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来源 | 科技香菱说()
刚刚结束的AWE上智能监控,各大厂商竞相成功,家电、消费电子、智能家居、智能娱乐、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多个领域的创新成果让人应接不暇。
在众多品类中,搭载诸多黑科技的智能家居产品最为引人注目。 随着智能家居概念的传播,消费者对智能家居系统和智能硬件的接受度越来越高。 家庭安防产品首当其冲,比如家用智能摄像头就成为了今年AWE上品牌竞争的焦点。
家庭智能摄像头需求猛增,如何撬动市场让行业面临困境
智能家居的爆发时间并不短,但由于智能家居不是单一产品,其要素有“硬件+软件+内容+生态”,所以注定了智能家居即使爆发,也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过程,是点到点,从点到面的过程。
这几年,智能音箱、扫地机器人、智能门锁、智能插座等产品如走秀一样走进用户家中。 从目前的市场数据来看,智能摄像头正逐渐崛起,成为智能家居的下一个爆发点。
近日,IDC发布了《2020年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出货量2亿台,同比下降1.9%。
具体到智能单品,如保持良好增速的智能音箱,销量为3676万台,同比下降8.6%,而家庭安防监控设备则实现了28.6%的猛增,成为是少数几个增长率达到 20% 的国家之一。 以上类别。
当然,家庭安防监控设备并不是一个新品类,但市场规模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虽然2020年我国整体安防市场接近万亿元,但家庭安防的市场规模还相去甚远。 远不及金融、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
与国内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美国家。 根据此前发布的《智能家居调查——监控摄像头》数据,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的家庭智能监控摄像头普及率接近33%,即每3个家庭就有一个家庭配备智能监控,智能监控设备已经成为众多智能家居产品中第二受欢迎的存在。
国内方面,截至2018年,家庭监控设备整体渗透率约为10%。 收入方面,行业相关问题也开始暴露,如同质化、价格战等。
一方面,这是家庭监控产品“成熟”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行业正在经历“瓶颈”。 或许也是因为无奈。 市场还没完全开放,大量玩家的到来,让狭窄的道路变得人满为患。 如何突破或者如何进一步开拓市场,成为众多玩家一致的方向。
语音交互、人脸识别、高清预警,智能家居摄像头你还需要什么?
回到智能相机产品本身,功能上其实没有太大的突破空间。 从清晰度到交互方式到人脸识别到智能预警再到无线充电和长续航,功能已经接近“饱和”。 所以我们看到一些品牌开始另辟蹊径智能监控,既然不能向内走,那就向外走。
1、始终满足用户需求的多样性
简单来说,智能摄像头不能再只承担自己的工作,就像原来的智能音箱一样,它不能只是一个“音箱”。
最初,家用摄像头的“工作”是“防盗”,但家庭报警毕竟只是小概率事件,所以行业必须突破安防报警的传统思维。 现在除了防盗之外,用户对它提出了更多细分需求,比如看孩子、看老人、看宠物等。
这是消费者将智能相机作为日常生活一部分的“常态化”的一部分。 当用户对产品有了深入的了解后,产品监控的流畅度和清晰度早已成为基础,“看得见、看得清楚”也早已成为过去。 他们的追求是尽可能的极致。
怎么做? 要满足这些要求,还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眼光”。 不同品牌对于解决视野问题有不同的思路。 比如华为,去年华为开始将手机拍照技术融入到家庭智能摄像头中。 文章让内容更加清晰,这也是华为的优势领域; 而360则采用“物理方法”来解决视野问题。 此前360发布的新品最大亮点就是“无线供电”; 扩大云台活动范围是一种暴力但直接的方法。 与目前市面上的双云台相机相比,垂直视场角大多在90度以内。 360、萤石等产品分别支持最大垂直视野。 为75度,有的产品可以达到95度。 施耐德电气直接把垂直角度做到了150度,这也是一个极限了。 7米红外夜视功能的加持,无疑将大大提升黑暗中的视野。
显然,品牌方也知道,无论用户想做什么,保护视力是前提。
2、“连接”比“连接”更重要
从市场消费需求来看,用户对以家用智能摄像头为代表的智能家居产品的需求已从单一产品智能化升级为全场景互联。
为此,“入场大战”已经打响。 从智能门锁到智能音箱甚至电视、冰箱,都说自己是入口,但事实是一旦离开使用环境,这些产品就会有局限性。 最基本的可视性要求无法满足,并且不能简单地通过在产品中添加摄像头来解决。
从商业模式来看,智能家居产品也从一次性硬件销售拓展到“硬件+云服务”。
作为具有代表性的智能相机,就是如此。 与华为、小米的智能家居生态链相比,它们虽然都具备远程控制的能力,但最大的缺陷就是“隐形”。 您只能在手机上知道设备是否开启。 ,实际情况反馈不清楚。 通过集成智能摄像头,可以实现可视化控制。 例如,施耐德电气的智能云台摄像头支持其Wiser智能家居系统,实现全屋互联。 当犯罪分子非法穿过安装了施耐德电气智能人体传感器的窗户或阳台时,手机APP不仅可以立即向您发送报警信息,还可以自动触发家中的智能云台摄像头自动开启巡航模式,让您的家中智能云台更加智能。最大程度地保护家园。 安全。 用户可以通过APP远程查看和控制家里的智能家居,不仅是“连接”,更是“联动”。
总之,智能家居的延伸还在继续,未来将会与更多的业务结合。 有业内人士提出,“智能摄像头+保险”或许会带来不一样的市场。
三类企业聚焦智能相机背面
