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0791-87879191

新闻资讯
产品中心
楼宇自控 智能照明 智能建筑管理 智能传感 智慧物联 智能组态 阀门自控 智慧监管
经典案例
楼宇 工厂 酒店 文博 枢纽 行业
关于我们

康沃思以数字、 物联、 数据、 AI为基础,以自主研发的DDC产品和自主领先的物联网框架,聚焦智能建筑和行业数字化转型,建设物联网基础设施。

0791-87879191

四元数CNC:选择机器视觉光源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时间:2023-08-12

照明系统是机器视觉系统中较为关键的部分之一。 机器视觉光源直接影响图像的质量机器视觉光源,进而影响系统的性能。 它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良好的照明设计可以使我们获得良好的图像,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分辨率并简化软件的计算。 不合适的照明会导致很多问题。

适当的机器视觉光源照明设计可以使图像中的目标信息和背景信息合理分离,可以大大降低图像处理的算法难度,同时提高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反之,如果视觉光源设计不当,就会导致图像处理算法和成像系统的设计事倍功半。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通用的机器视觉照明设备,因此需要针对每种具体情况,设计合适的照明装置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因此机器视觉光源机器视觉光源和光学系统设计的成败是决定系统成败的重要因素。 那么我们在选择机器视觉光源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选择机器视觉光源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1. 寿命

光源用于检测。 为了使图像处理准确,需要连续使用以保持一致性。 视觉系统必须保证长期工作获得稳定一致的图像。

2、对比

对比度对于机器视觉来说非常重要且必要。 机器视觉光源最重要的任务是在被测物体的特征与需要忽略的图像之间产生较大的对比度,从而更容易区分被测物体的特征。

对比度定义为被测物体特征与周围被忽略的图像区域之间的灰度值有足够的差异。 好的光源是保证被测物体的特征从其他背景中脱颖而出。

3. 频谱

光源的颜色和被测物体的表面颜色决定了反射到相机的光能的大小和波长。 白色或其他光谱可能是提取其他颜色特征时更重要的因素。 在分析多色特性时,光源色温的选择是一个重要因素。

4、亮度

选择两种光源时,应选择较亮的一种。 当光源不够亮时,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

1)相机的信噪比不够。 因为光源的亮度不够,图像的对比度肯定不够,图像上出现的噪点也会立即增加。

2)光源亮度不足会增大光圈,从而减小景深。

3)当亮度不够时,自然光等随机光对系统影响较大。

5、光源均匀度

不均匀的光源会导致不均匀的反射。 将会涉及到以下三个方面:

1)对于视场来说,在相机的视场范围内应该是均匀的,即图像中的暗区缺乏反射光,亮点会反射太强。

2) 光线不均匀会导致视野中某些区域的光线多于其他区域。 这会导致物体表面反射不均匀。

3)均匀的光源会补偿物体表面的角度变化,即使物体的表面形状不同,光源在各部分的反射也是均匀的。

以上是选择机器视觉光源时需要注意的因素。 深圳四元致力于运动控制、图像和视觉传感等工业自动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产品广泛应用于印刷设备、模切设备、贴合设备、多轴数控设备、机械手、电子加工及检测设备、激光加工设备、抛光机械生产自动化等工控领域。

指导:

工业自动化发展加速,伺服系统进口替代将加速

家电巨头抢占机器人市场

美的拟292亿入股德国库卡工业机器人 有望加速国产化

工信部:正在加紧编制智能制造“十三五”发展规划

制造强国战略政策体系初步形成 智能制造成新机遇

申万宏源:智能制造催化剂持续,迎来配置时机

13只智能制造概念股价值分析

工业自动化发展加速,伺服系统进口替代将加速

工业化自动仪表_工业自动化_工业化自动控制系统

2016年德国机器人及自动化技术贸易展览会今天在慕尼黑举行。 展会涵盖机器人工业生产线、商用机器人等多个领域,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及自动化技术博览会。 展会还将融合自动化技术生产和科研创新,分享最前沿的机器人技术和科技成果工业自动化,进一步推动工业自动化和机器人配件行业的快速发展。

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和自动化产品主要涉及伺服电机、减速机、控制器和传感器。 伺服系统作为工业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精确跟随或再现某一过程的反馈控制系统。 伺服系统是一种能够输出物体的位置、方位、状态等受控量,并能跟随输入目标任意变化的自动控制系统。 伺服系统根据执行机构的不同分为液压伺服系统、电气伺服系统和气动伺服系统。 伺服系统广泛应用于机床、纺织、印刷包装机械等领域。 同时,随着近年来工业机器人、电子制造设备等行业的快速扩张,伺服系统在新兴行业的应用规模也将加速。

目前,机器人的关节驱动离不开伺服系统。 关节越多,机器人的灵活性和精度越高,使用的伺服电机就越多。 机器人对伺服系统的要求很高,必须满足响应快、启动扭矩大、动态转动惯量比大、调速范围宽等要求。 它必须适应机器人的形状工业自动化,实现体积小、重量轻、加减速。 并且要求高可靠性和稳定性。 目前工业机器人多采用交流伺服系统。

伺服系统成本在工业机器人中占比高达24%,仅次于减速机。 近年来,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和机器人技术的普及,伺服系统的用量将随着机器人销量的不断增加而增加。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国产工业机器人销量持续增长,全年共销售22257台,比上年增长31.3%。 其中,国产多关节机器人销量加速,销量突破6000台,同比增长71.7%,占国产工业机器人总销量的27.4%,同比提升6.4个百分点。前一年。 工厂物流机器人销量超过1700台,同比增速93.7%,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 坐标机器人仍是国内工业机器人的主力机型,去年销量近1.06万台,占机器人总销量的47.6%。

从市场占有率来看,目前国外伺服企业在我国的市场占有率高达75%。 其中,日系品牌占比50%; 欧美品牌占比25%。 国内品牌仅占据20%左右的市场份额。 目前,我国低端伺服系统已经能够实现规模化量产,但高端伺服系统尚未形成商品化和量产能力。 国内精密伺服电机控制系统的需求主要依赖进口。 随着机器人产业扶持政策的推动以及国产伺服技术的不断提升,我国伺服系统进口替代步伐将会加快。 (.shang.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