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0791-87879191

新闻资讯
产品中心
楼宇自控 智能照明 智能建筑管理 智能传感 智慧物联 智能组态 阀门自控 智慧监管
经典案例
楼宇 工厂 酒店 文博 枢纽 行业
关于我们

康沃思以数字、 物联、 数据、 AI为基础,以自主研发的DDC产品和自主领先的物联网框架,聚焦智能建筑和行业数字化转型,建设物联网基础设施。

0791-87879191

洞察2023年中国智能汽车发展趋势

时间:2023-08-31

1、智能网联的真正融合和实施仍面临五大挑战;

2、车联网市场渗透率四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0.1%;

3、辅助驾驶配置市场渗透率突飞猛进;

4、智能产品仍存在重大安全风险;

5、与老年用户不同,年轻人对娱乐功能更感兴趣;

6、C-V2X基础设施投资预计需要9年时间才能完成商用闭环。

1、智能汽车发展现状

■ 到2025年智能控制系统,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将突破5000亿

汽车产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智能汽车产业下半场已经开启。 从产业规模来看,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5000亿元,达到5303亿元。

从市场销量来看,预计具有L2及以上自动驾驶能力的车型销量将突破1000万辆,渗透率将跃升至42.9%,较2021年翻一番。从技术发展来看,明确《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到2025年,掌握自动驾驶整体技术和各类关键技术,建立较为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生产支撑体系和产业集群。 完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该行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 智能网联的真正融合和实施仍面临诸多挑战。

你可以有天马行空的想法,但想要实现智能化和网络化真正的融合和落地,你还需要面对很多挑战。 比如,政策仍需统筹谋划、大胆创新,确保多部门、跨行业互联互通、统筹兼顾; 实现协同感知、协同决策、协同控制的关键技术仍需突破; 完善测试评价体系,支撑车路云一体化产品、设施和服务。 网络基础设施覆盖亟待提高,推动智能网联融合进一步发展; 车端联网应用的应用体验有待加强,以进一步进行商业化探索和价值挖掘。

2、智能汽车发展水平

■ 没有互联网就没有智能,联网配置的普及率正在疯狂增长。

未来,智能汽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我们先看产品层面。 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汽车产品被赋予新的能力。 对于用户来说,它不再只是一种代步工具、驾驶体验或身份象征,更是体验科技、展现个性的第三空间,而智能座舱就是消费者体验第三空间的载体。 从配置渗透率可以明显看出,近年来智能座舱相关配置的渗透率不断增长,尤其是网联配置。 其中,车联网每年稳步提升十多个百分点,到2022年市场渗透率将超过70%。OTA升级2022年将达到近50%,较2018年增长19倍。

■ 网络连接水平提升,海外主流品牌将加快步伐,不再受阻。

从品牌类型来看,车联网的市场渗透率贡献主要来自豪华品牌和中国品牌。 到2022年,渗透率将超过70%。 2021年增长近20%。

《汽车之家信息中心主编严晓鸥在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上发布报告》

智能控制系统集成属于什么行业_智能控制系统_灯具智能控制系统

OTA在线升级渗透率,中国品牌自2020年爆发式增长以来一直保持快速上升,到2022年渗透率已超过70%,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未来,能够互联并不断迭代升级必然成为汽车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 2022年辅助驾驶配置市场渗透率将突飞猛进

尽管汽车距离完全自动驾驶还有一段路要走,但辅助驾驶已经开始快速渗透到市场。 2022年,辅助驾驶配置市场渗透率将突飞猛进。 其中,主动制动的渗透率较上年增长了15%,高于近两年的总和。 车道保持辅助系统、全速自适应巡航系统普及率超过30%。 智能汽车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 海外主流品牌研发辅助驾驶系统,致力于提升产品驾驶安全

从品牌类型来看,海外主流品牌的增长趋势尤为突出。 尤其是2022年,海外主流品牌将聚焦辅助驾驶系统领域,相关配置的市场渗透率将提升,实现快速增长。 其中主动制动渗透率同比提升近20个百分点,与中国品牌拉开了距离。 车道保持辅助同比提升16%,与豪华品牌持平。

