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媒体的科技/倪叔
海康威视两名董事涉嫌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
在有限的信息中,一向低调神秘的商业巨头龚宏嘉和胡扬中被媒体“扒出”,从他们的发家之初到投资版图,从两人的关系到大交易......所有这些都不能写出来。文章标题醒目,勾起了观众的胃口。
在这样的一波冲击下,海康的股价几乎没有出现任何波动。公告在第二天小幅下跌后,近几个交易日一直处于高位盘整状态。截至11月22日收盘,海康威视市值仍位居深圳A股上市公司前列。
业务层面安防监控,虽然美国所谓的“实体清单”给国内经济和市场带来多重压力,但海康威视却逆势而上,前三季度拿下3.98.39亿。 2019年,上市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7.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0.27亿元,同比增长8.54%。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表现良好。
此外,在刚刚公布的2019全球安全50强中,海康威视继续大幅领先,连续多年排名第一。毕竟实力还是盖过了传言。
第四次技术浪潮席卷万物,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大数据、强算力等技术齐头并进,带动安防行业开始智能化升级,后安防时代已经到来。
AI+大数据正在成为主要驱动力,加强系统解决方案的应用,为建设更宏大的智慧城市提供了可能。在这样一个大方向上,传统的以视频监控为主的赛道升级为AIoT,数据运营成为新战略。
物联网数据、信息网络、行业网络的深度融合,逐步实现了行业应用从“看”到“看”的跨越。后安防时代,整个行业都变得智能化。基于这些行业趋势和业务需求,海康威视将自己定位为以视频为核心的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和大数据服务提供商。
数百条河流汇聚成江海。后安防时代的蛋糕会更大。多维感知技术将实现深度融合,更凶猛的玩家将开始进入赛场。
在AIoT赛道上,阿里巴巴、华为、腾讯、百度等巨头集结,但格局并未走到尽头,纵横结合不断上演。海康威视的底气和底气是什么?
1
对行业有深刻理解的场景定义相机
海康威视成立于2001年,2010年在A股主板上市。历年年报分析显示,其业务发展始终以视频技术为核心,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稳定在8%到10%这么高的水平。
极致的焦点是一种美,穿越时空,会涌现出一股强大的“力量”,可以让一个品牌永远超越行业,站在引领潮流的位置。
海康威视核心产品的市场进入期总能领先行业一年左右。硬件方面,从AR鹰眼到枪弹球到全球再到双舱,再到今年世博会上展出的多摄系列智能摄像机,海康威视在重新定义AI摄像机形态、推高价格的同时引领潮流监控摄像头“文明”。
因为专注,海康威视积累了对用户需求的非常深刻的洞察,对视频感知技术的应用场景有着深刻的理解。在海康威视等安防巨头眼中,场景定义了摄像头。这是一个无限碎片化的市场。
三年前,海康威视总裁胡扬中将安防行业比作捡芝麻。由于应用场景和碎片化,用户需求多样化。每个用户对智能相机的功能要求不同。比如在便利店,除了常规的监控功能,摄像头还可以用来统计客流量、管理货架商品等等。
此外,相机的设计具有分辨率、红外补光、宽动态、低照度等不同的功能属性,在每个技能点上都可以分为高、低、中三个档次,形成不同的渐变。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根据场景选择最合适的技能点。
也就是说,结合应用场景,只有在确定了形状、光学等物理结构后,才能叠加合适的软件和算法模型,最终提取出对用户有用的数据。
即使在相同的场景下,也会有多种需求。
以路口场景为例,用户需要控制整个路口的车流和人群情况,需要短焦镜头覆盖路口的整个场景,还需要提取所有路口的全结构化属性移动目标。需要长焦镜头来捕捉目标的细节。现在海康威视推出了多摄像头系列的智能摄像头,实现了功能的融合,能够更好的满足场景化和碎片化。
基于场景化、碎片化现实的现实,海康威视两年前提出通过云边融合为不同行业、不同场景的具体应用提供底层支持。需要海康威视AI开放平台。
未来安防行业,企业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算法是什么?计算能力?还是云服务?
上个月的深圳安博会或许可以让我们一睹为快。单纯展示算法和算力的企业较少,龙头企业普遍倾向于展示解决方案和应用案例。
后安防时代,需要硬件+软件+解决方案+集成能力+运维服务,竞争力变得系统化、立体化。技术发挥着重要但不是唯一的作用,算法计算能力的快速进步所带来的边际效应正在逐渐显现。
后安防时代,没有捷径可走,领先企业的技术差距难以区分。后来更多体现在一对一的线下推广和服务能力上。专注变得很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对行业和应用场景的了解之外,渠道仍然是王道。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
海康威视在中国大陆拥有32个省级业务中心和一级分公司,在港澳台及海外国家和地区拥有44家分公司,渠道已渗透到地级、区县、乡镇-等级。,即使在偏远山区,也有人员驻扎。
此外,海康威视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在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
成立18年来,海康威视作为公司的掌门人,在全国范围内编织出庞大的渠道商、集成商、分销商网络,犹如一条势不可挡的神经网络,与合作伙伴形成共生共赢的局面. 并与企业“黑寡妇”行为划清界限。
个体一线营销人员与客户建立的合作关系和情感纽带就像密集的神经元节点。他们始终将用户需求传递给父母大脑,从而提炼新的产品创意和业务方向,以确保身体的灵活运作。
从七大产业到三大BG(事业部)到省级商务中心,再到县市的深度覆盖,海康威视的架构体系顺势而为。
通过统一的软件技术架构、物联信息融合数据开放平台等数据中台平台,海康威视将更多的技术资源分配到省级中心层面,以更加灵活、省时、高效的方式快速响应用户需求。有效的方式。
这种经过多年打磨和形成的渠道体系和服务体系,在响应用户需求方面将明显优于松散、不成形的商业联盟。
2
百花齐放,赋能百万用户
结合用户需求,技术创新为行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脱离实际应用的纯学术流派大都变成了空中楼阁。未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无疑将成为类似于水、电、气的存在,改变整个安防行业的发展趋势。
2006 年,Jeff 教授提出了著名的深度学习概念,使人工智能的应用成为现实。
也就是2006年,海康威视组件算法团队开始研究机器智能,于是就有了国内最早的结构化服务器以及“猎鹰”、“刀锋”等前后端系列人工智能产品。以普惠AI为愿景的海康威视AI开放平台。
据海康威视高级副总裁徐锡明介绍,海康威视的AI开放平台目前拥有数千家大中型企业用户安防监控,已进入国内AI开放平台第一梯队。
在今年的博览会上,海康威视重点展示了架构实施两周年之后的成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软件家族。
此次亮相的软件家族图谱包括57款典型软件产品,涵盖公共安全、交通运输、制造、零售、教育、物流等20多个行业。
此外,在今年3月举行的“智用钱塘”峰会上,海康威视推出物联网信息融合数据平台。目前,数据平台已覆盖全国24个省近100个城市,为公共安全、应急指挥、民生服务、城市运营、交通管理等领域提供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和大数据服务。
我们可以看到,海康威视在强化AI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同时,坚定地实现了从以硬件为基础的研发模式向软硬件协同研发模式的转变,并在该框架下不断推出优质的软件产品。更好地响应客户需求。
最终体现了海康威视领先的解决方案能力。
从IaaS、Paas、Daas到SaaS,从产品开发到运维服务,海康威视协同生态,赋能千行百业。未来的蓝图越来越清晰。
在AIoT万亿级市场,海康威视凭借对行业场景的深刻理解、对渠道的牢牢把控、在技术应用上的不断创新,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