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文化和旅游局对农村智能广播“村声”运营维护管理情况进行量化考核打分
农村智慧广播“村声”是基层政务公开的重要平台,让群众足不出户了解各项惠民政策,在重大主题宣传、疫情防控、抢险救灾等方面发挥“最后一公里”作用,保障农村群众基本文化和信息权利智能广播,积极服务乡村振兴。 近日,远安县文化和旅游局对“村声”运营维护管理情况进行量化考核打分,加强对“村声”运营维护责任方的监督管理,确保“村声”运营质量。
“村声”运维管理量化评价评分主要从技术服务方式和要求、服务时间和设备更换要求、设备正常运行等方面进行量化评分,并从量化评分结果中分析运维责任方的缺点和不足,为今后完善“村声”运维管理工作找到努力方向。 检查要求,协调“村声”运维管理,加强系统设备、传输线路、终端的维护管理,确保“村声”终端返修率、上线率不低于90%。 在“村声”运维管理量化考核打分过程中,县文化和旅游局还检查了村(社区)广播室建设及相关管理制度建设,现场指导播音员操作“村声”发射机,临时插入宣传广播,并在“村声”终端收听“村声”播放效果。
下一步,县文化和旅游局将按照正常服务和战时应急的要求,推进信息共享智能广播,协调地方“村声”系统与省级“村声”平台的对接,做好与应急、水利、气象、交通等各类信息源的对接,满足多层次发展的要求。
8月18日,由中建八局主办、中建八局三公司承办的中建八局第十三届科技论坛在古都南京举行。 多位院士专家齐聚一堂,论坛主题为“科技创新助推智慧建设”。 记者从论坛上了解到,南京很多建筑非常“智能”,“低碳建筑”也不少。
“南京明长城的每一块砖都可以追溯到它的来源,砖上刻有工人和施工单位的名字。目前,我们可以追踪从原材料进入到现场使用材料的整个链条,也可以追踪那一车土是哪个单位浇筑的混凝土。” 南京项目负责人邢成告诉记者,此外,目前项目还可以实现“安全帽抓拍”功能。 系统可通过数据算法自动分析捕捉未佩戴安全帽的作业人员,并及时通知相关责任人。 “安全是第一要务,所以我们还和阿里一起设计了VR体验馆,让工人可以体验高处坠落和机械倒塌的感觉。” 邢诚说道。
中午12:00,阳光灿烂。 禄口国际机场T2航站楼内,顶灯自动关闭,显示温度为24℃。 这一切都是计算机“实时感知”,无需人工操作。 这座常年“呼吸”的航站楼在设计和建设之初就走的是绿色、低碳、循环的路线。 投入使用后,一一按照绿色三星运营要求进行了改造。 此外,航站楼内的110个厕所中智能建筑,有55个冲水厕所来自雨水。 雨水系统每天供水40-45吨,全年节水近万吨。 雨水冲完厕所之后,还是有用的。 T2航站楼产生的所有生活污水将流至另一个水库,经过过滤和消毒后,将成为“中水”,用于整个机场的绿化灌溉和道路冲洗。
与江苏大剧院一样,在椭圆形屋顶上设计了太阳能光伏板和太阳能热水集热器,用于应急照明和餐厅的热水需求。 新技术的展示也节省了能源。 该项目在地下车库的部分区域设计了太阳能导光系统,在室外阳光充足的情况下减少地下车库的照明,同时也起到了节约用电的作用。
中建八局总工程师齐立刚表示,智能建造可以促进行业发展。 “能有效缓解当前建筑工人短缺的问题。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一线建筑工人平均年龄偏高,新增人员比例持续下降。用智能施工技术装备替代劳动力,不仅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智能建筑,还能提高工程质量。截至目前,中建八局已成立多家科技企业,其中IABM智能装配式造桥机、自走式高分辨率雷达2.0,新型超低温制冷剂循环冷冻柜正在逐步走向产业化道路。”
中建八局总工程师齐立刚主持论坛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东南大学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王建国,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中欧膜技术研究院院长、国家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北方)主任马军也做了相关报告。 王建国作了《城市建设与建筑设计理性价值的思考》专题报告。 结合江苏园博园、南京牛首山等项目实践,他表示,城市建设需要将科技工具的合理性与生态文化价值观的合理性融为一体,实现“工程造福人类”的超前认识。
中国工程院王建国院士作报告
马军作了《低碳绿色城镇建设需求与绿色发展机遇》专题报告。 他从水资源、进出城乡物资、高能耗、温室气体等方面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介绍了水源保护、源污染控制、污水处理、膜技术、高级氧化技术等生态对策。
当日,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巡视员唐世海,江苏省建筑业协会会长张宁宁,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设计管理部副总经理周鹏华,中建八局副总经理、三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树东出席活动并讲话。 中建八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伟成宣读《智慧建造倡议书》。 他号召中建八局全体科技工作者始终紧跟全球智能建造潮流,始终聚焦行业痛点、难点,始终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大力推广智能建造新技术、新模式。
校对 李海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