全速自适应巡航相比2021年增长了16.8%,领先于其他阵营。 这些增长与细分市场顶级品牌的产品策略密切相关。 2022年,大众将推出多款新车,将大幅提升车道保持辅助的标配率。 其畅销车型朗逸2022年推出的所有新车型都将标配主动制动。 丰田极力推荐的TSS3.0智行安全系统也越来越多地搭载在越来越多的车型上。

■ 安全隐患较大,智能汽车产品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安全是永恒的主题,是消费者关注的领域,也是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石。 因此,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一步步向前推进。 2022年,汽车之家iV-智能汽车评测系统将与时俱进,升级至3.0版本。 测试项目将更加细化,评分标准也将更加严格。 因此,总体平均分只有59.1分,不如2021年的水平。

从细分来看,智能座舱的四个分项成绩虽然并不理想,但发展也比较平均。 智能驾驶方面,与2021年相比,停车场景、高速场景的得分略有提升,但紧急场景仍不理想。 这意味着异常情况下发生安全隐患的概率还是很高的。 幸运的是,近年来,用户对自动驾驶的接受度越来越高。

3、用户需求及偏好分析

■ 智能座舱:年轻人更喜欢互动性高、体验好、娱乐性强的配置

了解了智能座舱配置现状后,我们将从用户对智能座舱的喜好角度来深入了解用户需求。 为了挖掘真实的用户需求,汽车之家研究院对6500名用户展开调查,发现智能座舱配置前五的分别是车机智能芯片、语音识别控制系统、车联网、OTA在线升级和远程启动功能,均占总数的65%以上。 可见,用户对智能座舱的需求非常强烈。

从世代划分来看,用户越年轻,对排名靠前的智能座舱配置认可度越低,但对无钥匙进入/启动、多功能电动调节座椅、全液晶等整体配置的认可度较低仪表盘、大尺寸中控屏、后排娱乐系统、手势控制和乘客娱乐屏受到更多关注。 可见,年轻人对互动性强、体验好、娱乐配置高度重视。

■ 传统智能配置:70后超50%高度关注出行安全

传统配置方面,用户最感兴趣的是主动安全系统、360全景影像、全速自适应巡航控制,尤其是排在第一位的主动安全系统。 调查中50%的用户非常感兴趣,这说明用户对安全配置非常感兴趣。 最高关注度。

智能控制系统集成属于什么行业_智能控制系统_灯具智能控制系统

从世代来看,越年轻的用户对全速自适应巡航、无钥匙进入/启动、自动驻车的偏好越高,占比分别为38%、22%、20%。 年龄较大的群体更加务实,对主动安全系统和360全景影像的偏好较高,占比分别为55%和43%。

■ 新兴智能配置:车内娱乐,年轻人独特喜好

从新兴配置来看,整体用户最喜欢的前三配置是手机App远程控制、AR-HUD导航、A柱/底盘透视影像,占比超过35%。 高精度地图排名第四,虽然目前很多用户导航严重依赖手机,但随着车载高精度地图的不断完善以及用户满意度的提高,高精度地图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更重要。

从世代来看,老年用户对高清地图、车载智能通话等方面的偏好高于其他群体,而年轻人则对车内娱乐功能更感兴趣,比如副驾驶娱乐屏和车载娱乐屏的比例等。汽车光场屏。 分别是15%和12%。

■ 车路协同:超过80%的用户认可当前车路协同应用的价值

车路协同方面,超过80%的用户认可当前车路协同应用的价值并愿意使用。 与往年相比,用户接受车路协同的意愿明显增强。 其中,用户最愿意尝试的就是前方碰撞预警、路口碰撞预警和异常车辆提醒。 碰撞预警场景可以为用户提供视野外的碰撞风险预警,异常车辆提醒可以提醒逆行、故障等异常车辆。

其次,信号灯信息提示和道路交通信息提示可以为用户提供信号灯和路边交通标志信息。 可见,用户最期待通过车路协同直接提升驾驶安全性,其次希望优化驾驶便利性。

4、V2X应用场景及商业化

■ C-V2X示范区预警场景支持率高,用户愿意付费,但成本控制是关键

“智慧路”+“智能汽车”的结合是中国自动驾驶发展的特色解决方案。 两者相辅相成,从而突破自行车智能化的技术发展瓶颈。 除了商用尝试外,一些车企还发布了C-V2X前置量产乘用车型。 尤其是在高端车型上,基本上已经成为标配。 不过,在大多数中端车型中,C-V2X仍然只安装在高端车型上,或者是付费选项。

