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生
生产/节点资本集团
近日,公牛集团发布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阮学平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公司股票1779.1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 本次减持价格为91.4元/股。 16.26亿元。
公告显示,阮雪平减持前合计持有公司股份143,359,015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6.08%。 减持后,其持有公司股份125,567,119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4.08%。
股东减持问题不值得太过纠结。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很正常,最重要的是公司业绩是否优秀。
品牌与渠道,赢得插座霸主之道
公开资料显示,公牛集团成立于1995年,以插座起家,六年之内成为插座领域全国第一。 到2019年,公牛集团在转换器(插座、插座)市场的市场份额已达到47%。 2018年,其在天猫平台的市场份额达到66.39%。
“10户中国家庭中,有7户使用公牛。” 在插座领域,公牛集团就像是一个孤独的存在。
公牛集团之所以能够崛起,从根本上来说,是拥有优秀的产品品质和渠道能力。 事实上,在很多消费品行业,拥有这两个优势就可以大有作为。
对于消费者来说,对插座最重要的要求是“安全”,公牛集团将品牌与“安全”牢牢绑在一起。 但业内为了提高消费者的复购率,生产的插座质量普遍不高。
“三十个中有十个是坏的”,公牛集团董事长阮立平曾说过。
而公牛集团却反其道而行之,宁愿损失一定的回购率,也要保证产品的质量。 立即拉开了与同行的差距,确立了自己的品牌调性。 事实证明,品牌带来的效益远胜于那些小聪明。
有了好的产品,如何销售是关键,而公牛集团打造渠道的方法也很独特,模仿快速消费品。
快消品非常重视渠道。 所谓“得渠道者得天下”,公牛喊出了口号:“牛奶和可乐怎么卖,插座怎么卖。”
目前,据浙商证券研报显示,公牛集团已实现硬件网点75万个、装修网点12万个、数字化网点25万个的覆盖。 超百万个终端店招牌全部更换为公牛品牌,店招成为最好的广告。
2022年,公牛集团的销售费用率仅为5.68%,远低于消费品牌20%以上的费用水平,可谓一石二鸟。
依托产品品质和终端渠道优势,公牛集团多年来保持可观的业绩增长。
2015年至2021年,公牛营收持续增长,从44.59亿元增至123.8亿元,六年时间增长1.78倍; 同期净利润从10亿元增至27.8亿元,整体增长1.78倍。
2022年财报显示,公牛集团去年总营收140.8亿元,同比增长13.7%;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31.89亿元,较上年同期27.8亿元增长14.68%。 其中,电气连接业务营收70.51亿元,同比增长4.22%; 智能电气照明业务营收68.49亿元,同比增长23.39%; 新推出的新能源业务营收1.53亿元,同比增长638.62%。
今年一季度,公牛集团营收33.34亿元,同比增长8.31%; 净利润7.36亿元,同比增长14.74%。
从近三年的一系列数据来看,公牛集团的基本行情还是相当稳定的。 然而,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公牛集团并不能真正“单打独斗”、固步自封。
近年来,公牛集团主营业务有所调整。
2020年主要聚焦电气连接、智能电气照明、数码配件三大业务板块。 电气连接产品主要是转换器,智能电气照明产品主要包括墙壁开关插座、LED照明、断路器、家用电器、智能门锁等产品,数码配件主要是数码配件产品。
而到2022年,其主营业务将更多地转向新能源。
新能源的希望与挑战
新能源代表着未来,公牛集团显然不想错过这个机会。
公牛集团在2022年半年报中首次提出新能源业务。 2022年3月,公司建立新能源渠道,专注于充电桩和户外储能产品智能照明开关,大力拓展线下新能源充电桩市场。
2022年年报中,新能源业务营收虽然只有1.53亿元,却单独列为第三大板块。 公牛集团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事实上,公牛集团自成立以来一直在开拓新业务。 2007年,开拓墙壁开关插座业务; 2014年,进军LED照明业务; 2016年,培育数码配件新业务; 2020年进军智能家装生态相关业务。
因此,在布局新能源之前,公牛集团已形成电气连接、智能电气照明、数码配件三大板块,业务跨越多个细分领域。 因此,对于公牛集团来说,进军新的业务领域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公开资料显示,公牛集团将于2021年进军新能源市场。今年,根据浙商证券研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市场规模达到418.7亿元,充电枪市场规模达到13.4亿元。
