限于篇幅,具体过程本文不列出。

4。结论

本文主要介绍射频识别技术应用于汽车防盗系统的方法和实现。 笔者开发的新型汽车防盗装置采用射频识别技术,经过多次调试和试验,其性能不仅稳定,而且安全可靠。 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实践表明,该防盗装置技术先进、实用方便、兼容性好、体积小、功能齐全,是一种理想的汽车防盗系统。

人脸识别进出小区,不再需要携带通行证; 非接触状态下,一口气测体温、开门……为了更好地防控疫情,一年来,不少社区积极探索“立体防控” “人防+技防”的模式,不仅可以减轻“人防”的压力,还可以提高社区的安全性,其中,居民最直观的感受是智能门禁,不少社区大门都配备了智能门禁。不过,近日,有市民向本报反映,一些小区的门禁安装已完成数月,至今尚未投入使用;部分系统可以正常运行,但几乎无人使用。 “这是一个很好的智能门禁,但别沦为鸡肋摆设。”针对市民的担忧和疑惑,记者展开了实地调查。

科旭园社区

为何无人走过智能门禁通道

位于科学院南路的科旭园小区包括951号楼和952号楼两个独立的院落,对应的出入口分别为西1号门和西2号门。 由于部分住宅楼临街,疫情期间,两栋大门之间安装了一排隔离栏杆,并围出一条小路,供两栋楼之间的居民通行。 为了疫情防控,科旭园社区对这两扇大门进行了改造:原来的黑铁栅栏门没有改变,但栅栏门旁边的北墙垛被拆除,利用了宽度较小的空间不到两米,工作人员在这里安装了智能门禁系统。 智能门禁外观与原来的西门一致,也是黑色铁栅栏的风格,但高度比西门略矮。

新安装的智能门禁一侧设有人脸识别摄像头,门内设有开门按钮,门上贴有“进出请关门”的提醒标语。 2月22日下午,记者在采访中体验到了这一点。 人脸识别摄像头工作正常。 当记者靠近屏幕识别框时,显示个人信息读取不成功。 系统自动识别为“陌生人”,并提示联系管理员验证。

附近张贴的相关公告显示,智能门禁已正式上线。 早在今年1月9日,社区就为小区两栋楼的住户集中办理了门禁卡。 居民可携带身份证,物流人员可携带单位证件。 、核酸检测证明、14天行程代码和个人承诺书。 但不少居民反映,一个多月过去了,智能门禁的使用效果并不理想,使用的人很少。

为什么? 原来,由于原来的两座西门没有完全关闭,居民仍然可以通过原来的大门进出,无需“刷脸”,而无需通过智能门禁系统。

记者观察该小区许久,无人通过智能门禁出入。 “麻烦”又“方便”。 无论是居民、快递员还是外卖员,大家都通过原来的大门进出,但配备智能门禁的小大门却“遇冷”。 没有人愿意。 花费更多的时间,经历相对“繁琐”的开门程序。

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该小区的智能门禁确实已投入使用。 至于为何无人通过门禁通道,该工作人员表示,社区将联系物业妥善控制大门的开启,合理引导居民刷卡进出小区。

宝汇园社区

设备已经安装好,还是黑屏

智能门禁_智能门禁系统设计方案_智能门禁app

毗邻南三环的宝汇园小区此前也安装了门禁系统,但显示屏一直黑屏,迟迟没有投入使用,也没有人通知居民何时申请门禁卡。 有居民开始担心:“安装门禁系统是好事,但这么长时间没有动静,会不会成为‘半个’工程呢?”

2月23日,记者来到宝汇园社区南门。 大门西侧为机动车通道,设有停车升降机; 东侧供行人通过。 门开着,外面有摄像装置,但屏幕是黑的。 里面的一个门把手上印有“刷卡区”字样,以及相应的刷卡标识,中间写着“微信扫码开门”。 提示,但屏幕也黑了,进进出出的居民络绎不绝。

不少居民告诉记者,门禁系统已经安装好几个月了,周边几个小区也出现同样的情况,尚未投入使用。 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现在的情况,也没有看到任何说明此事的通知。 大家最担心的就是钱花了智能门禁,最后什么也没做,公共资源白白浪费了。

记者向辖区西洛源街道求证。 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出于疫情防控提高社区安全的需要,在街道的带领下,辖区不少社区都安装了门禁系统,“但并不是说安装后,他们就可以快速投入运行使用。” 该工作人员表示,虽然硬件设施已经安装完毕,但人脸识别、测温等软件设施仍处于调试阶段。 包括施工、安装和调试项目,由于多家第三方公司的参与,调试过程被长期拖延。