如何大规模推广C-V2X,实现商用闭环智能控制系统,是当前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但令人欣慰的是,超过80%的用户愿意为车路协同付费,但大部分意向用户只愿意支付5000元以下。 因此,成本控制是关键。

■ C-V2X基础设施投资回报周期长,预计需要9年时间才能完成商用闭环。

车路协同的关键不仅是车辆配置的预装,路侧基础设施建设也是重要的底层基础。 但由于其盈利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主要由政府投资,只有部分社会资本参与投资。 单个路口的建设成本从数十万元到数百万元不等,具体取决于所需配置和周围环境。

根据用户支付意愿调查,对网络服务费用进行收入测算。 我们采用综合各地区情况的行业平均数据,通过建立模型计算出运营商仅通过收取路侧信息费所获得的收入。 根据数据测算,第九年将实现累计收入18755万元,建设运营成本1.75亿元,完成商业闭环。 推动智能汽车产业发展需要更多耐心和坚持。

五、结论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蓬勃发展,汽车与信息、通信、交通、能源等领域的深度融合,给智能网联汽车空间带来了更舒适的体验、更丰富的应用和无限的遐想。也带来了更复杂的挑战。 汽车行业与其他行业的碰撞将会更多,企业分工和价值流动将成为未来争论的焦点。

但毫无疑问,未来无论是汽车产品、服务体验,还是增值服务,都将更加面向客户的体验需求。 只有能够站在用户角度思考、不断实现创新和品牌个性发展的企业,才会成为未来行业的领导者。 对于所有参与转型的企业来说,未来是光明的,挑战依然存在,一切皆有可能。 (文/汽车之家研究院孙颖)

查看类似文章:

当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正如火如荼。 2015年,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7.75万台,连续三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 与此同时,作为机器人产业的重要成员,服务机器人产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未来五年其市场规模或将超越工业机器人。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国内机器人产业的基础设施将越来越完善,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也将日益稳定,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机器人产业生态链。 随着“机器人+”概念的兴起,机器人产品开始渗透到各行各业。

事实上,安防行业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人工智能技术在安防行业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安防系统具有智能采集、分析、判断功能,与高清、云技术、大数据、感知、感知等技术相融合。物联网形成智能安全防御体系。 控制应用系统。 在视频监控、门禁和防盗报警设备三大安防设备产品中,视频监控目前占据市场主体。 随着平安城市建设的发展和深入,以及交通、教育、金融等各行业用户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未来我国视频监控设备市场将保持年均20%左右的增速。

安防机器人作为安防行业新一代高端智能产品,近年来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 与工业机器人取代人类的模式不同智能监控,安防机器人顺应了当今时代发展的需求,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园区、家庭小区、银行、家庭居室等,对这些区域进行监控和信息传输,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发生。 目前,我国安防机器人的研发正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的发展空间将非常广阔。

今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年产量我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将达到10万台,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将超过300亿元,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联合印发《“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18年建成人工智能基础资源和创新平台,培育一批世界领先的人工智能人才。重点领域人工智能骨干企业。 在重点领域智能产品创新方面,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家居、汽车、无人系统、安防等领域的推广应用。

可见,随着我国“十三五”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出台,国家对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高端制造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支持。 。 同时,这也预示着中国机器人市场将迎来一场重大的智能化革命! 作为“机器人+”衍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器人+安防”领域即将涌现一片广阔的新蓝海。

基于现状分析证券市场前景

据权威机构数据显示,预计到2019年,全球机器人及相关服务投资将比2015年增长近一倍智能监控,市场规模突破1000亿美元。 2015年,我国安防产业产值突破4800亿元,其中安防工程产值达到2730亿元,安防产品占1800亿元。 随着机器人产业的升温,中国的机器人市场逐渐开放,用于安防服务的机器人也悄然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