如上所述,智能摄像头正在接管智能家居的“联动”。 作为智能家居产品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属性不再单一,这意味着产品背后的市场品牌格局也将随之而来。 种类。
目前智能相机播放器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互联网品牌,如360、华为、小米等; 另一种是单一垂直安防品牌,如海康威视、萤石等; 最后是传统智能家居品牌。 比如施耐德电气。
智能相机产品对于不同阵营的玩家来说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 例如,对于华为和小米来说,智能相机可能只是其众多产品线中的一部分,地位相对边缘。 “存在”在整个产品框架中是最大的。 意义。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 比如360在智能摄像头的野心就比较大。 不过,360的劣势也很明显,那就是缺乏智能家居的整体覆盖,缺乏核心终端。 另外,360自身的流量池也远远落后。 华为、小米靠的是单品的一一叠加。 即使有协同效应,市场也早已没了;
对于海康威视和萤石来说,智能摄像机无疑是核心产品,但它们缺乏“连接性”。 毕竟,目前的智能家居领域已经进入生态阶段。 玩起来很容易。 BAT、华为、海尔、美的、施耐德电气、谷歌、亚马逊等行业巨头不断加码“全屋智能”和“全场景智慧生活”。 需求和生态创造始终疲软,单一产品市场太容易被颠覆,做单一产品的企业无法在智能家居赛道形成竞争力;
对于“全屋智能”玩家来说,智能摄像头被视为他们整个智能家居生态的连接器。 该产品在整个产业链布局中的意义可能不如海康威视和萤石,但其对品牌的实际价值恐怕要高得多。 作为“全屋智能”的代表企业之一,智能摄像头可以说是施耐德电气的“战略杠杆”。 在家居行业中,家居监控产品是优秀的旗手,也是保证整个智能家居系统关联性的核心。
不过,无论品牌方的目的如何,智能相机的持续注入都可以理解为市场对于行业的一致看好。 毕竟,根据IDC《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家庭安防监控将是未来的趋势。 过去4年的快速增长,没有人愿意错过这个智能家居设备市场的新宠。
总结
作为智能家居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摄像头正凭借“形态延伸”和“连接赋能”实现自我突破。 尤其是在具备多元化的功能和使用场景之后,智能摄像头或将重新定义未来全屋智能化发展的新方向。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本内容由【科技翔灵说】原创,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超过】
已经按响了门铃
1钛媒体、品图、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创投、科技网站年度Top 10作者;
虎啸奖评委2名;
3 作者:《新常态下的移动互联网+商机》等畅销书作者;
4 《中国经营报》、《经营》、《商业评论》、《销售与市场》等近十种报刊杂志特约评论员;
5泰坦传媒、36氪、虎嗅、界面、澎湃新闻等近80位专栏作家;
6、“大脑艺术家”(脑匠)概念的创造者,现已演化为“自媒体”,并已成为一个产业;
7 腾讯全媒体学院名誉导师,多家科技情报公司传播顾问。
家庭生活离不开舒适的家居装修环境。 随着房地产项目的不断升级,商品房逐渐从毛坯房发展到精装房、袋装房。 近年来,出现了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与房地产项目的结合,不仅提高了家居装修品质智能家装,赋予商品住宅更多的含金量,同时也带动了消费者对智能家居产品的消费,改善了家居居住环境。 无论是对于房地产开发商、装修承包商、智能家居厂商,还是对于消费者以及后期的物业管理来说,智能家居的推出都是一箭双雕的好事。
随着互联网领域的快速扩张,人们每天面临着不断增长的爆炸性信息容量,对信息的有效筛选已经成为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人们筛选信息的过程中,价值性、娱乐性、简单性成为人们筛选信息的标准。 如果一个项目能够同时具有价值、娱乐性和简单性,那么很难不被人们注意到。 一个配备智能家居的房地产项目同时具备上述特点,因此受到各家企业的关注也就不足为奇了。
作为房产经纪人,我们必须从纯粹的房产提供者转变为房产体验的策划者。 智能家居可实现室内多场景模式更换,为地产项目提供高效的品质体验。 简单易用的家电控制、照明管理、家庭安防、环境监测、智能健康等智能家居解决方案既实用又有趣,能够满足大多数消费者的生活需求。
淮海一城位于淮安市淮海东路,拥有多种房产类型,包括高档住宅、酒店、百货、超市、写字楼、商业步行街等。 面对如此多样的楼盘类型,物联传感为他们设计了不同的个性化智能家居装修解决方案。 例如,在住宅小区,布置环境监测的智能家居设备,及时检测空气中的有害气体、烟雾、可燃气体浓度、环境光强度、噪音分贝等,有效保证家居舒适度环境。 在商业办公等场所,安装无线人流计、车位感知传感器等智能家居产品,分析客流数据、车位数据智能家装,为商业运营提供数据支撑。
智能家居系统可以实现室内家电及家居产品的集成控制和日常管理,满足人们对舒适、便捷、安全的居住环境或商业办公环境的需求。 需求越大,市场就越大。 智能家居市场若要全面释放,仅依靠单一智能家居厂商是行不通的,需要多家企业共同合作开拓市场。 在把握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多方企业共同努力,智能家居的春天才会真正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