公牛集团此时入局,是因为不想在新能源汽车热潮中失去下一个时代的大好机会。 不难预测,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年提高,安装更多充电桩将是大势所趋。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比例将下降至2.51:1。 根据工信部最新要求,2025年车桩比达到2:1,2030年达到1:1。
而且,与国内市场相比,欧美国家的充电桩建设明显落后,车辆与桩的比例较高。
中信证券指出,考虑到不同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以及充电桩建设进度,预计到2025年,中国/欧洲/美国充电桩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608亿元/年。 36亿美元/28亿美元。 2025年,全球充电桩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
这给充电桩带来了新一轮的投资机会。 在此背景下,公牛集团强势进入这一市场。 2021年,其新能源业务将实现营收约2100万元。 2022年,这部分业务的收入将达到1.53亿元。
当然,在这个新的市场中,公牛集团也需要面对自己的困难。
与装修房屋相比,用户需要自己购买插座,购买新能源汽车时还会送充电桩。 2023年上半年,销量最高的新能源品牌,除了特斯拉、比亚迪、广汽等,都将随车配备充电桩。
而且,即使车企不提供充电桩,出于安全考虑,用户也更倾向于购买车企附带的充电桩,而不是公牛这样的第三方品牌。
因此,公牛集团想要在新能源充电桩领域扩张,与车企、充电站运营商等B端企业合作或许是一条更为稳定的路径。 但在2022年11月的投资者关系互动中,其表示公司新能源业务板块的目标客户主要是C端消费者和中小运营商,并未提及与车企的合作。
这或许是因为,在实力雄厚的车企供应链中,公牛集团能够分享到的利润太少了。 但无论情况如何,想要在这一领域长期立足,公牛集团都必须密切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公共充电桩领域,星充、电话、国网、云快充位列前四,CR4合计市场份额达到74.24% %。 整个市场。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未来已来,品牌和渠道仍是关键
与刚刚起步的新能源业务相比,公牛集团近年来布局的智慧生态战略已初具规模。
2020年,在公牛智能家居控制系统不断优化的基础上,“公牛智能家居”APP实现与阿里巴巴、百度、京东、小米等物联网平台云端连接,可支持语音控制多款主流智能音箱。
2021年,公牛集团与华为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将在电子设备供配电系统架构研究、供配电产品开发应用等方面开展全方位交流与合作。
2023年,公牛集团推出牧光无主灯智能照明系统。 该系统可与公牛智能安防、智能照明、智能窗帘、智能门锁、智能开关等智能产品结合,形成全屋智能生态。 其认识到照明是消费者家居场景中的核心系统之一,有潜力在智能全屋层面与全屋智能生态形成有机联动。
对此,阮丽萍曾表示,旨在将沐光五烛灯品牌打造成下一个百亿品牌。
不难发现,公牛集团在智慧生态方面的布局可以说是一步一个脚印,每年一变。 财报体现,2022年,公牛智能电器照明业务营收68.49亿元,同比增长23.39%,占总营收的48%。
盈利能力方面,智能电气照明产品毛利率稳定在41%左右智能照明开关,为公司内最高水平。
当然,需要看到的是,在智能生态领域,公牛集团距离其在插座领域的霸主地位还相去甚远。 2023年3月,沐光首家旗舰店在“灯都”中山古镇开业。 目前全国仅有几家门店,还处于未扩张状态。
因此,公牛集团在智慧生态、新能源方面不仅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也面临着不确定的未来。 一切皆有可能。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作为民用电气行业的领头羊,公牛强大的销售渠道和品牌优势不容小觑,但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新兴企业都处于民用电气新趋势快速变化的时期。行业。仍然存在未知数。”
未来,公牛集团能否将之前在插座领域的品牌和渠道“功夫”带到目前的两个新业务领域和新产品开发,或将成为其能否继续保持目前增长的关键因素势头。
节点财务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 文章中表达的信息或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Node 对因使用本文而采取的任何行动不承担任何责任。
