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恰逢“共享经济”时代的到来,共享住房行业正在爆发,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短租,蚂蚁短租、途家等都面临着安全问题,这些安全问题往往需要智能家居的防御帮助,可以想象,未来智能家居将会成为这些住户管理房屋的“利器”。
知名市场研究公司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到403.4亿元,同比增长41%。 %关于。 我国互联网普及率约为50%,已经具备发展智能家居的良好条件,但智能家居普及率还不到5%,潜力巨大。
当智能安防家居在品质把控的基础上实现量产,降低成本,以普惠的价格进入千家万户时,智能安防成为大多数家庭的标配也不是没有可能。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其操作软件可能不再局限于智能手机,而是会运行在VR或AR等更先进的平台上。 届时,互联网智能家居将更加深入地融入人们的家庭生活之中,实现智能安防“生态圈”,智慧城市将不再是梦想。
行业发展势头良好,监控摄像头密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安防产业快速发展。 据前瞻数据库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整个安防市场规模达到5000亿以上,近年来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变革的稳步突破,降低了监控成本,拉开了安防信息化的序幕。 城市监控设备的不断改造、光网络的到来以及统一市场标准的构建,加速了数码摄像机在安防领域的应用。 渗透。 其中,视频监控是构建安防系统的核心。 占据中国安防行业最大的市场份额,占据硬件市场50%以上。
与国外相比,我国监控摄像头的密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据统计,英国每1000人约有75个监控摄像头,美国每1000人约有96个监控摄像头。 在我国摄像头密度最高的北京,每千人只有59台监控设备,其次是杭州、上海等地安防,每千人只有40台左右摄像头。 潜在的改进空间可能会让行业领导者在现有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视频监控行业也正在接受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的“洗礼”。 特别是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加快建设的大型视频监控项目中,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平台已成为标准配置。
物联网发展势头凶猛,安防乘势扩疆
据统计,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已从2009年的1700亿元跃升至2015年的7500亿元以上。目前,物联网已形成初步的产业体系,其在各领域的应用产业化正在逐步向广泛、深入发展。 物联网、传统产业等信息技术也在不断融合和渗透,催生许多新业态、新应用。 其中,安全可以说是物联网概念的最佳应用环境。 因此,基于物联网巨大的发展潜力以及安防与物联网的关系,国内不少安防上市公司通过并购拓展在物联网领域的业务。
安防企业收购物联网公司大多是为了拓展物联网领域的相关市场,实现技术产品的升级转型。 例如,苏州科达通过收购江苏奔能,可以进一步延伸科达在智慧交通市场的布局,增强其在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提供商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在现有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上,视频结构化、智能识别等核心技术可快速接入物联网领域; 高新兴收购中兴智联不仅可以提升自身在物联网连接方面的技术实力,还可以将其各项技术与各类垂直行业应用技术进行整合,实现连接更紧密、传输更高效、融合更深入。
安防与物联网的紧密结合,将进一步构建“大安全”的理念。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通过在重点核心城区和场所铺设传感设备,可以综合评估一定时间、地点和相关场合的人流集中度、分布情况和流量情况,并提供反馈在集中化后台,利用大数据的分析功能,可以提前预测可能出现的车辆拥堵和人群分布,避免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此外,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环境监测、城市管理、应急防灾等领域,为城市安全构筑新的屏障。
安全软件价值高安防,AI+安全即将崛起
传统思维模式下,安全软件表现为硬件产品的附属品,但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硬件是安防行业的基础,而软件则决定了安防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国家大力推进“平安城市”建设的形势下,高清视频、智能分析、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使安防行业从单一安防领域向多行业应用发展,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活智能化。 ,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安全软件市场规模大幅扩大,国内市场年增长率高达30%。 据国家安全局研究报告显示,未来5年,国内安全软件市场需求仍将以30%-50%的速度增长。 以IHS发布的《2017年全球视频监控设备市场研究报告》为例。 报告发布了2016年全球视频监控市场及细分领域市场份额排名。 国内某知名安防企业VMS(即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全球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三,足以证明国内视频监控管理的巨大市场潜力软件平台。
借助云计算、大数据、芯片、算法等技术,“AI+安防”概念成为安防行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基于GPU计算解决方案、人脸识别、大数据等应用的发展,深度学习发挥了潜力,“AI+安防”应用基本落地。
从目前来看,行业内真正有能力交付“AI+安全”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并不多。 以商汤科技、旷视科技、格林神通为代表的人脸识别CV公司凭借算法优势,正在进军智能安防领域。 部分传统安防行业也加紧实施战略布局。 作为长期专注于视频监控的标杆企业,英芬图很早就涉足智能视频分析的研究,并在视频智能检索、人脸识别与比对、智能行为分析、视频质量诊断等,而这些技术在公安实战中也有不错的表现; 还有海康威视,在人工智能领域探索了十多年,并与英特尔进行了技术合作。 双方在加强深度学习技术探索的同时,共同打造人工智能平台。
结语
“AI+安防”领域的创新和商业探索日益蓬勃,市场孕育的巨大发展空间正在吸引新生代力量的积极参与,冲击着传统安防企业。 面对海量的安防视频数据,人工智能的重要作用开始显现。 可以预见,未来安防将进入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
然而,安防行业的本质是安全,人工智能只是技术手段。 无论技术手段多么成熟,如果不解决行业的本质问题,就很难体现其价值。 只有顺应时代发展,把新技术落实好安防行业,才能以同样的变革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AI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生物识别技术的进一步创新,使能门禁行业新一轮发展。
新技术赋能带来新变化
在这个信息技术快速迭代、市场不断变化的世界,任何新产品都离不开时代潮流和市场需求引领的发展。 智能门禁是顺应发展的产品。 人工智能让门禁拥有独立的学习和思考,物联网让门禁变得更加广阔。 人脸、指纹、虹膜等生物识别验证方式使门禁更加多样化。 移动互联网允许通过移动应用程序远程操作门禁。
各种新技术的加持智能门禁,让门禁更加安全便捷,给行业带来了新的变革智能门禁,也给传统门禁系统的赋能和创新带来了新的思路。
便利性与安全性之间的平衡
如今,智能门禁在实际项目过程中的优势显而易见。 从验证方式来看,门禁与生物识别技术相结合更加便捷。 其中,基于人脸识别的门禁系统是当前市场最受关注和青睐的。 ,可以快速识别身份,防止以往传统刷卡方式的弊端,同时迎合时代发展的步伐,实现解放双手,无感通行,真正带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和安全。 就便利性而言,它是过去传统门禁无法比拟的。 这也是大多数门禁厂家在实施方案中最考虑的因素。 厂家在部署门禁解决方案时更倾向于访客的便利性,以体现门禁系统的智能化,但我们仍然需要注意的是,过度追求智能化和便捷性很容易导致安全隐患。
访问控制最本质的核心意义是保证用户的安全。 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安全这个首要和必要条件。 我们在开发产品或者部署解决方案的时候,还是需要更多地考虑安全性,把握便利性和安全性之间的平衡。 平衡点,防止安全隐患。