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安防行业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历程。从文博系统的应用开始,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态链,尤其是近两年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5G等方面。借助新兴技术,安防制造以视频监控设备为主体的生态链也不断完善升级,形成了具有智能时代特征的安防制造产业链。
(来源:中国安防产业网)中国安防行业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历程。从文博系统的应用开始,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态链。借助大数据、5G等新兴技术,以视频监控设备为主体的安防制造生态链也不断完善升级,形成了具有智能时代特色的安防制造产业链。
从未来一年安防产品的制造、研发和销售情况来看安防监控,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电子元器件供应商,以半导体芯片为主体,代表厂商包括索尼、TI、ADI、中兴微、海思等。随着国内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国产芯片的趋势替换进口很重要。
近两年,安防产业链发生重大变化的是上游芯片厂商和智能算法公司的强力介入。英伟达是目前最大的人工智能芯片 GPU 制造商。近两年,它一直在大力拓展安防应用领域。目前国内很多知名企业都在使用GPU,包括海康威视、大华、宇视科技,包括商汤、旷视、天地伟业、北京文安、神网、九菱等。智能芯片公司正在中国兴起。例如,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地平线成功发布了嵌入式人工智能芯片,广泛应用于商业、安全等诸多实际应用场景;寒武纪1A处理处理器是商用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面向智能手机、安防监控、可穿戴设备、无人机、智能驾驶等各种终端设备;中兴微的嵌入式神经网络处理器(NPU)芯片,基于深度学习的芯片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准确率可以达到98%,超过人眼的识别率等等。
第二层次:主体是各类监控设备的生产制造,代表厂商有海康、大华、华为、科达等。硬件厂商容易受到上游核心设备的制约,同质化竞争凶猛的。软件制造商以北京互信互通和索贝为代表。由于目前国内安防行业的采购习惯,软件供应商在产业链上的实力不够。
数据显示,我国安防市场规模从2012年的3240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66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6%。其中安防监控,智能安防市场规模也已接近300亿元,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1000亿元以上。
安防产品按功能和用途可分为监控、检测、防护等,视频监控占据了绝大部分。早前数据显示,在我国安防设备市场,视频监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50%以上,成为构建安防设备系统的核心产品。无论是传统安防市场,还是现在的智能安防和AI安防市场,视频监控摄像头的地位都没有改变。
安防制造企业类型多为视频监控,占总类别的53.4%。产品的用户主要是城市安防和工业客户,城市安防占比35%。我国已逐步形成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地区为代表的三大产业基地。
从行业技术增长来看,安防行业经历了从后端到前端、从标清到高清、从高清到智能化、从设备到系统服务的转变。 “高清智能”和“安全运营”将是行业价值增长的主要逻辑。
产业链的快速发展,科技的不断创新,相关企业的不断融合与发展,进一步带动平安城市的快速建设。
从视频监控领域的产业链来看,主要包括前端摄像头、中端传输和后端显示系统,其中前端摄像头占比超过60%。根据IDC 8月份发布的《中国视频监控设备追踪报告》,监控摄像机被确定为视频监控市场最大的支出类别,占市场总支出的64.3%。至此,监控摄像头堪称视频监控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