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0791-87879191

新闻资讯
产品中心
楼宇自控 智能照明 智能建筑管理 智能传感 智慧物联 智能组态 阀门自控 智慧监管
经典案例
楼宇 工厂 酒店 文博 枢纽 行业
关于我们

康沃思以数字、 物联、 数据、 AI为基础,以自主研发的DDC产品和自主领先的物联网框架,聚焦智能建筑和行业数字化转型,建设物联网基础设施。

0791-87879191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年中经济观察)

时间:2023-07-29

一分钟,长三角地区5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成都生产110块柔性显示屏,合肥45台冰箱、50台洗衣机、64台空调出厂; 360吨货物发往武汉阳逻港38个国家...

目前,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齐全的制造体系。 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全球制造业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必须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 ”

各地区、各部门大力推动短板产业补充链条、优势产业延伸链条、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创建。 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取得新进展。 今年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复苏持续向好。

政策支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新路径

在天津滨海新区,“算力网络与安全可信计算实验室”正式揭牌,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有了新支撑。

广东东莞松山湖科学城脉冲散裂中子源大型科学装置已完成1000多个项目,助力“超级钢”、高铁车轮等新材料新产品研发。

坚持以实体经济为重点,开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新路径。

——加强政策协调,形成制度建设新合力。

走进位于安徽阜阳市的安徽智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巨大的设备不断吐出“薄如蝉翼”的纳米晶软磁材料。 其制成的零部件性能优异,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

“这一切都得益于政府的‘保姆式’服务。” 该公司董事邓必利表示,富阳市不仅帮助建设工厂、满足劳动力需求,还提供融资担保。 贷款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上海优化“引领市场、领跑榜单”机制,为产业链现代化奋力拼搏; 早投资、小科技投资“资金丛林”……上半年,我国工业投资保持扩张,同比增长8.9%;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投资服务业分别增长11.8%和13.9%,工业发展基础继续巩固。

——聚焦突破卡点,坚决打赢技术攻坚战。

120英寸、3300万像素、110%超广色域……日前,海信推出了全球首款8K激光电视,将智能电视的色彩表现力提升至传统电视的2至3倍。

“三年前研发8K激光电视时,没有显示芯片、超短焦镜头、激光光源的解决方案。” 海信激光显示首席科学家刘显荣表示,为此,海信与上游合作伙伴建立了创新联盟,逐一突破。 困难重重,最终攻克了8K激光显示技术,成为激光显示行业的技术高地。 上半年,海信视讯归属母公司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超72.16%。

C919大型客机投入商业运营、国内首艘大型邮轮成功出坞……上半年,各界着力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技术攻关智能停车设备,相关生产快速增长,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电子元件和机电建筑设备制造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0.9%和46.5%。

——建设一流企业,培育产业体系主力军。

烈日炎炎,施工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来到北京经济开发区京东方第六代新型半导体显示器件生产线建设工地,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这条新线总投资290亿元,预计2025年实现量产,将推动我国低温多晶氧化物(LTPO)显示技术跨越式发展。

“成立30年来智能停车设备,京东方引领中国显示产业实现从0到1的突破,2022年申请专利1884件,连续第七年跻身全球PCT国际专利前十。 ” 京东方董事长陈炎顺表示。 推出17英寸卷曲笔记本、16K超高清110英寸显示屏等多项全球首发新技术产品。 市场研究机构数据显示,上半年,京东方在液晶显示领域整体及5大细分应用领域出货量继续稳居全球第一。

一流企业是引领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关键力量。 2022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将达到45万户,比2012年增长30%以上。龙头骨干企业“一往无前”,专业化中小企业“势不可挡” ”,一批“单打冠军”和“支持专家”将脱颖而出。 上半年,我国专精特新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速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工程,支持企业做强做优,打造一批“产品过硬、品质卓越”的世界一流企业。品牌、创新引领、治理现代化”。

欣欣向荣、欣欣向荣,展现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新面貌

海河之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新“灯塔工厂”名单,我国“灯塔工厂”增至50家,位居全球第一;

在岭南大地,随着一辆辆纯电动汽车缓缓下线,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已突破2000万辆。

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继续扎实推进,智能化、绿色化、一体化取得新进展。

——智能化升级,抢占全球产业体系战略制高点。

智能系统自动判断408个螺栓的拧紧结果,实现一车一档的数据追溯; 200辆定制新车在下线前都有相应的测试和营销任务……走进湖北武汉蔡甸区猛狮科技智慧产业园总装车间,猛狮917纯电动下线——不同配置和颜色的公路车辆正在组装中。