6月9日至12日,第28届广州国际照明展览会(光亚展)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隆重举行。 10.2号馆是“智能健康双碳跨界示范馆”,聚集了多家专注于智能的企业。
南京格兰斯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位于10.2馆A17,是工程和商业照明无线智能控制解决方案的领导者。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和先进传感器领域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此次广州光亚展,格兰斯比围绕多彩空间、深度学习、传感器级联动以及最重要的节能减碳四大主题进行了展示。
“当人们与建筑物互动时智能灯光,不仅节省能源,还增添乐趣”
进入Grans Bay展厅智能灯光,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采用RGBCW传感器搭建的色彩缤纷的展位。
南京格兰斯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石磊表示,RGBCW解决方案是格兰斯比今年推出的新产品。 该方案可应用于智慧酒店、智能家居等场景。 除了传统模式外,你还可以选择娱乐模式,对空间内的灯光进行丰富多彩、炫酷的自定义操作。 此外,它还具有根据人的动作自动开关空间内的灯光和空调的功能。
南京格兰斯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石磊(左)接受古镇灯光传媒采访
“利用RGBCW传感应用让展台呈现出多彩的光彩,如果应用到商业空间,不仅可以节省能源,还可以增加人们与建筑空间互动的乐趣。”石磊说。
展厅墙壁上展示了深度学习智能照明解决方案应用于车库、办公室、酒店、超市等环境的模拟画面效果。 通过人与传感器的交互,屏幕上场景的灯光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使顾客获得最真实的交互体验。
使用智能照明解决方案后,智能车库在安装灯具后,无需额外配置,即可通过人或车辆的移动自动判断应打开灯具的位置,从而达到始终保持前方的效果开灯。 最后,它可以自动降低灯光的亮度,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在办公室、教室等场所,通过智能照明解决方案设定恒定的照度,传感器可自动判断环境光线,晴天时自动降低灯光亮度,雨天或夜晚自然光亮时自动增加灯光亮度是不够的。 灯光的亮度。
灯光会根据环境光线自动调节。 此外,它还可以与空调联动,无人时自动关闭灯光和空调。 这样保证了基本的空间照明和温度要求,同时达到节能效果。
在工厂等面积较大的建筑中,传感器的灵敏度可以从5厘米扩展到20米,并可以通过App随时随地进行调节。 在楼层高度较高的地方,可以将自带电池的传感器安装在较低的地方。 无线控制灯光等。
除了调节亮度外,还可以调节色温。 夏天将灯光调为白光可以给人凉爽的感觉,冬天调为暖光可以给人温暖的感觉,为员工提供舒适的办公环境。
“简化情报的复杂性更容易被接受,也更实用”
谈及本次展览的设计,石磊表示,希望通过深度学习体验区展示RGBCW传感应用在智慧跑道、智慧公园、智慧商场的实际应用效果,以及人与人之间如何互动。光和颜色; 人工智能技术让灯能够计算人的行为,从而达到人来光或者灯周围的效果。
据悉,Grans Bay创建的通信协议也适用于超市等大型场所。 大规模联网可同时控制数千甚至数万盏灯。 目前国内多家大型超市已应用该方案。 。
石磊说:“我认为智能照明仍然需要不断突破,不仅仅是如何在手机上控制它,而是如何将空间中的光线与传感器联动起来,让人们以简单、快速的方式感受到舒适。所以我们一直在做这些领域的研究,希望能够简化智能的复杂性,让其更容易被人们接受,也更加实用。”
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石磊希望未来能够在工程和商业照明领域凸显节能减碳的优势。 格兰斯比还将与一些从事双碳和碳交易的机构进行沟通,真正量化碳排放。 然后将其添加到智能照明系统中。 “相信这将更有利于智能照明的推广,也能以实际行动推动全球节能减排。” 石磊说道。
未来,格兰斯比将重点开发更多节能双碳明星产品,如毫米波呼吸存在传感器、可调零灵敏度雷达传感器、无线恒照度传感器以及大规模自组网无线通信模块等,等系列产品。
最后,石磊表示:“格兰斯比将不断加大智能化的创新和发展,让节能从照明演变到空调等电器。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任何一个普通消费者都可以轻松地做到这一点。”实现复杂场景下智能照明系统快速快速的配置,加速智能照明系统的普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