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3月24日从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获悉,该所研发出循环寿命长的碳基锂离子电容器单体,标志着我国在工业化方面取得的成就高性能碳基锂离子电容器。重大突破。
锂离子电容器是介于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之间的一种新型储能器件。具有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高、充放电快、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高等优点。轨道交通、电动汽车能量回收与加速启动、新能源发电、航空航天和国防军工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但由于技术复杂、成本高昂,我国锂离子电容器关键产业技术和高性能原材料技术尚未取得突破,锂离子电容器基本依赖进口。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依托中科院青岛能源研究所,在吴剑飞和孙晓林高级工程师的共同努力下,该所先进储能材料与技术研究组已开发出高容量、高倍率的正负极芯材等,成功开发出循环寿命长的碳基锂离子电容器单体。其单体实际容量为780F智能电容器,10万次高倍率循环容量保持在95.7%以上。
研究院先进储能材料与技术课题组通过循序渐进的实践,在锂离子电容器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性成果,受到国内知名企业的关注。吴剑飞介绍,2020年以来智能电容器,课题组与中车四方车辆研究院联合申报山东省重点技术攻关项目,并与山东水发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努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锂离子电容器权利。单体用于轨道交通、家用汽车能量回收、风能和太阳能存储等领域。 (记者王建高通讯员刘佳)
关键词:碳基锂离子电容器单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