“智能工厂将于下个月正式投产,可实现100%定制化生产。” 猛狮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曹东杰表示,数字化技术将打通用户的五大订单、生产调度、零部件、配送、仓储。 连锁物流效率提升30%。 订单用户不仅可以在移动客户端查看车辆的零配件和生产状态,还可以在线更改车身颜色。

工厂车间、矿山现场正加速从“制造”走向“智能制造”,我国智能制造发展进入“由点到面、链入圈”体系推广和深化应用的新阶段。 截至目前,全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60.1%和78.3%,建成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近8000个,其中超过2500家达到二级以上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其中209家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这些示范工厂的产品开发周期平均缩短20.7%,生产效率平均提高34.8%。

——绿色转型,努力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100%绿色发电! 今年2月,中国巨石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建设零碳智能制造基地,年产40万吨高性能玻璃纤维。

“公司在屋顶铺设了光伏发电板,每年发出的绿色电力可供5.3万户家庭使用一年。” 中国巨石投资战略部总经理沉国明表示,作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公司贯彻全生命周期零碳发展理念,水资源循环利用率达到98%,废气排放处理效率约为100%。

目前,我国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已建成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主导产业总产值达到20万亿元。

工业经济绿色转型初见成效。 上半年,光伏电池、锂离子动力电池累计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4.5%、46.4%。 前5个月,累计回收废旧动力电池11.5万吨。

——融合发展,着力提高产业体系整体效率。

在重庆两江新区,一座规划1000个停车位的7层机械立体停车楼即将拔地而起。 驶入12个车库出入口中的任意一个,机械立体停车系统将协助完成车辆入库。

“我们已成为一家集研发、制造、安装、售后服务于一体的专业机械立体停车设备系统解决方案集成企业。” 西子智能停车副总经理顾晓峰表示,公司自主研发的“AOS”鹰眼系统等远程运维和技术支持系统,进一步强化了数字化服务能力。

服务型制造是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领域。 上半年,服务型制造呈现强劲发展势头,创新模式不断涌现,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服务收入持续上升。

多措并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一项复杂艰巨的长期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这需要系统的措施和长期的努力。 一张蓝图画到最后,一茬接着一茬就完成了。

——聚焦诚信,增强配套能力,保持完整产业体系优势。

在福建宁德的动力电池集群中,项目从材料、工艺、设备、电池、模组,到电池包、电池管理系统等各个环节都有项目,实现了全产业链的技术布局。

目前,宁德厦钨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7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正在建设中。 “该项目明年投产后,将生产出可媲美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镍三元材料,助力新型动力电池的研发。” 企业管理部经理吴海浪说。

依托全球最齐全、规模最大的动力电池产业体系,上半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达到293.6GWh,同比增长36.8%; 累计装机容量152.1GWh,同比增长38.1%; 累计出口量达56.7 GWh。

“我们要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超纵深空间的优势,维护和发展完整的产业体系,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巩固延伸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规划未来产业,引导产业合理有序运行,增强制造业根基性。” 相关负责人表示。

——攻克先进性,高效集聚全球创新要素,自主拓展产业新赛道。

6月15日,“宁东号”氢动力机车在山西大同下线。 这是目前全球氢燃料电池装机功率最大的氢动力机车。 机车配备800千瓦的氢燃料电池系统,储氢能力为270公斤。 加氢一次可续航190小时。

“在全球‘双碳’背景下,以柴油为动力的老旧内燃机车的清洁低碳改造正在进行中。” 中车大同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梁振中说。 技术合作联盟,做好氢动力机车研发。

有关负责人表示,增强先进性,就是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趋势,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不断扩大高精尖产品供给。 ——优质产品和服务,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保障安全,实现重要产业链自主可控,保障国民经济畅通流通。

4月2日,装备国产主轴承的“中铁1206号”盾构机圆满完成北京地铁17号线的开挖任务,再次验证了国产盾构机主轴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主轴承被称为盾构机的“心脏”,承受盾构机作业过程中的主要载荷,是刀盘驱动系统的关键部件。 “我们已率先完成了6米级主轴承的技术攻关,正在开展8米级主轴承的技术储备,力争打通国家级主轴承的‘最后一公里’。盾构机的生产。” 中铁装备相关负责人表示。

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坚持底线思维,补短板、铸长条、强基础,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畅通无阻。 。

日前,福建省南安市召开全市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工业经济新一轮发展,对恒利达、荣中电气、英良石材等企业进行表彰第六届南安市市长质量奖。 会上,南安市发出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

今年是南安建县30周年。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30年来,南安市把工业视为立城之本、立城之本、兴城之要,创造了许多传统产业石陶瓷、水暖厨卫等以及光电、半导体等新兴产业。

当前,南安市正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加快推进城市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制造名城向制造强市前进,探索南安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作为福建省工业经济强县,到2022年,南安市经济总量将突破1600亿元大关,工业总产值突破3300亿元大关。 有企业308家,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80家。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约产值的11.7%。