“虽然信息采集还没有开始,但我们会在充分尊重居民意愿的前提下,将人脸录入与门禁卡处理结合起来。” 该工作人员表示,他们还在研究如何处理外卖和快递人员的门禁。 健康)状况。 此外,一些社区还有学校等公共场所。 安装访问控制后,如何制定开放策略目前正在讨论和细化。 “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前,门禁系统不会启动。为居民提供翻译和沟通工作。”

魏子坑甲一号院

门安装完毕后,禁止用绳子捆住门

几个月前,丰台区东铁营街道周边多个社区也安装了智能门禁系统。 记者发现,这些门禁系统的运行和使用情况也并不理想。 也没有人使用它。

围子坑A号院是一个老小区,新安装的门禁系统尤为显眼。 然而,人脸识别装置变黑了,对应的门被人为用绳子绑住了。

门上的告示显示,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远程开门并接收通知。 看到记者在看告示,一位老人走到他面前:“没听说要办门禁卡,楼很好,如果办不到就可惜了。” 另一位居民表示,小区虽然有大门,但开了这么多年,人们可以毫无阻碍地出入。 去年,为了防控疫情,小区门口搭起了帐篷,保安人员24小时值班,检查通行证。 从寒冷的冬天到炎热的夏天,安保人员在帐篷里吃住都不容易。 这些辛勤劳作的居民也看在眼里。 后来,帐篷被拆除后,小区门口出现了智能门禁,但一直没有启动。

“对于我们的社区来说,启用智能访问控制可能相当困难。” 困难在哪里? 该居民继续说道,“有了智能门禁,意味着以后社区将实行封闭式管理。小区建了30年,管理粗放,小区没有固定停车位。”院子里,大门无人看管,这里的住户是先来后到的,可以抢到停车位,安装智能门禁后,小区的停车问题可能首当其冲,难以解决。协调一下,车位只有三十多个,谁让谁进,谁就不让进?

马路对面的魏子坑一号院落,以及距其一百多米的魏子坑二号院落,也有这种门禁。 这两个小区的门禁系统都可以正常运行,在人脸识别的同时,还可以显示实时体温。 住户还可以通过拨打房间、拨打手机号码、拨打物业、扫二维码开门等多种方式进入。 记者查询发现,该小区所有房间号均已录入系统。

然而,这些门禁系统并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 由于是开放式小区,大门的建设并不完善,而且新安装的门禁系统“孤零零”地在一旁,显得有些突兀,没有人会通过门禁系统进入小区。 “听说以后门口要装停车杆,门禁可能要等到那时了。”一位居民说。

东铁江营街道回应称,围子坑一号院是老小区。 2020年8月,该社区利用丰台区安装智能门禁的契机,率先安装了行人门禁系统。 但由于该小区无物业管理,大门宽度不足4米,不符合消防安全规定,无法安装车辆出入设施。 为使社区尽快具备物业管理的基本条件,社区物管会将于2020年底牵头引入物业管理公司,探讨物业管理问题,仍在谈判中。 引入物业管理公司后,将尽快对大门进行加宽改造,完善人车分流电子系统。

此外,纬子坑甲一号院、纬子坑二号院也属于老社区。 2020年8月,丰台区为社区安装门禁系统。 但魏子坑一号院的系统尚未投入使用。 在魏子坑二号院的系统中,居民只在刷脸时显示体温和健康码,门无法正常打开。 当地社区已联系人脸识别及门禁安装公司进行调试,预计3月份可正常投入使用。

记者手记

智能门禁还没有完成

随着防疫常态化,各社区门口执勤的“人防”力量逐渐撤出,越来越多的社区转向“技防”方式,通过安装门禁系统来增强安全性、降低人力成本比如人脸识别。 然而,智能设备的推出绝非一劳永逸。 还要求防疫意识和防疫管理“双在线”。

安装智能门禁已成为一种趋势。 这时,管理人员需要尽可能详细地预测安装后可能出现的问题,适应社区的实际情况,让智能设备的应用更具可持续性。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本轮安装智能门禁的人群大多是老旧小区,而且大多只是拆除了一些围墙、围栏后挤出了一小块面积进行安装。

有些社区是“先天不足”的。 没有门卫和保安,外人依然可以随意进出。 仅仅靠一扇小门根本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由于管理原因,闸门车辆进出难以平衡。 与门禁的关系,导致安装的门禁成为了摆设……停车问题、快递送货、外卖送货问题,都是管理者应该考虑的问题。 “技术防御”绝不是简单地安装一个设备就万事大吉了。

记者还了解到,部分小区新安装的门禁系统由于规划的细化尚未立即投入使用,所以等待当然是值得的。 智慧防疫模式不仅需要硬件设施,更需要扎实的设计和运营方案。 充分利用门禁系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如何让他们不被冷落、被忽视,考验管理者的智慧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