产业稳则经济稳,产业强则南安强。 站在撤县设市30周年的时间节点,南安政界人士表示,要坚决贯彻落实福建省委、泉州市委重大部署,“努力争创一流、敢为人先、争创实效”,在“拼搏发展”的旗帜下,走固城、工业强市之路,确立“大抓产业、大发展”的定位。共同抓产业”,努力挺起南安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脊梁”。

新引擎

丝滑釉技术、电解杀菌洗涤技术、涡轮增压冲水动力技术、磁力无线充电技术、5G卫浴、传感器技术……走进九牧集团的产品展厅,各种与卫浴产品相关的新技术工业无线,让人目不暇接。

九牧集团是南安市领先的制造企业。 近年来,依靠自主创新新引擎,这家传统卫浴企业转型为高科技产业。 多年来,九牧坚持科技创新,每年将销售额的10%以上用于研发,建立了“三年应用、五年基础、十年创新”的研发体系。理论”,并在全球建立了16个研发中心。 获得专利20000余项。

九牧集团的转型是南安传统制造业向科技转型的生动案例。

南安在传统制造业中积累了丰富的财富——作为世界级石材之都,南安的石材产量占世界的40%、全国的70%、全国进口的60%和出口量。 是全球最大的石材设计、生产、交易中心; 水暖厨卫行业是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中南安垄断了该行业7个中国名牌产品中的4个。 区级及其他职称; 机械装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91家,是福建省重点装备制造基地、福建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传统制造业是南安工业经济的“存量”。 近年来,南安市大力引导存量改善和巩固巩固“家底”。

针对传统制造业产业链中缺失、薄弱、短小的环节,南安大力实施“强链、建链、补链”工程,重点抓源头把控、装饰设计、创意应用、展示体验、大宗采购、终端销售、结算中心方向延伸,抓住“微笑曲线”两端。

面对数字经济大潮,南安市坚持数字赋能,通过先进技术引进、装备技术改造、技术对接,大力推进机器换人、智能制造、柔性制造、“数控一代”示范工程,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建立数字化(智能化)车间,应用“数控一代”示范生产线,连续多年技改投资超过100亿元。 目前,南安市拥有自动化生产线2000余条,工信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及新模式应用项目2个,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1个,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个,福建省智能制造试点项目6个示范企业、14个“泉州市智能制造示范数字化车间”、16个产品通过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证,实现机器换人18万人以上,年节约资金约140亿元每年的人工成本。 一大批企业实现迭代升级和价值增长。

为加快产业转型,南安市先后印发了《加快南安市工业(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关于推动工业(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南安市工业)园区》、《鼓励企业入园若干措施》等,加强龙头企业对产业链的引领和支撑,构建园区产业生态系统。 目前,南安市已规划建设小微工业园区20个,完成标准厂房建设177万平方米。

新动力

位于泉州南翼新城国家高新区“泉州芯谷”南安分园区,是泉州高新技术企业最密集的区域之一。

步入园区,泉州三安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映入眼帘。 与其他工厂机器的轰鸣声不同,这里的车间出奇的安静。 三安总经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三安第三代半导体生产线,这条新型生产线整个生产过程噪音极小。

在三安产品展厅,氮化镓、砷化镓、射频滤波器等新材料新产品,其新颖性和精细度让人惊叹。

近年来,面对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南安顺势而为,主动出击,加快打造高新技术产业。

据了解,目前,南安正在加快培育光电信息和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工业无线,并已取得成效。 光电领域,南安市有规模以上企业30家,是国家级光电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在化合物半导体领域,南安依托“芯谷”南安园区,以三安为龙头,氮化镓、砷化镓等项目已建成投产。

统计显示,目前芯谷南岸片区97个重大项目中,已开工84个,竣工42个。 到2022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10亿元。 袁先生、君禾云谷、腾云硬科技、全色光显、新通科技等41家企业成功签约。

在第一代数控方面,南安企业通过自主开发设计或引进,开发了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数十种具有高端智能技术的装备和产品,消化和吸收。 推广应用程序。

打造产业新高地、激活经济发展新动力,需要更多科研助力。 南安与厦门大学、上海大学、福州大学等数十所高校合作,支持企业建立国家实验室、技术孵化器、研发中心,参与行业标准制修订,加大产业化补贴力度科技成果及应用。 企业核心竞争力。 目前,南安市拥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6家。

产业是南安最大的优势和最强的支撑。 谈及工业经济下一步发展,南安市官员表示,按照“顶层注重设计、中间注重融合、末端注重落实”的思路短期内保证企业生存,长期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优势增强。 传统制造业存量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助力南安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平稳长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